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用12年的努力来应对高考,却只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来填报志愿,而志愿大多决定着未来的职业生涯。
多数孩子接触到职业生涯规划已经进了大学了。
到大学再发现所学专业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还是好的,因为这时候也许有二次选择的机会,万一调不了专业,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或者找到了工作才发现自己不适合才麻烦呢。
那怎么办!提前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来看看啥叫“职业生涯规划”:
所谓“职业规划”,就是尽早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认识教育与职业的关系,学会职业决策,从小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职业目标,从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方面锻炼自己的职业竞争力。
与国外成熟的职业设计经验相比,国内的职业规划教育明显滞后。对此,业内专家一致认为,职业启蒙和职业规划意识应融入整个人生历程,尤其提倡从中学开始。
★你了解自己的孩子吗
他说:“家长盲目左右孩子的职业选择最为有害。有的家长有子承父业的传统观念,有的家长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盲目给孩子安排工作,有的家长在帮孩子选专业时忽视孩子的兴趣、能力等具体情况,一味追求热门专业或就业前景乐观的专业,往往造成孩子偏离职业航向。”
樊教授介绍,家长应该从孩子的兴趣、能力、气质和性格等四个方面入手,详细、客观地分析孩子的个性,掌握第一手资料,然后寻求专业职业规划师的指导。
第一,兴趣
兴趣是人对事物特殊的认识倾向,是持积极肯定态度的情感,是激励人行动的动力之一。
兴趣在职业发展中能起到重要的作用,是事业成功的强大动力。
比如
喜欢与工具打交道的孩子,可能会喜欢
喜欢与人交往的孩子,可能喜欢做推销员、服务员、
喜欢与文字符号打交道的孩子,可能更喜欢当
第二,能力
职业因工作性质、内容和环境的不同,对人的能力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因而要帮助孩子,发现自己占优势的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般而言
学习能力强的孩子,适合从事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工作,如
语言能力强的孩子,可以从事
计算能力强的人,可以考虑
动手能力强的孩子,可以考虑纺织工、计算机操作员、打字员、裁缝、
第三,气质
气质是指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指向性等特征的表现。
一般来讲
多血质类型的人对人热情,但情绪不稳定,思维敏捷,善于交际,适合从事与人打交道的职业,如企业负责人、节目主持人、售货员、服务员、咨询员、
胆汁质类型的人性情直率,善于表达,处事果断,但情绪急躁,办事简单,适合从事那些环境不断变化的职业,如
粘液质类型的人克制能力较强,生活有规律,安静稳重,善于沉思,有耐久力,适宜从事持久耐心细致的工作,如财会、
抑郁质类型的人情绪稳定,善于观察别人或事务的微小细节,对外界事物反应慢,处世谨慎,适宜从事需要耐心、细心的职业,如校对、统计、打字、秘书、化验、图书管理等。
第四,性格
性格是人和职业相适宜的主要因素,不同的职业需要由相应的性格的人来承担,因此,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对其职业选择有重大的影响。
比如
易变型性格者喜欢从事没有固定的活动模式和严格的程序的职业,如演员、
重复型性格者喜欢从事有固定的活动方式、有严格的规则和标准的职业,如
顺从型性格者喜欢从事由别人计划指导并负责的工作,如机关、公司的一般职员、秘书等。
独立型性格者喜欢从事需要独立思考,独立决断的职业,如律师、警察、企业老板等。
劝服型性格者喜欢从事与他人交往,影响并改变他人的职业,如
表现型性格者喜欢从事能表现自己才华的职业,如音乐工作者、演员、
“人的兴趣、能力、气质、性格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樊教授强调,“因此,家长在了解孩子、分析孩子个性的过程中切忌简单武断,对号入座,而应该全面收集孩子的动态信息,然后在专业职业规划师的帮助下,合理规划孩子的职业生涯。
其实,职业规划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实践中还要不断验证、修改,因为孩子不是一成不变的,环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六项内容五个步骤
学生职业规划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参与。家长的具体工作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
