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以前曾经问过身边的学霸:你们是怎么做错题集的?然后受到了一万点的伤害——他们没有错题本,因为他们做题出错率低到无法成集。
事实上,确实有一部分学霸,他们可能没有做错题本的机会。不过,每一个学霸,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会预习。
一个完善的学习过程,应该是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初识发现-深入理解-精进掌握-熟练运用。
如果对应到具体的执行层,那就是:课前预习-上课听讲-练习总结-完美解题。
1.初始发现
如果我们第一次接触新朋友,第一印象就是长得怎么样,男生还是女生这种宽泛的认知。
这放到学习上,初识发现是第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要求的是能对知识的主干和结构有一个框架性地理解,包括这些知识点的概念和出现的背景、在知识网中所处的位置。
2.深入理解
在接受了初识的概念灌输后,明白知识点背后的原理,能够理清知识间的脉络,学会运用知识来处理对应的问题,掌握解题的方法。
3.精进掌握
在理解的基础上,下一步是知识的迁移运用,目的是做到举一反三,把上一阶段接触过的知识下沉到已有的知识架构里,并通过训练来提升对知识点的理解,精进掌握。
4.熟练运用
完成了精进掌握以后,通过模块化的训练,总结归纳出解题的技巧和套路,反推出出题人的意图,在提高解题速度的同时,也提升思考的深度,最终做到熟练运用的水平。
以上的四个学习阶段,其实是从知识的被动接受到主动运用的过程。把新知识的学习只停留在课堂老师授课的阶段,这是很狭隘的想法。这样的学习过程是不连续、不完整的,会让你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课前预习-上课听讲-练习总结-完美解题,是一个很完整的学习链条,是一个层层深入的过程。而我们所说的课前预习,实际上是提前帮学生了解即将学习的知识脉络,以此来降低在课堂上的学习成本和难度。
正确的预习——以课本为主
即便我们推荐课前预习,但是我们从来不认为预习的收获能大于课堂。普遍来说,大家在课堂上对新知识的接受度较慢,面对新东西多少有点手足无措。
然而课堂的时间就那么短,那怎么办?那就把初识的阶段下放到预习部分,在课堂上集中解决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怎么样的预习,是合时宜的预习?从何开始预习?是课本。
正确的预习,应当是包含以下3方面:
●预备知识-对新知识的背景梳理
●知识框架-梳理这个章节中的知识体系
●发现重难点-找出需要在课堂上集中解决的问题
预习的动作,到此为止。比较忌讳的是在预习时追求面面俱到,提前做习题。
如果你恰好把习题都做对,那就很容易产生一种“我已经完全学会”的侥幸心理,剥削你对课堂学习的重视程度。
这个阶段,更应该做的是对课本细嚼慢咽,把教材的内容仔仔细细地看一遍,尤其是一些知识体量大、课本信息多的学科,比如文科的政治和历史,以及理科的生物和化学。
这里说的内容,不仅仅是主体内容,还包括课前的背景介绍和课后的拓展,都不要错过。这些边边角角的补充知识,你只有预习的阶段才能沉下心来读。
预习课本的时候,提前记录好那些理解起来有困难的部分,集中在上课的时候解决。你难以理解的,恰好就是考试的重难点。
已经很多学霸证实,带着问题听课是一种高效的听课方式。之前在预习阶段记下的问题,一旦在课堂上被解决,学生会有种醍醐灌顶的快感,对这个知识点的印象就非常深刻了。
不同学科如何预习
1.数学、物理
数学和物理是理科中的理科。课本的文字较少,这两个科目的预习工作在上课前快速浏览就好,重点关注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
章节的背景知识:这里要求的是新知识与旧知识间的联系。比如函数变换之前的基本性质,电学之前的力学知识;
重要的知识点和公式:主要是公式的推演过程;
对应的课后练习:不用动笔,浏览即可,只需要留个印象。目的是思考知识如何在习题中的迁移运用。
2.生物、化学
生物和化学算是理科中的文科,因为它们的内容非常庞杂,不是单纯的计算,考题考查的重难点在知识的综合运用。
这些科目每一个章节的内容都很多,老师还会在课堂讲解的时候穿插实验,学习的连贯性以及知识的体系性会被破坏掉,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被分散,可能会忽略一些重要信息。
比起数学和物理,生物和化学需要的预习时间会更长。在课前预习的时候,主要关注以下2点:
单个知识点内部的框架和脉络:比如钾元素的单质、化合物、反应方程式,再比如细胞器当中不同细胞器的功能、性质;
单个知识点在已有知识框架中的位置:比如单个元素和其他元素的比较、组合,再比如细胞器与遗传物质之间的关系。
预习结束后,除了结合上面的知识提纲或者知识梳理填空,还可以结合教辅材料来补充。
3.地理
地理呢,又像是文科中的理科,课前花在预习中的时间不多。与数学和物理的预习方法类似,在课前快速浏览知识框架即可。需要特别关注的是章节中所涉及到的地图关键信息。
4.历史
历史算是趣味性比较强的科目,兼具故事性。预习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2个方面:
纵横对比:阅读与本课历史事件时间重合的中国史或世界史,对不同地域历史事件的横向对比;沿着时间轴,翻阅时间轴上性质相似的历史事件,比如皇朝更迭和变革,做一个纵向的对比。
因果联系:翻看本课历史场景发生前后的事件,思考前后的因果关联。
5.政治
比起历史,政治就枯燥多了。光看教材可能还吃不消,预习阶段着手关注以下2点:
通读课本:从目录开始,从章节标题中了解本节内容在全局的位置,形成本课框架。翻到课本正文,着重关注内容及相关案例,理解重点概念,尝试把规范性语句背下来。最后,在睡前或者早起时再回忆框架中的重要概念。
小题训练:尝试从教辅资料上做一两道选择题,看看对概念有没有大概的认知;再看一道主观题,不下笔,仅仅是思考答案的层次,看看能不能搭建起大概的框架,上完课后再把这个框架填满。
虽然我们一直说预习很重要,但真正让你成为学霸的,是那一套完整的学习体系:初识发现-深入理解-精进掌握-熟练运用。
预习的作用是在正式学习前的辅助,也不要把预习当成沉重的负担,期望通过预习就能秒懂。无论预习的程度如何,课堂永远不要松懈,课后永远不要松懈。(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