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浏览器版本过低,请您升级浏览器
为了更好的使用优志愿产品,点击下载

谷歌浏览器

360极速浏览器

360安全浏览器

QQ浏览器

火狐浏览器

全国服务热线:400-181-5008
祝广大考生金榜题名
开通VIP

收藏

分享

“双一流”大学建设不能不弄懂的关系:大学的学科与专业

| 来源:优志愿 11069

“双一流”大学建设不能不弄懂的关系:大学的学科与专业


学科与专业之间既有区别又有紧密联系。

建设一流大学,建设一流学科,不能只集中于优势学科的发展。

大学要建设良好的专业生态和学科生态,就要不断改变现有的专业学科布局。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 人才培养质量是大学的生存命脉。当前,国家提出加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培养一流的学生是“一流大学”的必备要素, 而一流学生培养有赖于建设一流的专业,一流专业则要有强有力的优势学科作为支撑。 因此,有必要从专业建设的角度来审视学科建设、学科专业关系,探寻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构建学校良好的学科生态与专业生态。

一、学科与专业的关系

学科与专业是大学组织结构生态中的基础构成元素,对二者的内涵加以区分,有利于理清二者之间的关系。 专业是大学构成的最基本要素和必要要素。无论是从社会分工,还是从课程角度来解释专业的内涵,都可以归结为:专业的目标在于通过开设系列课程培养能够从事某一职业的人才。 结合大学的办学实际,学科的内涵可作如下理解: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学科指学术的分类,亦即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科指教学科目,亦即从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所输出的课程。

从学科与专业的不同内涵可以看到,学科与专业之间既有区别又有紧密联系。 二者的区别在于目标不同,专业是以满足职业和社会分工需求为目的,学科是以探索某一知识体系中的人类未知领域为目的。 但在大学中,二者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起到相互支撑的作用。

1、学科对专业起支撑作用

在大学中,专业注重关注社会需求,学科关注不断探索未知领域。 专业是大学里较为紧密的组织,具有相对稳固的特质,在几乎所有的大学里,同一专业的师资都在同一院系的实体组织机构。 学科是大学里比较松散的组织,有时是处于虚拟化状态,人员组成跨度也比较大,很多大学的一级学科之下的师资分散在不同的院系。 但在这一过程中,“课程”作为纽带,将学科和专业联系在一起。

设置课程、开展课程教学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专业所教授的课程往往是由某一学科通过科学研究而形成的知识成果形成。 当学科发展将研究成果输出为课程,就从课程的角度支持专业发展。 科学研究目的之一是服务于人, 让人类掌握更多的知识,促进人类社会进步,提高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学科借助专业成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具体承担者,实现了科学研究的社会价值,因此在大学中的重要地位也就显而易见:没有学科,专业无所依托;没有专业,学科的价值则无法得以体现。

从课程角度来看,专业可以看做多个学科所产生课程的集合体,以专业牵引学科发展是高等教育的一条基本规律。 遵循这一规律,每一所大学都应该能够理清支撑专业发展的学科发展脉络。 以海事大学的轮机工程专业为例,学科对于专业的支撑关系可以梳理出来。 轮机工程专业培养具有机械原理和轮机系统等方面知识, 能在海洋运输各企事业单位从事轮机操纵、维修和船舶监造工作,并基本具有同类船舶工管轮任职资格的各级技术人才。 为此,轮机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三个方面的核心专业能力:一是船舶动力装置相关基础知识;二是轮机工况检测、系统保养维护基本技术;三是操纵船舶动力装置及船舶监造的能力。 相应地,轮机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也主要服务于以下能力培养,具体包括轮机管理原理、轮机检测与维修技术、轮机检测与自动控制、船舶动力装置及系统、船舶辅助设备、船舶管理体系及防污染技术、热力学与动力工程、船舶电子与电器技术、机械设计与金属材料、工程力学与流体力学原理等。