☆帮助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特征,确立理想的职业目标,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知识、综合素质和基础的职业技能。
☆引导孩子通过探索职业和体验职业的过程,有意识地锻炼其查找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适应社会、与人交往等能力。
☆鼓励孩子与相同职业理想的同学一起讨论、交流各种与职业目标有关的信息,互相促进,共同进步,为以后步入社会形成良好的职业人际关系圈做好铺垫。
☆家长应充分整合、利用既有资源,为孩子提供社会实践机会和发展空间。
☆鼓励孩子参加与职业目标有关的学校社团,并尽力提供帮助。
☆具体指导孩子选择专业,帮助孩子根据自己的职业理想选择适合的专业和学校。
其实,职业规划并不神秘,其专业性强主要体现在复杂性上。专业职业规划师采用的量表
这方面,家长比专业职业规划师更有优势,所以,家长提供的信息更有价值。
关于职业规划的具体步骤,从中学生的角度归纳为以下5个方面:
一是认识自我
包括自己的兴趣、能力、气质和性格等个性特征。学生要尽量选择与自己的个性特征相适宜的职业,多思考自己最看重什么,最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每个人都有自己天生的优势和局限,成功的人生规划,就是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爱因斯坦上小学和中学时成绩平平,希腊文和拉丁文老师很厌恶他,公开骂他长大后肯定没出息,甚至想把他赶出校门。但爱因斯坦对数学、几何和物理有浓厚的兴趣,凭借他在这些方面的优势,最终成为伟大的
比尔·盖茨大学都没有读完,但他凭自己在计算机软件方面的天分,开发出微软操作系统,成为世界首富。
还有许多在校成绩平平的同学,走向社会后却取得了惊人的成绩,这都是因为他们找到并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优势。
二是认识职业
通过查找信息,与从事该职业的人、大学相关专业的老师交流,参加相关的职业体验,获取职业知识。
学生弄清职业规划的具体问题后,就能更好地了解这个职业,确定该职业是否适合自己,而这一过程必须由学生亲自体验。
你玩过拼图
因此,我们在规划自己的人生时不能只是单纯地考虑自己的需求,当它不属于社会需求这一特定板块时,是很难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得到实现的。
生活总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社会需求也跟着不断演变,因此,我们还必须学会把握社会发展的脉搏。比如,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和加强环境保护政策中,把握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在进行职业规划时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
当我们把‘大我’与‘小我’统一起来时,就能最终达到自己的目标。
在美国,小学就有大量的职业介绍,每年4月22日是国家法定的“带孩子上班日”,这一天家长要把孩子带到单位,了解成年人的职业生活和社会上的种种行业。
中国家长应该借鉴美国家长的经验,把帮助孩子拓展职业视野列入家庭活动日程。
三是认识教育与职业的关系
学生在职业探索的过程中,只有逐步认识教育与职业的关系,才能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了解从事该职业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社会实践及职业发展道路。
有些家长认为,职业规划对中学生来说为时过早,担心造成孩子偏科。其实,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
国家对基础教育科目的设计是有科学依据的,职业规划并不是鼓励学生侧重或放弃哪一科。
新课标教材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职业取向的多样性,设计了选修课,无疑是职业规划教育的福音。
再者说,如果学生深入认识了教育与职业的关系,肯定会意识到知识全面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自觉纠正偏科。
四是进行职业决策
当前面工作都做得很到位并掌握大量信息后,学生再进行职业决策,就会科学地选择比较适合自己的职业。
职业决策时家长一定要慎重,最好寻求专业职业规划师的帮助。
五是反馈修正
即根据自我发展、社会变迁以及其他不可预测的。因素,主动适应各种变化,及时调整、修正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天资、能力、动机、需要、态度和价值观等慢慢地形成较为明晰与职业有关的自我概念。
随着一个人对自己越来越了解,就会越来越明确地形成一个占主要地位的职业锚。
所谓“职业锚”,就是当一个人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职业中的那种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
职业规划的意义在于建立目标,树立信心,但它不是万能的,只是走向成功的辅助手段,能否成功还要取决于个人的努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