平行志愿志愿的填报规则是,多次检索,一次投档。该模式下只要填报合理,会大幅度降低考生的掉档几率,但并不表示考生就可以高枕无忧。
本文综合盘点分析10种可能掉档的情况,2017年家长和考生应仔细阅读,谨防入“坑”。
1、投档比例过高,暗藏风险
高校在招生章程中规定提档比例为100%至120%,提档人数超出实际录取人数,有时在实际录取中提档的考生又没有足够的机动名额来弥补,可能会对低分考生进行退档。
咨询建议考生认真阅读招生章程,通过以下因素来判断风险:提档比例越高的学校,潜在风险越大,提档比例越低的学校,潜在风险越小,如果遇见投档比例为120%的院校,要谨慎对待,尽量研究前几年投档和退档情况。
2、身体条件不符合所报院校或所选专业的标准
进档后遭遇退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一个因素是考生对所报院校的《招生简章》中要求的报考资格、学校情况及专业要求等相关内容不了解,盲目填报引起的,志愿填报一定要看清专业报考的条件。
建议考生:熟悉体检标准和特殊院校招生录取条件,如身高、听力、色弱、色盲、肢体、口吃、性别,男女录取比例等。比如
3、单科成绩达不到院校要求可能造成退档
很多高校招生不仅要求总分达到录取分数线,并且对所报专业相关科目的成绩也有一定的要求。如2012年
4、参考院校往年录取最低录取分造成的落榜
研究发现,每个省份的省控线每年都在发生变化,因此不能参照过去分数填报高考志愿。比如重庆:2013年一本省控线为520分,2014年省控线为514分,而不同分数段学生人数页发生了变化,因此单纯的分数不能作为志愿填报的参考依据;再加上每年院校的招生计划、招生专业都在变化,增加了院校录取分数的波动范围,建议考生认真分析。
5、对目标院校“大小年”趋势分析不准确
招生“大小年”就是某个学校报考人数很不稳定,起伏较大,导致录取分数忽高忽低,走势无常。形成“大小年”原因主要是考生迷信上一年各高校录取分数线所造成的。一般来说,“大年”、“小年”是相隔一年或两年交替出现的,但并不绝对,只能作为填报志愿的参考。
建议从以下因素来分析“大小年”现象:①上年该校录取分数线;②该校当年招生计划投放量;③宣传力度。。考生要避免“志愿扎堆”,仅靠简单寻找“大小年”规律作为志愿填报的依据是根本不够的,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纵横分析,全面考量。
6、过高估计自身实力
只选“三热”(
不少考生在填报时只重视对热门
7、过分重视专业,不服从调剂
这是“高分落榜和进档后被退档”的主要因素。考生专业要求较高或不服从调剂(或不填写),造成进档后被退档的风险。
建议考生:①建议考生“服从专业调剂”。因平行志愿的院校最多可填报6个专业,考生专业填报机会增多,相对每个专业填报的考生就会增加,专业容易形成“扎堆”情况。如果考生在填报专业中分数不算高,专业又不服从调剂,就会造成进档后被退档。在“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的志愿组合中,即要敢于填报理想院校,又要填报稳妥又中意的学校,还要有“保底”院校,防止进档后被退档。如果考生的“是否同意调剂”一栏不填写的话,将被视为“不同意”处理。②专业志愿冷热搭配要适度,不要一味的选择热门专业。
8、吃不透院校《招生简章》形成死档,建议认真阅读招生章程
有的院校对加分政策只在投档时承认,录取专业时以实考分为准;有的学校规定了专业级差,非第一志愿专业录取时,要减掉一定分差后才能与第一志愿的考生排序;有的专业对身体条件、单科成绩有要求外,还规定了男女生录取的比例等,这些问题不注意就会形成“死档”。
咨询提醒考生和家长,我们在填报志愿中,认真阅读高校的招生章程,了解高考政策和规则,才能有效的避免落榜。
咨询建议:1、熟读招生章程、了解近几年招生录取分数情况;2、量力而行,选报志愿留有余地,参考各校专业录取的平均分、位次;3、严格对照《高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相关条款,选报志愿要避开不予录取的专业;4、选择专业面要宽,尽量服从专业调剂。
9、坚守本地院校,不去外省高校
建议拓宽考生选择范围,适度增加一些选择机会。
在咨询中发现,很多考生不愿意离开本地,特别是四川考生和家长,不愿意离开四川,造成四川
10、考生定位不准,所报院校总体“扁平”
没有保底院校,造成落榜,小编建议考生和家长选好保底院校,能有效避免落榜。
建议考生和家长:平行志愿所报的几所院校切忌“扁平”,院校之间要有梯度。每个志愿顺序所填报的几所学校,在选择时一定要拉开院校之间的志愿梯度。也的有的考生甚至将分数更高的分数列为后续志愿,形成志愿倒挂(即无效志愿)。
最后,小编提醒各位家长和考生:
填报志愿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风险的大小取决于考生的实力和定位能力,“风险”的识别能力取决于考生及家长的学识与重视程度。小编建议考生和家长在填报高考志愿前,认真阅读院校招生章程,分析当年招生计划,合理制定高考志愿填报策略,科学搭配院校和专业,这样能有效的避免落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