课程的需求推动了学科发展,航海过程涉及船的硬件机械,学生需要了解船舶设备机构、基本运行原理,于是衍生出船舶与航海工程学科;随着船舶变大、船舶运输管理复杂,衍生出专门研究船舶运输的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船舶在运行中需要对其进行专业的轮机检测与维修甚至实现自动控制,于是衍生出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 船舶进行航海活动需要动力装置驱动,于是又涉及动力工程及工程热力学、工程力学与流体力学等学科; 由于航海活动需要学生掌握电器、液压、气动和机电一体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于是又衍生出船舶电子与电器技术、机械设计与金属材料等学科。

2、专业对学科发展具有牵引作用

专业通过课程将学科所提供的知识有效组织起来,服务于社会分工的职业需要,并将职业需要反馈给课程,进而反馈至学科,促进学科在该领域的知识探索,使学科与社会需求相衔接。 对专业系列课程进行多学科选择和组织, 体现了专业对学科的牵引作用。

专业是社会分工与就业情况的风向标,当社会发展产生新的人才需求时,新的的专业就会产生,实际上每一个专业的兴衰更替都取决于社会人才需求的变迁。 一个大学是否兴办新的专业,一方面取决于办学者对该专业人才社会需求的价值判断,另一方面则取决于该校学科基础,要考虑现有的学科基础能否满足专业的培养要求。专业对学科发展的牵引作用主要体现在专业对学科的选择与组织上。专业是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课程是专业的构成要素,不同的课程相互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专业。 每一个专业需要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大学在设置专业时,在明确专业培养方向之后,最重要的活动就是设计培养方案、组织课程。 教师从学科知识中挑选出适应专业要求的知识,根据学科现有师资和研究程度进行选择并确定专业课程,编制主要课程结构。 课程设定之后还会结合专业发展需求,安排学科实践训练与学科研究方法。

一般来说,大学专业的特色主要是指学科特色与社会适应特色。 由于社会适应特色主要是由除大学自身以外的社会来进行评价的,所以其实质是社会对专业的基础学科与主干学科的认可程度。 因此,专业特色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学科特色, 一个专业的特色愈强,其主干学科的特色也就愈强。 仍以海事院校的轮机工程为例, 近几年随着国家海洋战略的制定与实施,需要培养更多的、能够在海洋运输各企事业单位从事轮机操纵、维修和船舶监造工作,并基本具有同类船舶工管轮任职资格的各级技术人才。 良好的专业前景要求专业知识的扩充和专业课程的更新,可以预测,核心专业课程所依托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等多个学科是支撑该专业的主干学科,将会不断得到调整与更新,故而会取得较大的发展。

二、大学的专业生态和学科生态

建设一流大学,建设一流学科,不能只集中于优势学科的发展, 将所有的资源都投入到优势学科中。事实上,除了学科和专业之间是一种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专业和专业之间、学科与学科之间也存在着信息流动,发展互补,一所一流大学必须建立起良性联系紧密、相互支撑互动的学科、专业关系。

1、专业生态与学科生态的内涵

在“生态”一词中,“生”有生存、活力和发展之意,“态”有状态、态势之意;“专业生态”就是将专业视为一个有机的、复杂的、开放的生态系统,建立与内外环境密切联系、相互作用,与各方面建立和谐的关系。 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专业也关注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 作为一个有机系统,专业生态不是固化的资源实体,也并非固定僵死的框架,而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它通过与内外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而不断生长,在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中不断创新,在汲取各种养分中培育多样的形态和特色。

“学科生态”就是指在高校内部、在学科内部、学科之间以及学科与环境之间,通过物质的流动与循环而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由于学科生态系统内部、生态系统之间、生态系统与外界环境间存在十分活跃的物质与能量交换,建设学科生态就是通过掌握其内部运作机理,寻求实现系统输出最大化的过程。 大学是由多个学科构成的生态结构,学科间存在众多有机联系。 某一学科发生变化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其他学科,进而引起整个学校系统发生一定程度的反应或变化。 虽然每个学科具有相对独立性,每个学科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部组成,但学科各组成部分之间、不同学科之间都有着明显的相互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体现在学科与学科之间、学科与外界环境之间能够迅速及时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使得整个学科生态系统保持在动态平衡状态。

