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寒假,无论学校几天假,无论作业是多是少,无论你是(被迫)待在学校补课,还是走亲访友欢度春节,这都是一个难得的喘息机会。
站在两个学期的衔接期,也是一轮二轮复习的交界处,你终于可以暂时脱离考试与考试之间紧张的行程。也是这个时期,你需要分析现状、调整规划,重新审视自己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
一言以蔽之,重整期。
虽然也很想说,好不容易放假了,就趁此机会好好歇一歇吧。但一时的放松并不能缓解这个特殊时期固有的焦躁和压力。即便暂时松了松紧绷的发条,或许你需要思考思考接下来的方向。
关于考试:波动的是成绩,稳定的是实力
高三上学期的成绩波动,堪比过山车。
相信我,你并不是一个人。
个中缘由,既有一轮复习期间骤然提升的考试难度,又有强势弱势科目之间复习策略上的顾此失彼,也有暑假种种原因拉开的差距。总之,没有毫无原因的波动,也没有毫无理由的逆袭。
当然,过完了这个寒假,你会迎来更加密集的考试,除了常规性的考试,还会有各种质检、统考,甚至将考试发挥到极致的周考。如果以考试计,你的高三甚至连一半都没走完。
但要记住,考试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其一,考试是检验的手段。既检验你整体的学习状况,又是对你过去一个阶段重点突破模块的反馈。要知道,无论准备得多么充分,考试仍然是衡量成果的最终手段。通过考试,及时分析和反思,调整自己的复习计划。
其二,考试是训练的手段。有些能力,比如做题速度、抗压能力、发现易失分点、规范作答,考试就是最好的训练。到高三后期,考试和练习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练习当考试,考试当练习”才能真正落实。
高三这一年,波动在所难免。关键在于透过成绩波动的表象,分析导致失分的原因是什么?究竟是实力增长了但却发挥失常,还是实力本身不够被一次考试暴露出来了?
不要因一次考试而妄自菲薄,也不要凡事都归咎于发挥。
关于整理:透过经验,掌握规律
为什么要整理?归根结底是一个透过经验、掌握规律的过程。
高考作为一场选拔性的考试,整体势必要求规律性。即便是高考作文这样带有极强主观性质的题目,也遵循着“先入类后给分”的评分标准。立意虽无对错,但仍有高低,而偏题或离题则更不必说。
我常跟学生讲一个道理:假如数学一年要刷300张卷子,到最后是298张还是304张已经没有区别。能否从中汲取经验,提炼形成自己的体系和套路才最重要。
高三的训练和考试非常密集,在这过程中或许你早已在潜意识里形成对某种定式。比如拿到导数题先求导、看到恒成立先考虑求极值……但脑海中模糊的、零散的经验尚不足以形成规律,一旦疏于训练则又前功尽弃。
很多人觉得,总结成定式反而会束缚学生的思考。可事实上,不管你总结不总结,潜意识里的思维定式都会影响你的思考,你还是“最习惯”遵循过往的经验去“摸索”。可经验本身有局限性,这也是哪怕一些老师也忌惮给学校讲套路的原因。
相反,总结出定式,反而能够在做题和考试中加以验证,并进行进一步批判和思考。是改造定式?接纳定式?还是干脆抛弃?最终得出一个更加完备的归纳总结,甚至超越一般的经验定式。
整理错题和方法,一定要抱着“下次遇到了,能不能用上”的心态,在错题难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和总结。至于是否重做?是否帖上错题?是否整洁美观?都只是形式罢了。
一个学期下来,你或许早都积攒了厚厚试卷和联系题,但很多你都不会再翻。站在一轮复习和二轮复习的交界点,充分吸收此前试卷的价值,然后轻装进入下一个阶段。
关于时间:忙是常态,规划是解药
此时的你,比任何时候都应更加意识到,时间已经不多了。
没时间是高三的常态。现在没时间,未来只会更没时间。你总是有多个学习任务,多个需要发力的科目,多个正在推进的学习计划,而你的时间总是有限的。
时间预算不足的情况下,解决的方法就是规划。想象一下做过的小学算术题,煮饭、洗衣、打扫卫生、晾衣服多个家务获得如何在2小时内完成。如果时间充裕,当然可以做完一件,再做一件,慢慢来。但时间有限,就需要做好规划。
你需要对自己亟待解决的学习任务进行分类:
1、紧迫而重要的事,马上去做;
2、不紧迫而重要的事,抽时间也要做;
3、紧迫而不重要的事,能不做就不做;
4、不重要也不紧迫的事情,想做也不要做。
在这个寒假,也就是这个没有考试追着跑的空档,你需要好好审视自己过去一学期的得失进退。分数只是一个参考,分数背后反映的自己学习的问题,以及分数没能反映的你实质的进退才是判断的关键。
哪些学习任务给你的帮助确实有限,哪些学习任务是长期有利于你实力的提升,务必要分得清楚。既要对自己的历次大考进行细致分析,又要对学科整体进行把握。
越到高三后期,各位同学的步调就越不统一,也没法统一。每个人的优势劣势不同,每个人的学习进度也有差异。在这种情况下,你不能指望老师给出的复习计划能完全契合你的情况(但你仍然可以去寻求老师的帮助)。
无论是这个寒假,还是高三后期,你都会有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妨从这个寒假开始,分析清楚,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劣势在哪里?机遇在哪里?威胁在哪里?并以此来制定好接下来一段时期的规划和战略。
时间反正是不多了,你怎么用才最有效?
关于心态:慌,一点用也没有
相信我,面对步步紧逼的高考,没有人不紧张。
退一步说,如果你面对高考都不紧张,那你的心是不是稍微大了一些?
比如成绩波动,光是看着成绩这一堆数字高高低低,你只会越看越焦虑,关键是分析背后的缘由。成绩是你实力的反映,围绕你的实力上下波动。
你要做的就是两条:第一,提高实力(均值);第二,减少波动(方差)。
比如查缺补漏,不要想着有朝一日走上高考考场的你在知识方面有多完美无缺,而要抱着反正可能也补不完了,抓大放小,能补一个是一个,来得及提高一块是一块。
这时候不要看总量,要看增量。总量让人绝望,增量给人激励。
既要避免非黑即白的完美主义,觉得一旦不完美满盘皆输,要知道完美和不完美之间还有无数个带着缺憾的结果。又要避免从一个不顺利,导出无数个环环相扣的“如果”,被最后万分之一的结局给压垮。要知道,无数个如果指向的,一定是小概率事件。
负面情绪不可怕,在这个大环境下,都会焦虑紧张。可怕的是沉浸在负面情绪中无法自拔,再一遍又一遍的思维回路中找不到出口。更糟糕的是,不断纠结负面情绪本身,不断地在内心强化焦虑的事实,却未能改变焦虑的现实。
与其纠结焦虑本身,不如集中精神、踏踏实实地做一些事情。
即便此时的状况已经背到了极点,哪怕一点点努力,都在向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