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秋季高考分数公布,考生开始了志愿填报的进程。今年的考生相比去年自诩为“小白鼠”的学长,无论在高中选科、走班学习、复习迎考,还是在志愿填报、综评录取等方面,都有着更多可借鉴的经验,但面对一本数百页的招生专业目录,以及众多类别的院校专业组、招生批次和分数线等等,难免一时束手无策,不知如何是好。
今年是本市全面实施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第二年,与去年等级性考试办法、数学试卷不分文理、外语一年两考并新增听说测试、新的院校专业组志愿填报方法等各项政策连续推出不同,今年上海高考的特点就是一个“稳”字,这可以从三方面去理解。
一是基本政策没有变化。已经过去的合格考、等级考方式,外语的一年两考时间,高二可以参加等级考等等都没有变化,即将到来的志愿填报方式、院校专业组设置及投档录取模式、高水平大学综合评价录取及“两依据一参考”录取模式也都与去年一致。二是作为高考总分来源的统一高考和学业水平等级考极其稳定。今年语文、数学、外语科目的高考命题与六门科目的等级考命题,重在巩固去年改革成果,坚持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全面考查,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命题结合教学实际,联系社会发展,注重学科思维,关注核心素养,倡导学科育人。对考试成绩的分析也表明,试卷在考查结构、能力目标、考试内容的设定上都保持了延续性和稳定性,各科目考试成绩与预期完全一致,成绩分布十分理想。三是参加高考的人数与招生计划数也相当稳定。无论是考生人数、还是本科院校招生计划数,今年与去年同口径相比较,变化率都没有超过百分之一,即最终的高招录取率也是可预期的。
当然,招生政策、考试分数、生源人数和招生计划数等各项指标相一致只是提供了总体稳定的环境,并不能依据同样的分数、填报同样的院校专业组而保证得到同样的录取结果,因为具体到每所高校、每位考生以及两者之间的选择与被选择关系,其变化与差异都是需要被关注的。以院校专业组这个志愿填报的核心要素为例,此次有不少高校相比去年细化了院校专业组设置,这可以更好地满足考生志愿填报时对专业组合细分的要求,但也不尽然。如果某所高校去年只设置一个院校专业组,涵盖所有招生专业,对一个钟情这所高校的考生来说,志愿填报就很简单,但现在分成若干院校专业组,考生就不仅要关心各个专业组对选考科目的要求,还要对各个专业组安排合适的填报顺序。同样,高水平大学的综合评价录取是本市考生进入这些院校的重要通道,考生除具备高考分数、志愿填报这些必要条件外,还得接受申请院校组织的以面试为主的综合评价,每个考生的兴趣爱好与学业、参加的社会实践与研究性学习项目等自身条件与面对申请院校的要求更是千差万别,必须加以审慎分析,找到最合适的结合点。实际上这也应该是填报任何一个院校专业组志愿应有的态度。
总之,上海在高招改革领域的精耕细作,为考生的志愿填报寻找到最为稳定的环境,这有助于考生把关注点聚焦在院校、专业及对未来发展的规划上,以获得最理想或最合适的录取结果。(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