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起,北京、天津等第二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区)将进入高考综合改革实施阶段,新一届高一学生将会在3年后采用“3+3”的高考模式。由于该模式需要考生从物理、
在今年的高考中,浙江、上海两省、市的学生已率先采用“3+3”模式应试,该届学生对于考试科目的选择自然也成为了重要的参考。在众多学生的选择中,一个在往届颇为重要的高考科目,却受到了冷遇。
高考承载着成千上万家庭纵向社会流动的期望,成为社会分层的重要渠道;高考政策的调整,不可避免会触动许多人的敏感神经。新高考赋予了考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从必考科目到如今的选考科目,“物理遇冷”首先是一种进步;其次,“物理遇冷”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当下教育观念的迷失与错乱。
“物理遇冷”的背后,隐伏着考生和家长反复的权衡与算计。按照浙江新高考的相关规则,考生的最终成绩要根据考生卷面分在所有报考学生成绩的排名比例给出对应分数。学起来困难又难以拿到高分的物理,遭遇“嫌弃”很难说不是一种必然。高考这根指挥棒,激励和鞭策着考生和家长为了更高的分数进行取舍。
“物理遇冷”不仅会造成优秀师资的流失,也会造成大学
扭转“物理遇冷”的尴尬,既需要新高考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完善、优化规则,也需要考生和家长转变价值认同。在“逆袭人生”不断涌现的当下,一些曾经被我们忽略和漠视的冷门专业和学科也会有重新焕发光彩的时刻。
这个高考科目为何变得不受欢迎?
依据个人兴趣才是最好的选择方法
诚然,物理科目具有一定的难度,或许也不如地理等科目更具学习效率,然而,学生若为了成绩而放弃了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对个人特长的发展亦是一种抑制。学生在选择考试科目时,还应依据自己的优势与兴趣,选出一个自己热爱,又利于发挥的组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