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父母有这样的感觉,自己孩子明明是个“话唠”,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候能喋喋不休一整天,但是一旦回到了家就变的沉默少言,问他话,哼哼唧唧随便敷衍,好不容易说上几句,结果却以“算了,不给你说了”而结束谈话。
有效、有爱的沟通,是建立和谐亲子关系,为让孩子用心学习的基础。但在跟孩子沟通这件事上,90%的家长都掉过这个坑——尤其是一谈到学习就会出现以下的对话情景:
爸妈:“你这周在学校学了什么啊?”
孩子:“没什么啊……就跟平常一样啊!”
爸妈:“你在学校累不累?”
孩子:“累啊”
爸妈:“学习有什么累的,你看你爸……现在不累,以后会更累……”
这种说教性强、用词含糊、容易引起孩子反感的对话,总是不断在家里上演。一位朋友无奈地说到,自己大学都快毕业了,爸妈打电话一张口就是让我好好学习,除了“嗯”一声还真得不知道说什么!
调查显示真正影响孩子学习的是亲子关系! 对情绪处理越好的家庭,其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越高!遇到学习问题也愿意和父母分享,能够很好地调节情绪和自我管理。
当孩子简单应付说一句“知道了,你怎么这么烦人!”后,你可能会很生气,觉得明明是为他好,怎么就不听。比如微信群一个初中男孩的妈妈咨询这样的问题:
因为住校,两个星期后发现孩子对学习放松了,回家后就拿手机和同学聊天,打
其实,上面这种种情形,都是因为你没有掌握和孩子沟通的技巧,犯了以下2个禁区:
1、说什么:明确具体有共识的内容
【例子】
孩子放学回家后告诉你考试成绩,你是不是也曾说过:
你就不能好好学习吗?你知不知道好好学习对你未来有多重要?
“你就不能好好学习吗?”——孩子第一个反应是我怎么不好好学习了?我一直在认真学习呀,在学校里我就把已经把作业都做完了,上课听讲也很认真,从来不迟到……
对你来说你在乎的只是成绩,考高分才代表的是孩子好好学习;对孩子来说,他已经很用心的学习了,已经努力了。
同样一个学习问题,当你换个方式和孩子去、表述,才能让孩子真正理解你想表达的意思:
你这次考试和上次相比下降的很厉害,是什么原因呢?数学可是你的强项呢,是不是因为这段时间回家都没有好好写作业?还是因为老师讲的没有听懂,我们怎样可以把这些学习问题解决掉呢?
好好学习,它的意义不是具象的,是完全抽象的。只有具体的分析才能让孩子清晰的知道“好好学习”这四个字代表的意思,孩子也可以评估他是否能做到。先建立共识和标准,才是沟通和理解的前提,才能避免冲突。
2、怎么说:多用“我”而不是“你”
【例子】
比如孩子今天在学校闯祸了,家长被老师叫去学校,心里很火,回到家里就会说:
你今天在学校里又干什么了?你知不知道你的行为让妈妈被老师请到学校里骂了一顿?妈妈的脸都被你丢尽了!
如果你以这样一套语言体系去开头的话,孩子的内在可能有两个反应:一个是戒备反击:“我没有,老师冤枉我”;另外一个就是自我否定:低头不说话,默默抵抗,很多时候孩子的自信心就是这样被降下去的。
如果你开头的第一句话是从“我”开始:
我今天被老师叫到学校去了,听到老师反映了一些情况,我当时第一个感受就是有点慌张,因为我自己的儿子好像做了一些不太被老师接受和认可的事情,让其他的小朋友在这个过程中受到了伤害。
在这个语言表达过程中,你先把你作为家长知道了他的状态后的感受表达了出来,比如我有些慌张,同时我也有些担心。我当时听到你跟其他小朋友打起来的时候,我在想你有没有受伤,因为你在学校里能不能每一天都健康快乐是我很关心的一件事情。
这样一来,孩子能从你话语中得到的第一种体验是自我否定,就是:“我真是太失败了,我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听话的孩子。”;而第二种则让孩子感觉到你对他的包容和关心,他也会顺着你的角度去思考和改变。
人们往往对越亲密的人越无所顾忌,于是说话总不经大脑,想怎么说怎么说。
可当我们脱口而出,冲孩子吼“笨蛋”、“你怎么这么不懂事”时,对他们形成的潜在伤害,远远超过了你的想象。
说得再多,不如各位家长从现在开始就这么实行做起来,换个角度和孩子沟通,才会拉近你跟孩子的距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