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临近,很多人学习效率开始下降,有时甚至什么也装不进去,什么要点都记不住;做了题后回想做了什么也是模糊不清,心里很着急。
学不进去可能是“心理饱和”
“心理饱和”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出现,做事情过程中会产生效率下降,韧性、耐力减弱等等,一些优秀学生也说:也不是烦躁,也不是没信心,就是学不进去了。
克服“心理饱和”可以这样做:
1、适当减少学习时间,增加娱乐、锻炼、散步时间。
2、回归课本,不妨少做一点题,改变一下方式。用思维导图把知识点进行整理。
3、反应比较重的学科可以暂时少安排时间,反应比较轻的学科就多安排一些时间。
4、抓住中低档试题。
5、考生要具有灵活性、机动性,不要和自己较劲,要豁达、从容,这样,学什么都会有收获。
克服了心理饱和,二轮复习怎么安排?
首先,需要制定一份行之有效的计划表。第二轮复习除了关注错题,建议利用大概一个半月的时间进行专题的复习。要对考试大纲进行专门的研究,以把握命题方向,还要有穿插解题思想与方法,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
其次,对近三年来的高考试题进行研究。做真题,感受高考试题的深广度,有助于我们在复习中把握好“度”。认真分析自己的每一次训练和考试,分析失分中有多少分是自己会做而未得的分,丢分的原因是什么。应该有意纠正自己不良审题、解题的习惯,尽量减少无谓的丢分。
最后,扎实基础、稳步前行很重要。精选精练,以中低难度的题目为主,不把过多时间放在高难题目上。如果存在偏科情况,应多做典型题型,在复习的起始阶段,放慢做题的速度,边做边想,是否还有其他方法来解答这道题,这道题所涉及的内容还会较多地出现在哪些题型里?这样一边做题,一边累积成就感,对偏科的兴趣就会不知不觉加强。
复习中的大忌是什么?
不要贪多。习题不是越多越好。做会一点马智能名师1对1习题册里的就足够了,覆盖所有知识点,做题后,发现探究它背后考查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提炼、思考,将学习“加入自己的注解”,熟悉考点、例题,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才能在二轮复习中实现成绩上的飞跃。
家长切记“两不要”
不要总是问“复习的咋样了?”因为孩子没法回答你!事实上没有人是“复习完了”才去参加考试的。如果他实事求是地回答你“没复习好”,这个信息又会强化他内心的不安,增加考场压力。
不要总是跟孩子讨论最后的结果。家长这时候特别需要去倾听孩子的不安,鼓励他振作起来,而不是批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