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定位考,家长孩子该咋看待?
1.首考影响有哪些?
期末考试作为四大考的首“烤”,对同学们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短期来看,期末考能够直接决定童鞋们的“年”能否过好;从长远来看,对学生的复习心态有很大影响,对复习节奏极具指导意义,期末考试各区会根据成绩首次进行统一排名,童鞋们的前半学期的复习效果会在这次考试得到真实的检验。
2.期末缘何称为定位考?
面对期末考的正确态度是:“模糊名次,找出差距,科学定位,树立信心”!目的就是要求同学们在“定位”上既要定名次位置,更要细定影响考试成绩的综合因素的位置。
家长怎么做?
第一个问题:家长如何帮孩子定位?
给孩子的定位非常重要,实际上这就是高考的目标,这个目标定的一定要合理。既让孩子够得着,也要让孩子看到希望,还要根据不同阶段的考试,进行合理的调整。
期末考试后,家长就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给孩子一个大致的定位。可以以50分为间隔划分学校:如650分以上有哪些学校,600-650可选择的学校,550-600可选的学校,500-550可选的学校,一本线上的学校、二本线以及三本线上的学校。
对于高三上学期成绩上下跳动大的孩子,可以以一模排名为准。因为这是高考前的第一次大检阅,孩子基本进入应试状态,考出的成绩往往最能体现孩子的真实水平。也有的家长希望孩子在最后阶段冲一冲,愿望是很好的,也有那样的例子,但发生的概率还是很低的。
定位好学校的位置,就要选专业。专业的选择要看孩子的兴趣,适合孩子的专业才是最好的。高中生对自己的认知还不够深,专业兴趣也不是很明确,所以,专业的选择可以放后。学校的定位也是大致即可,无需太具体。
但是有一点,家长要做到订好了目标学校,就不要轻易改变,否则会引起孩子情绪较大的波动,不利于孩子全身心投入在学习上。
第二个问题:帮孩子分析影响考试成绩的因素有哪些?
高三复习讲究对知识网络的掌握,任何一个知识点都非常重要,浮躁和侥幸心理都从侧面反映你的复习情况有问题,尤其是有的同学某个知识点没有掌握好就安慰自己:“也许不会考到,即使考了也就一两分,没有关系”,“事实上,好的成绩全来自一分一分的积累”,“漏洞多了,总有一天会底气不足,影响应试状态”。除了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有那些因素影响考试成绩呢?
下面是影响考试分数的一个公式:
实际水平:和考生对某科知识的概念、原理、公式、题型的掌握程度有关,也和平日习题训练的熟练程度有关。
除了考生的实际水平,考试规范性的影响最大(正负35分)。做大题时,解题步骤不规范,不画图或者画图很小、很模糊,审题过程很随意,都会造成解题思路的问题。
考题适应性(5-10分):高考题有其特殊的出题模式,通过加强当地历年高考真题的反复练习,可以减少这方面的影响。高考题每个考生肯定都做过,但很多问题不是做一次两次就能解决的。相反,只有通过反反复复的揣摩总结后才有可能消化高考题的出题特性。
临场心理发挥的影响,可以占到10分;
选择题盲答偶然性可以占到5-10分;
批改老师偶然因素可以占到2-5分。
如此,一个考生的考试分数有上下70分的浮动性。这个公式只是一个参考,期末考试后一定要做总结,这个总结越详细越好,从错题的每个知识点上、从答题规范性上、自己的应试状态上,都要给自己做一个全面的体检,借期末考试好好的审视一下自我,只有孩子自己认识到问题所在,才能正面应对问题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所以,家长一定要帮孩子做好这次总结!
最后一个问题:自信心从何而来?
大部分高三生已经能正确地对待考试成绩,不会因为一次考试就信心全无。但也有不少人存有“别关心我的成绩”等惧怕、抵触想法,有的同学甚至认为座位的顺序,周围人答题的习惯都会影响他们的考试成绩,这是缺乏自信的表现。自信从何而来?自信是从平时的付出中来,从平时的成绩和近期复习阶段的自我感觉中来。缺乏自信的同学,是不是定位太高、学习是否条理、是否有计划。
高考不是终点,而是一个人生的重要战场。和孩子一起在这个战场中锻炼自己、一起成长!
