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自己的考场作文拟一个漂亮的题目,一个好的题目就如同一双漂亮的大眼睛。如何拟好作文标题?三种方法,供大家参考。
用文章中自己最得意的一句话
作为题目
小编平时也老动动笔墨,写写这,写写那。在阿坝州,有一个叫卓玛的女孩上了我们的旅游大巴,给我们唱歌,给我们留下了很深也美好的印象。回来后,我就一直想写点东西。可是由于事务性的工作太多,就耽搁了。不知为什么,我是心里老是在惦记着她——卓玛,于是我完成了我夙愿,在那篇散文结尾处这样写道:
有人对我说,5·12,地裂了,这么大的事,你写什么东西了吗?我只能摇一摇头,每摇一次,都摇出一串酸楚无奈的泪来。
我是在为谁流泪?在汶川我是没有任何亲人的,甚至没有一个朋友被压在瓦砾堆中……但我的泪,就是止不住。莫非我是在为你——卓玛,一个萍水相逢,只匆匆复匆匆见了一面的藏族小姑娘吗?想想,应该是,看着电视上几乎被恶魔般的天灾毁灭掉了的阿坝州,被毁坏到了已经不成样子了的茂县,被摧毁到了已经不复存在了的北川……所有的巴蜀大地上给了我——一个发誓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感千万种风情,写百态人生”的人,以快乐,以满足,以风情,以知识,以……啊,知道吗——卓玛,你,和你生活在其中的那块大地,给了我多大的一个惊喜,又给了我多少弥足珍贵的收获吗?
可现在,美丽、开朗、大方,能一嗓子把山唱绿了,把水唱蓝了,把我的心唱醉了,把阿坝州的所有藏民们对我们的情谊倾泻了个净尽的卓玛,你好吗?
于是,我就把结尾中的话,稍加概括,就给那篇散文起了个名字叫“卓玛,现在,你好吗”。
化用前人的名句、诗句
老话说“人不能白来世上走一遭。”挺好的了,可是如果你有足够的积累,换上一句:“人生不得行心志,虽寿百年犹夭也。”
我们老是说“困难吓不倒我们”,多俗气啊,若用一句古语“不向人间浪敛眉”,评卷老师看到这一题目,就会感到你是一个很有修养的学生,对你的作文也就刮目相看了。
现在我们总愿意说“人应该淡对名利”,写文章,你如果起一个题目叫“淡对人生”,是远不如运用一下明朝的洪应名在《菜根谭》一书的名句“花看半开,酒饮微醺”的。
我曾经将自己的一篇写给学生们看的文章,内容大致是希望同学们保持一种“征战的情绪”,于是就选用了刘禹锡的两句诗,命题为《马思边草拳毛动 雕盼青云睡眼开》,是不是比“永葆征战的情绪”要漂亮多了。
写不要惧怕艰难困苦这样一类立意时,你就用苏轼在他的《东坡》一诗中名句,“莫嫌荦确坡头路”作为题目,是不是很“打眼”?
写一个人只有甘于平淡安于寂寞才能获得辉煌时,你就把《论语》中,孔子对颜回的赞美,“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浓缩概括为“一箪食·一瓢饮·一辉煌”,作为文章的题目,是不是有如一双漂亮的大眼睛在对着评卷老师着呢?
写一个人必须要站稳脚跟,你就把明朝陈继儒的《小窗幽记》中一句名言“拿来”,“风狂雨急立得定”一个字不用改,就足使老师眼前一亮,仿佛终于熬过了难熬的严冬,蓦然看见了春天里的第一抹翠绿。
李清照的爸爸李格非,曾经把《礼记》中的“居无求安,食无求饱”和《论语》中“富润物,德润身”,稍加改动,组成了一副千古名联“居无求安食求饱,富不润屋德润身”,以此来激励自己。当我们一旦和“修养自己的品德”这样的话题“遭遇”了,开笔就在稿纸上信心十足地写上“富不润屋德润身”,你知道,在看了太多的苍白太多的乏味之际,这样的题目会在老师的心中掀起怎样的波澜吗?告诉你吧,用龚自珍《西郊落花歌》的句子来形容,那叫“如钱塘潮夜澎湃”啊!
