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马上要正式到来了,过完这个假期,高三生就正式转变成“高考生”了!这个假期,我们先来认识一下,3个月之后,该如何选专业吧!
选专业,某种程度上就是选择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所以,选择适合自己就读的专业对于考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专业如此之多,虽然有些专业通过名称可以大体了解它,但也有一部分专业仅凭名称无法了解到它的真实情况(如培养目标、学习课程和就业方向等)。下面一起来看看选专业的时候到底该避开哪些误区。
选专业,这些误区要避开
1、按名称认识专业
不能仅从专业的字面意思揣测专业,望文生义,也不能道听途说。
以往填报志愿时,考生和家长因为不了解专业内涵、混淆专业名称而报错志愿的情况屡有发生。
一些考生喜欢选择那些名称好听、时髦的专业,升入大学后,却对所选专业不感兴趣,产生厌学心理。
事实上,不少专业的名称并不能反映出专业的实质和将来相关的职业。
比如“
还有一些专业名称很难从字面上了解其专业性质,比如
另外,有的专业侧重于与就业挂钩,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有的专业则侧重基础理论,适合继续深造学习。
专业之间的细微差别,有时候通过名称并不能清楚
2、录取分数高的专业就是好专业
一般意义上,专业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合适与否。但是考生报考时,往往还是愿意选择好大学的优势专业。
对于一个专业来讲,很多大学都有设置,但是不同的大学之间,同一个专业的实力是不一样的,这也直接体现在录取分数线上。
好大学的优势专业,往往录取分数线每年都相对较高,考生报考时,要量力而行。
但反之,录取分数高的专业却不一定是某所大学的好专业,首先录取分数高有可能是因为该专业当下比较热门而导致报考人数多形成的,其次还有的专业录取分数高可能是因为前一年该专业由于录取分数低而使当年报考人数较多形成的。
3、专业等同于职业、行业
职业是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获取合理报酬,作为物质生活来源,并满足精神需求的工作。
行业一般是指其按生产同类
如前所述,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培养目标,也有大体的就业方向。学生如果想毕业后进入某些行业,从事相关职业,那么大学期间就读与之相关的专业,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就业就会相对要容易得多。
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也会提出对毕业生所学专业的要求,尤其是一些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较高的职业和行业。
如
问:以后到某某行业就业,是否就一定要读与该行业对口的专业?
答:一般来讲是这样的,但是也不绝对。
有的行业对口专业很多,例如
而有的行业对于专业来讲要求比较严格,例如电力系统,有一个需求专业目录,考生可以首选
如果考生对某个行业感兴趣,还是尽可能选择相关对口专业报考,这样毕业生进入该行业的难度就小得多;如果因为某些原因,未能考取相关专业,也可以通过辅修、考研等其他方式学习相关专业,从而达到进入该行业工作的目的。
4、只要专业名称相同,在所有大学都一样
虽然专业名称相同,但是由于每所高校在办学特色、研究方向等方面的差异,相同专业之间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
而
如果考生对某个专业感兴趣,还要去了解拟选择高校的该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是否也与自己预期一致。
5、热门专业就业率高
面对近几年大学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什么专业就业前景好已经成了众多考生和家长填报志愿的导向。然而许多考生和家长却容易陷入一个理解误区:只要是热门专业,就业前景就一定看好。
事实上,表面看起来热门的专业,就业率不一定高。
一项调查显示,近几年本科大学生就业率排名前十位的专业为:
这十类就业率高的专业,有的为报考时的冷门专业,甚至在一些专业中,90%以上为调剂生。
而报考时的热门专业就业时却遭遇尴尬,比如
在选择时,紧盯热门不如参考由教育部公布的专业就业状况、社会调查机构的相关
但同时,也要注意社会对不同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并不平衡,这些专业的供求状况,在不同学校、不同学历层次的表现不一样,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那么,考生和家长就要对某专业社会需求情况有一个前瞻性的了解,还要着重了解欲报考院校某专业的就业率及就业质量。
其实适合自己的专业,就是好专业。只要自己喜欢,能够激发内在动力,学好了都是好专业。你说呢?(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