学生怎么做?
1.时间巧安排
珍惜时间。寒假前的时间非常紧张,期末考、一模考接连而至。我们的目标就是要用有限的时间,做出尽可能多的“有用工”。所以耗费时间的事情,一定要考虑清楚值不值得去做。
珍惜自己。时间无论怎样重要都是为人服务的,所以不要为了节约时间而做出伤害自己的事情。在此举出两个例子供大家参考:不吃早饭、晚上过度熬夜(超过12点)。
张弛有度。睡眠很重要,所以要注意平常的熬夜时间,别太晚,周末还可以补觉。周末一定不要把时间安排得太紧,要给自己足够的休息时间,因为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学习。
时间表。最好有个时间表,虽然不是必需的,但让自己保持一个规律的生活很重要。
2.事半功倍的高效备考策略
第一段,全部学科的总复习
(1)列出重要内容一览表
为了便于记忆和应用,你要把重要内容列成一览表,将其纵横关系整理清楚,做到一目了然。
一览表可以一张张分别做,也可以综合在一张大纸上。
对于那些需要背诵的、互不连贯的内容,则可以使用卡片来记忆。
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是整理一览表和卡片,在以后的阶段复习中,只要不时地加以使用便可以了。
(2)消除疑点
在完成了“整理”工作后,就应开始实质性的复习了。这时候往往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一般来说,这类问题大多是有关考试的“关键性问题”。一定要理解深透,如果能以这类问题为中心开展相互讨论,必然大有好处。比如讨论中,你无法扼要说明问题,这就表明你对那个问题仍未彻底掌握。
第二段,全力突破成绩不佳的科目
这一阶段主要目的,是突破成绩不佳的科目,但这并不是说其他科目可以丢开不管。
(1)重点在于做练习
这个阶段的复习重点在做练习,以训练应用能力。像数学、物理等学科,可以使用习题集之类的书。所做的练习,要和教材的基本内容有关,并参照有关的一览表。
语文、英语等学科,要以教科书为中心,反复练习读法、译法、语法等。这些学科的知识范围较宽,复习时应把思路放开些,把有关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练习。
(2)征服较差学科的方法
基础不扎实,却猛看各类参考书,或是做各种很难的练习题,不但浪费了时间,效果还不会好。关键是应真正掌握基本的概念、公式、定理等。
复习这类学科,最好是与一位擅长这些学科的同学一起进行,这有利于你在短时间内提高成绩。
面对一门学科,你也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可以把了解的部分作一般的复习,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加强薄弱环节上。
第三段,各科重点复习
(1)把教材的整个体系印在头脑中
在复习的第三阶段,你可能已经将教科书的内容复习多次。但有些地方是花了很多时间重点复习过的,有些地方是轻描淡写一扫而过的,对全部教科书之间的联系,还没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如果不把这些零散的知识按一定的顺序整理成一体,临到考试,由于前后左右的相互关系不尽明白,就难以运用自如。
怎样才能将每门课的体系印在脑中?
你要把第一阶段整理的知识系统一览表拿出来,再专心地看一看,将内容按顺序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记在脑子里。
记忆的时候,光看是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的,你至少要把重要的项目背出来,写在纸上。对总的线索有所了解后,其他内容顺藤摸瓜,按逻辑顺序充实,不必那么费劲就记牢了。
(2)由近而远的复习策略
考试的最后冲刺阶段,一般人往往按考试范围的顺序,“由远而近”地复习,即先复习某一学科的第一册,从1、2、3、4页开始,再复习第五册、第六册。这样复习有好处,开始很用功、很周密。但也有的同学随着时间越来越紧,越往后,越松垮,最后匆匆结束。还有的一看时间不够用,便抱着听天由命的态度,或干脆把后面部分省去,以“碰运气”的侥幸心理来对待考试。
其实,后面部分的内容和前面相比,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难度也高,出题的可能性当然也大。既然如此,却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前面的内容上,便有些得不偿失。
另外,后学过的知识复习起来印象还比较深,回忆起来,比较省时间。
后学的知识,一般综合性比较强,常常牵涉到前面的知识,这样在复习后学的知识时,遇到以前学过的较模糊、拿不准的知识,再随时往前复习,容易使前后知识联系起来,两者都加深了印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