小编最喜欢看的书就是明清两代的作家的小品文了。在陈继儒的《小窗幽记》中,当小编读到“竹密何妨水过,山高不碍云飞”时,知道吗,当我初次读到它们的时候,我心潮究竟昂奋多久;我恨不能马上冲进教室,对我的学生们讲:改几个字,“竹密何妨湍过;山高难碍鹰飞”,然后就用其中的一句来给我们写的“没有什么能阻挡住我们的豪情万丈”的立意的文章起名,世上还有比这更快意的事吗?
太多了!
写把根留住,就选用“未淡者美酒三杯”;
写激励永远是一种力量,就选用“岭峻壮人心”;
写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就选用“青山正补墙头缺”;
写时间就像白驹过隙,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就选用“昔去雪如花,今来花如雪”;
写君子爱财,但取之有道,绝不贪腐,就选用“闲来就写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写……
读好书,多读书,你自然就会如辛弃疾说的那样“沙场秋点兵”。
谁叫谁到,叫谁谁到,信手拈来,妙笔生花!
主谓倒装一下
有时会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
有一年高考,考题给定的是这样一个材料:“某杂志社搞了一次无记名投票。问的是当别人遇到麻烦事时,你会怎么办?结果,回答‘悄悄走开’的人占绝大多数。”命题者要求考生针对这则材料写一篇文章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一个学生在考场上就挥洒开来,写下了下面的文章:
某杂志社调查:“你对同学最赞赏的品质是什么?”调查结果排在第一位的是乐于助人。当问到“如果遇到别人碰到麻烦时你会怎样?”回答“悄悄走开”的人也不少。这份调查充分暴露了在当代青少年中存在的问题,呼唤爱心,渴望帮助,但吝啬自己对别人的帮助、关心。
古语说:“将欲取之,必先与之。”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上,是社会的一部分,我们要对社会,对他人做出贡献,才能得到社会和他人的关心、帮助。只是一味要求别人的爱心却拒绝付出自己的爱心必将被社会淘汰。我们青少年正是祖国的未来跨世纪的新人,对于这个问题,必须给予足够重视。
自己在遇到困难是,渴望帮助,渴望雪中送炭,以解自己燃眉之急,这是人之常理。那么换一个角度,当别人遇到麻烦时,不也是同样焦急、渴望吗?为什么我们不能伸出手去帮他一把,而悄悄走开呢?试想,他人遇到了麻烦,我们走开了,他必定在解决麻烦的路上多走一些路;集体遇到了麻烦,我们“走开”了,那必定会让集体利益受到一定损失;假如,国家遇到麻烦了,我们也“走开”了,那么国家安危民族前途将被毁掉,历史上曾有多少在民族危难时“走开”的人,是他们使中华遭受更多的灾难,这教训还不大吗?
社会需要爱心,人类需要帮助,也许只是小小的一根木桩,就可救活一个逆水的人,也许只是薄薄的一张毯子,就可以温暖一个冻僵的人;也许只是一句话,一只温暖的手,就可以唤回失望者的希望,那么为什么我们不去做呢?别走开,让我们一起来奉献自己的爱心,一人叫人,二人为从,三人成众,建设祖国美好的未来需要的不正是这种众志成城吗?
别走开,社会需要你!
事后,她对我讲,她先在草稿纸上写道“社会需要你,别走开”;刚要往事先已经留出来的题目处写了,猛然想起我在作文课上讲的,于是她调整了一下,将自己的题目拟为“别走开,社会需要你”。
倒装一下,给读者的视觉冲击力更强!(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