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1.辉辉的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他感到很沮丧:一方面觉得考前一周“抱佛脚”没有效果,从而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觉得辜负了老师和父母的期望。从看到成绩开始,辉辉就情绪低落,已经持续了好几天,上课听不进去,下课无精打采。
2.小紫期末考试成绩虽有小幅进步,但没达到既定目标,情绪和学习状态受到了影响:信心下降,动力不足,课上思维不活跃,总担心下一次考试还考不好。
3.与辉辉和小紫一样,小言的期末考试成绩也不理想。看到成绩时,他心里难受,信心受到打击。静心反思后,小言认为,虽然这次没考好,但数学和英语都有了起色,即使进步幅度小,也能证明自己的努力见效了。他很快振作起来,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认真分析试卷,主动查漏补缺,眼下已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复习、备考中。
分析:
期末考试是考生升入高三后参加的第一场全区统一考试。考生通过这次考试可以检验前一段的复习成果,并根据此次成绩制定下一学期乃至高考的复习目标。这是一次全区排名的考试。因此,期末考试在考生树立学习信心、制定目标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除了考试重要性的外部原因外,考试失利的归因方式、攀比心理等是考生考后出现不良情绪的主要内因。
归因影响情绪信心
拿到老师批改完的试卷,考生要先找到成功或失利的原因,改正错题。找原因即归因。无论考试成绩高低,都要进行合理归因。例如,如果考生把成绩好归因为运气好等不稳定因素,有可能看不到自己的努力,对后面备考依然信心不足;如果把失利原因归结为智力不高、能力差等,同样会导致信心不足,甚至厌学,没有学习动力。
案例1中的辉辉就是没有进行合理归因,把没考好的原因归结为能力不足,导致情绪低落、信心下降。案例3中的小言则看到了自己的进步,把进步归于前段时间的努力学习,于是他很快调整情绪,进入良好复习状态。
盲目攀比迷失自我
有的考生把考试排名看得过重,本来已经有进步了,但还是否定自己。在这类考生心中,只有超过对手才是胜利。其实不然,超过对手是胜利,超越自己更是胜利。如果每次都把比较的目标锁定在别人身上,那么会被别人的节奏牵着走,完全依靠别人的表现评价自己。虽然高考最终要和别人比成绩,但考生可设定内、外目标。内部目标是与自己比较,看每次考试成绩是否有进步,知识点漏洞是否减少,解题技巧是否增长等;外部目标是实际考试排名。考生要将内外目标结合起来评价自己。
过分看重考试成绩
有的考生认为期末考试很重要,这次没考好会影响以后的复习、备考甚至高考,因此情绪低落。其实,期末考试只是高三众多考试中的一次而已,虽然重要,但并不具有决定性作用,只是对前段学习的检测。只要接下来考生能以积极的心态勤奋学习,就有可能改变现状,收获理想成绩。
建议:
每次考试都有胜利者、失利者。失利不可怕,可怕的是经不起失败。下面给考生介绍一些利于快速从考试失利中走出来的小妙招。
学习合理归因
心理学家韦纳通过研究发现,人对一件事情的原因分析可归为三类:内外部、控制性和稳定性。简单来说,考生对待考试成绩的归因方式包括:智力、能力、运气、题目难度、努力程度等。其中,智力属于不可控的内部稳定因素;能力属于可控的稳定内部因素;运气和题目难度是不可控的不稳定外部因素;努力是可控的内部不稳定因素。考生要更多从自身可控的不稳定方面找原因,因为这些是考生可以改变的。
如果把失利原因归于内部可控的不稳定因素,可帮考生减少对自己智力的怀疑,更多从努力程度上找原因,促进下一阶段更加勤奋。如果把失利原因归结于外部、不可控、不稳定因素,如运气、题目难度等,则有可能抱怨题目出得太难、老师判分太严、自己运气太差等,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对后续学习起不到促进作用。
尊重学习规律
案例1中的辉辉认为自己考前“抱佛脚”没有明显效果,所以沮丧、难过。学习不像打游戏,这局成功了立马见效,获得金币和装备。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两个月时间里努力学习也不一定马上能看到分数出现巨大突破。因为所复习的内容不一定在这次考试中全都考查,而且考生的学习能力、解题技巧提高需要时间。所以,考生要尊重学习规律,从学习态度、习惯、兴趣等多方面看到自己的变化,不急于求成。
吸取失败教训
有的考生考试失利被坏情绪包围难以自拔,是因为不能正视自己的现状,对自己评价过高,难以接受失利,所以情绪难以平复。考生要根据平时的学习情况,正确评估学习成绩,制定合理目标。一次没考好不能决定考生以后的发展。如果这次没有考好,那就以平常心接受失利,认真分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吸取教训,在后面的学习中加以注意和改正。(北京市第十七中学教师/席蓉蓉)(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