2、专业生态与学科生态的相互关系

传统专业和学科的教学体系,往往是依据单一学科的教学发展需要而建立并不断完善,教学环境相对封闭,教学目的相对单一,各相关学科间也缺少有效地沟通与交流,教学资源分散,相关学科资源不能共享,出现高投入、低效能的现象,不利于学科的整体发展及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大学中的专业生态与学科生态应追求学科和专业之间的共生关系为目标。 所谓共生又叫互利共生,是两种生物彼此互利地生存在一起,缺此失彼都不能生存的一类种间关系,是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高度发展。 共生的生物在生理上相互分工,互换生命活动的产物,在组织上形成了新的结构。一所大学的学科与专业发展就要形成类似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的形成需要有一个形成发展过程。

仍以海事院校的轮机工程专业为例,通过对该专业发展历史和现实情况分析可以看出, 专业之间、学科之间没有形成类似与生态系统的相互联系,专业发展是受限的。 早期的轮机工程专业是在轮船机械时代出现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于轮船的各种机械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船舶航行中的机器正常运行。 与此相对应,轮机学生培养当中最为重视轮船的机械运行原理、机械构造、维修保养的程序和方法培养。 此时开设的课程和实验都集中在上述方面,所有的教学科研工作都由轮机工程专业内的教师来完成。 随着船舶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未来船员的技术岗位职责分工将会变得模糊, 比如船舶机器都是由电子设备操作,这就要求学习轮机工程的学生,不仅要懂机械,还要懂得电子技术。 同时由于航运业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同船工作者可能来自不同的国家,工作或生活交流的语言可能会是英语,这就要求船员还要具备外语能力。 因此同时掌握两个或几个不同的岗位技能,并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是对于新时代轮机工程专业学生的要求。 为此,轮机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不能只依靠轮机工程专业、学科内的人员完成,应当着手整合海事院校的相关专业和学科,加强对船员的综合技能培训。

三、构建大学专业生态和学科生态的策略

专业、学科生态建设是以高校和社会作为自己存在的环境,外界环境向它输入必要的资金、设备、人员以及各种政策方针,专业向社会输入各种人才和科技成果。 如果有外来的干扰打破这种平衡状态,则要依靠生态系统的调节机制,建立新的平衡,使整个生态系统达到更合理的结构、发挥更高效的功能和取得更好的生态效益。 可以说专业正是在这种由平衡到不平衡到新的平衡的反复运动过程中,完成其发展和进化的。 大学要建设良好的专业生态和学科生态,就要不断改变现有的专业学科布局,追求更新、更符合学科发展规律的学科专业布局。

1、梳理学科专业之间的相互支撑关系

一所大学的资源有限,不可能什么学科专业都发展, 必须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原有基础进行取舍。 从国内外大学的发展历史来看,大部分学校都经历了由单学科向多学科、 到综合性学科发展的过程,这符合人类对于科学规律认知从浅到深的演化过程。一所大学要重点发展的学科,应当与大学本身的定位目标相一致,在此基础上发展与主干学科专业相关的其他学科专业,学科间、专业间相互支撑,打造出一流学科,一流大学。 因此,大学可以从梳理学科、专业之间关系入手,围绕学校目标定位,对现有学科专业关系进行厘清,为下一步确定学科专业发展方向奠定基础。

以海事大学为例,海事大学的定位是建设“具有航运特色的高水平大学”,围绕这一目标,学校的学科专业发展定位在“以海事领域相关学科为核心,建立并保持合理的多学科专业结构,突出并保持航运等特色学科的优势地位”。 根据这一定位,轮机工程专业定位是海事院校的主干专业,直接支撑轮机专业的轮机工程专业就是应当重点发展的主干学科。 围绕轮机工程学科, 与轮机工程技术能力培养相关的动力工程、电气工程、机械工程、电子通讯工程、环境工程、交通运输工程、 物流工程等就是需要发展的重点学科,辅助轮机工程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法学、 外语、管理、人文学科也是必须发展的学科。 当然为了打造海事大学轮机工程一流学科,辅助发展的各个学科发展方向不能是发散的,而是应当凝练成一个方向,实现其发展的共同目标。 只有所有学科专业都围绕轮机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需要而发展,才能将所有其他学科发展取得的成就运用于轮机工程学科的发展,才可能打造出一流的轮机工程学科。 应当在理清学科与专业关系的基础上,在建立特色学科和专业的同时,重视其他学科和专业的发展,如此方能真正建设一流的综合性大学。

