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悄然间,已经过去两个半月了,目前已经是十一月中旬了。高考复习节奏,总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快。
有学生留言说:老师,我做了好多题,下了很大的功夫,可考试还是没考好。做题对提高成绩有用吗?我该做哪些题呢?
很多高考生,非常喜欢通过做题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成绩。这种测量是否科学呢?
教师是物理老师,从物理教学的角度来谈一谈,其他学科供参考。
我不反对适量的做题,想学好物理,成为他人羡慕的学霸,做题少是绝对不可能的。不过,对班里大部分的学生来说,盲目多做题是不应该的。
因为盲目做题,既耽误我们的宝贵复习时间,又让我们感觉到很“漂”。什么意思呢?
做了很多题后同学们就会发现物理题太多了,永远都做不完,也就是说,让你感觉到像是在大海里漂似的,找不到登陆点。越做越觉得题型多,命题变数大,反而对物理学习丧失自信。
高考生做题要讲究,并非越多越好,也不是越难越好,要因人而异,也要科学合理。下面老师与同学们一起探究下高考生做物理题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重质而不要重量。
这是老师的第一个建议,也是最关键的建议。虽然做题是必须的,不过并不是越多越好。我始终的观点是,如果能够把一本资料做精做透,把里面的知识点全部吃透,比漫无目的地做三本书的效果还要好。然而很多高考生,买了很多辅导资料(也有的是家长买的),在课下和周围的同学拼题量,攀比谁做的题多。
说的俗一点,有的学生埋头做题就好比是一头牛低头拉车,而不抬头看路。
有的高考生就像是一头蛮牛,一直低着头干活,去不知道已经走偏了,犁的不是自家的地。这样,当然越学越累,却考不出好成绩了。
如何来重质呢?就是一个词,总结。
做了一天的题,到了晚上睡觉前去总结一下,最多的考点是什么?找找规律。解决问题常用的解题方法是什么?解题突破口往往在题目条件中哪些地方暗示?自己有哪些题比较困惑?对那些考点理解不到位?
多去结合自己做过的题去想一想这些问题,比盲目的做题要有效。
(2)难度适中,用题来巩固考点、锻炼思维。
目前进行的是一轮复习,对中等生而言要以考纲要求为主,别去研究太难、太偏的考题。有的学生说了:老师,怎么看难度适中呢?作为高考生,你总得抽出时间去翻看下近两年的高考物理卷子,你就知道大致上高考题的难度了。另外,做题中你觉得这道题对自己有收获就是难度适中。如果这道题你做了,觉得解题思路太蹊跷,理解起来好困难,过两天自己可能就忘了;这些题对你来说难度超了。
对物理基础非常不好的学生来说,老师建议你多看、多做例题,把例题当成练习题来做,每做完一部分题,结合自己的作答来看例题后面的详细解析。我把我写的物理自诊断这本书推荐给同学们,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每道题都配有我的视频讲解,遇到没有思路的题,扫题旁边的二维码就能看我的视频了。这样就能快速有效地诊断出自己的学习问题和知识漏洞,并及时解决掉。做题遇到问题要及时解决,同学们不要把问题往后拖。物理知识前后联系紧密,积累了很多问题后面的听课都会吃力。在考场上同学们遇到的问题,有很多是平时作业中没有重视起来的,没有认真对待解决掉的问题。同学们不妨回想一下,是不是这样的。
很多学生说老师讲的都都能听懂,可自己课下遇到难题就不知道怎么分析了。能通过审题,结合题意找到解题的突破口进行分析,是获取物理高分的关键;而如何提高分析物理题的能力呢,我觉得还是依赖听课。物理自诊断的每道题都有我的视频解析,遇到一道题没有思路了,看我的视频讲解,反思我是怎么通过读题分析题意找到突破口,并一步步展开的,这是非常关键的过程。
(3)题型也要讲究。
以北京高考物理为例,题型只有:单选题,实验题和解答题。没有填空题,没有多选题。因此北京市的同学们在课外物理习题的演练,就应该以这些题型为主。
另外,北京热学、机械振动与波动、光学、原子物理学每年都只考一道单选题,而且都是基本概念的考察。而上述这些章节的内容是不会命大题的(严格来说不会单独命解答题),所以高考生复习就应该以理解基本知识点为主了。而三道解答题,即便上都是在考察:牛顿定律、曲线运动、天体运动、能量与动量、静电场与电磁感应的。
高考生课业任务的大,平时作业多,考试也多,非常忙碌,属于自己可调控的时间很少。
在这段时间内,做些适合自己的物理题对提高成绩很有帮助,不过习题的选择不要太多,不要太难,也不要太偏。(作者/王尚/北京西城物理教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