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18年高考时间的不断逼近,考生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越来越大,考前“复习恐慌”现象和考试焦虑情绪或多或少会对备考产生不利影响。对此,考生们可结合一下下面的四点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在教师指导下备考
考前备考,考生应尽可能依据任课教师的安排和针对性指导建议进行复习及应试准备。因为学科教师有基于实践的备考指导经验,对所教学生的学情和应试需求有较为全面的了解。按照任课教师的安排和指导意见进行考前复习,既有助于考生克服复习内容上的盲目性,集中精力突破可突破、能弥补的短板,又有助于考生克服因考前的“复习恐慌”而到处求名师补课和盲目做题等“慌乱”现象,更有利于考生在有序复习的自然状态下,缓解应试前的紧张情绪。
2、在训练中学习应试
考前应试训练是复习冲刺的重要一环。每一份训练题都是学科教师在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和学科《考试说明》的基础上,以解决应试中“少失”与“多得”等问题为目标,精心优选、优组而成的。考生应认真对待模拟高考试题结构、难度、时间和考试环境的仿真训练,在应试实践、教师讲评和后继反思与纠正的过程中,体悟应试方法、积累应试经验,提升应试能力。
3、在温故中拾遗与生成
考前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做实“三读”的温故过程,是抓重点、补短板的有效策略。“三读”即:
一要阅读教材重点内容。因为高考命题的根本依据是课程标准,虽然大多数试题的“题身”在教材外,而“题根”却在教材内。临考前阅读教材中的精要内容,对巩固知识、提升能力、应对高考更为关键。
二要认真阅读前几个阶段复习备考的讲义和笔记。因为,这些讲义和笔记的内容,是任课教师的经验和智慧的结晶,特别是学科的一些重点内容和疑惑问题,可能在初学时感受还不够深刻,然而在经过系统的复习和训练后,平心静气地认真阅读和体悟,会有更上一层楼的全新感受。
三要认真阅读复习备考阶段所做的检测试卷。因为这些试卷的目标性、针对性、诊断性很强,训练时暴露出许多知识与能力方面的问题,考前静下心来系统地阅读这些试卷,尤其是仔细推敲试卷中那些做错的和不会做、但经过讲评后又能做对的题目,会使“知识上拾遗”及“方法上温固”的过程成为促进考试能力提升的发展过程。
4、在互助中取长补短
虽然平时同学间也有一些交流和讨论,但常因时间紧、需要复习和整理的内容较多,以及不便打扰他人学习等原因,遇到问题大多是自己思考解决。事实上,帮助他人把问题弄明白的过程也是自己认知升华、能力生成的发展过程,更何况同学间还有思维相近、语境相近、情感易融等特点,这些特点正是考前互助学习的有利因素;与和自己有一定水平差距的同学讨论,会从他们的问题中受到启发、生成新感知,他们的某些疑虑或困惑或许正是自己不太在意但却很重要的问题。在考前冲刺阶段注重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不仅对强化重点与热点、突破疑点与难点、扫除盲点与漏点有极大的益处,也有利于调节备考与应试状态。(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