2、综合配置学校资源

在学科和专业定位关系模糊的背景下,每个专业学科发展都各自为政。 每个学科专业建设都需要师资、教学场地、实验室等资源,当专业学科缺乏联系时,资源分配使用都是分隔进行,各个专业都建有一套人马资源,会带来极大的浪费。 比如轮机专业的信息工程课程需要了解船上通讯设备,课程既可以由轮机工程学科教师上, 也可以由通讯工程学科的教师上。 事实证明,学习通讯的教师转学船上的通讯问题,要比轮机工程专业教师转而学习通讯更有优势,也更深入。 当学科之间形成共建关系时,通讯相关课程就可以由通讯工程专业教师承担,不必在轮机工程学科内部培养自己的专任教师,节约了人力资源。 同时在社会实践、实验室建设中,也应本着学科共生的思路,寻找各专业、各学科内部、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之间发展契合点,进行教学资源整合。 依据资源共享的理念,搭建轮机工程专业与其他专业之间的利益共享点,整合各专业的资源,形成学校内部各学院之间的利益共享点。 大学的学科建设应当是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发展,学科专业的相互支撑关系也体现在资源的集约利用中。

3、合理设置院系

大学中的院系设置是大学管理的核心部分,是大学实现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的组织保障。 大学的院系设置对于学科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如果院系设置过多、规模过小、学科分设过于细化,学科容量会变小,发展缺乏延展空间,不符合学科综合发展、全面融合的趋势。 如果院系设置过大,不同学科专业被纳入到同一管理机构中, 可能会带来管理运行机制失灵问题。 一方面学校管理困难,容易造成学校管理缺位;另一方面学院内部价值取向困难,重点发展哪些专业学科、次要发展哪些专业会演变为资源争夺问题,不利于学科的发展。

有利于学科发展的院系设置应当满足三个约束条件: 一是院系设置应当考虑学科发展的内在逻辑,院系设置应当围绕一个主要学科展开,将联系密切的相关学科专业置于同一行政机构,促进其形成共生效应;二是要有利于学校管理的逻辑,学院设置要有利于学校财务制度、用人制度、学生管理制度的有效运行,确保学校作为整体高效率运行,才能保证以学科为依据的学院之间能够相互配合,形成学校整体的良好学科生态;三是要有前瞻性,对于热点或急需发展的专业和学科,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院系方式,达到促进新学科、新专业快速发展的目的。

大学是一个整体,是一个有生命力的生态系统,不能只关注个别专业和个别学科自身的发展。 建设一流学科、一流大学是一个系统工程。 作为该共同体中的构成元素,大学中的任何一个专业、任何一门学科,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对大学的发展做出努力与贡献。


推荐阅读:

2018高考:盘点非“211工程”很牛的高校

高中生吃这6样食物最抗疲劳,快为孩子准备吧!

2018高考生必读 这12个好习惯你有吗

做到这六句话,你的高考备考就完成了80%

解锁50所重点大学的王牌专业,快看有你中意的吗?

专业解读: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对接国家战略,未来大有可为

一位教师家长给高三生和家长的备考建议

衡中传奇班主任:我的学生必须先学会这20种思维!

大学新生攻略:在学校里有什么兼职可以做?

高三理科生成功逆袭的方法有哪些


评论
说点什么吧
发布

手机扫一扫下载APP

400-181-5008

优志愿将竭力为您提供帮助

(免长话费 )

教APP备31001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