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旭辉
目前为
高考志愿填报常见的误区
每年高考结束后,都是咨询的高峰期,尤其到了成绩和分数线公布后。在这些众多的咨询工作中,郑旭辉经常发现每年都会有相同的案例发生,不同的家长,不同的考生,却上演着相同的故事。比如下面这几种情况:
1、家长和考生对学校和专业完全就是一无所知,孩子希望父母能给个建议,可父母自己因为不了解大学和专业,给不了孩子任何建议,孩子埋怨父母;
2、家长的想法和孩子的想法不一致,从开始报志愿开始,家庭战争就开始上演;
3、家长对孩子完全不干预,完全按孩子自己的想法自由发挥;另一个极端,孩子完全不管,填志愿是父母的事;
4、把填志愿的大任直接交给中学老师,老师建议填啥就填啥;
5、受身边人或某个事件影响,记忆内存中只有这个学校或者这个专业,一心就冲这个学校或这个专业去,也不管自己是否适合。
诸如此类的情况,还有很多。这些都不是理性的填报志愿的方式。填报志愿,我们往往希望能追求到利益最大化,也就是希望能以最少的分数考上最好的学校,那是皆大欢喜。可是,如果去了一个很不错的学校,你发现你所学的专业完全不是你喜欢的,你确定自己会快乐吗?可能学业会成为你很大的负担与压力,让你很不快乐。
我就碰到一个例子,一个学生超常发挥,考上一所非常好的985高校,但专业对他而言,完全陌生,但因为学校好,家里还是很高兴的。结果,孩子一直不能适应专业学习,想转专业,因为绩点不高,也转不成。所以,自己选的学校,含着泪也要读下去……
大学是“象牙塔”吗?
我们一直把大学称为“象牙塔”,为什么呢?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它不透明,公众对它知之甚少,总是那么神秘,又难以接近。随着近年来大学的扩招,高考录取率不断提高,更多的考生有了升学的机会,大学也正逐渐掀开了它那神秘的面纱。但是,当考生和家长打开那本厚厚的报考指南,发现琳琅满目的大学中,充斥着一大堆充满诱惑但又捉摸不透的专业的时候,瞬间石化。
大家知道,专业选择对每个学子未来的职业规划乃至人生的规划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很多时候,选专业比选大学重要多了。但是,多数考生和家长却对专业没有清晰的认识,往往是顾名思义。一般说来,专业名称是对一个专业所学习和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但由于字数限制,很多时候专业名称不能完全表达出专业学习的内容与本质,仅仅“望文生义”,就读后发现与自己心中所想相去甚远,则悔之晚矣。
专业名称相近,傻傻分不清楚
很多专业的名称是那么相近,似乎是一回事,比如
事实上有很多类似的案例:比如
不满意专业?转专业?
我是一个大学老师。因为工作关系,我每年都接触大量的大学新生。发现好多同学都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一无所知,读了一学期后似乎才明白自己学的是什么。有权威机构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过一次广泛的调查,发现仅有一成学生了解所学专业,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承认自己在报考专业时是盲目的。更有统计
虽然说在大学也有机会转专业,但也不容易,比如受到绩点的影响,同时也有人数的限制。成功转到自己喜欢的专业,固然欢喜,如果转不成功呢?不少学生就自暴自弃,混日子了。如果我们在报考专业的时候就能够根据自己的性格、兴趣和爱好,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同时也是自己喜欢的专业,那就可以避免这样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