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都会有不少考生想要加入复读的群体,这其中不仅有发挥失常、志愿填报失误的同学,还有一部分是没录取到自己心仪学校和专业。
高中只是一个跳板,复读很苦很累。采访了一些曾经复读的考生,作为过来人,且听听他们的心声。
复读生的3个切身体会
1执着与固执
每位考生都希望自己能考上心仪的大学,但现实总不会那么美好,复读可以看作是对自己求学信念的坚持,但把复读作为唯一的选择,就有点偏于固执了。考生刘婷欣认为:最好不要复读,高中只是一个跳板,何必浪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高考的遗憾可以通过大学的努力来弥补。
2压力与动力
复读的路是一条充满艰难困苦的路,要坚持走下去,需要很强的毅力和十足的动力,还要顶住家长、同学和自己的压力,并在复读的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这么高的要求使得复读成功的几率比较小,更多学生由于无法承受过重的压力而一败再败。考生谢丽萍认为:压力与动力都是成功天平上的砝码,一旦把握不好,就会前功尽弃;未来的路,还是要自己选择,我个人不支持复读。
3理想与现实
理想总是给人以最大的希望,为了理想奋斗无可厚非,但前提是要认清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不能凭满腔热情去实现理想,何况现实也并不意味着糟糕,脚踏实地远比心高气傲更接近成功。考生李燕认为:其实复读与否并不是最关键的,主要还是看个人能否理性看待理想与现实,但不管怎样,只要决定了,就不要后悔,一定要勇往直前。
弃学:浪费教育资源
从各普通高校新生入学报到情况看,每年都有一些考生被录取后因为各种原因不报到入学。这种弃学行为不仅涉及到考生的诚信,而且是对高等教育资源的浪费,更重要的是因名额被弃学者占用,也对其他有就读意愿的考生不公平。
据了解,考生弃学的原因主要集中在:想复读考更高层次大学、想出国留学、家庭经济条件较差、想提前工作等。相对于庞大的适龄人口来说,高等教育资源目前仍然还是一种“稀缺”资源。国家为此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高校亦按招生计划为录取新生准备好了师资、设备等教育资源。录取新生弃学不报到,势必造成这些资源浪费。对于想读书的考生来说,也是不公平的,因为弃学考生占用了招生名额,其他人就无法被录取。
考生填报高校志愿是一种契约关系。从法律上讲,考生符合高校录取条件,高校应予录取。高校的录取行为是履行合约。如果考生不按契约报到入学,则是毁约,是考生不诚信的表现。因此,录取后不报到的弃学行为是不可取的。对于因为经济原因想放弃报到的考生,高校对贫困考生开设有“绿色通道”,先入学,再通过“奖、贷、助、补、减”等资助政策帮助贫困生完成学业。国家在高等教育阶段已建立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包括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师范生免费教育、勤工俭学、学费减免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录取新生完全没必要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放弃接受高等教育、改变人生发展轨迹的机会。(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