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
一、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确保人才评价正确方向
人才评价是人才队伍建设的指挥棒,人才评价导向直接关系着人才发展生态。学校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党对人才评价工作的领导,将改革完善人才评价机制作为人才工作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人才评价的正向引领和激励作用。一是健全领导体制,先后成立党建思政工作领导小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师德建设委员会等,切实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二是加强战略谋划,党委常委会定期研究人才工作,通过健全制度、创新机制、改善环境、加强服务,不断优化顶层设计,搭建人才评价改革的“四梁八柱”。三是压实工作责任,成立党委
二、健全分类评价体系,突出品德业绩能力导向
一是坚持分类指导,健全科学的人才分类评价体系。学校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分类建立体现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人才特点的评价机制,科学客观公正评价人才。以职称评审为例,学校分类建立了16个系列职称评聘体系,分系列制定职称评审办法,避免“一把尺子量到底”。对于
二是突出品德评价,全面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在职称晋升、推优评奖、人才推荐、年度考核等各项人才评价工作中,建立“基层党支部-院系分党委(总支)-学校
三是科学设置评价标准,坚持凭能力、实绩、贡献评价人才。在人才评价改革过程中,学校着力解决评价标准“一刀切”的问题,注重发挥二级院系在人才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将评价标准制定权下放到院系,由各院系对标一流学科,坚持共通性与特殊性、水平业绩与发展潜力、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建立科学合理、各有侧重,符合自身学科特点的评价标准。对于基础研究类人才,注重评价新发现、新观点、新原理、新机制等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对于应用研究类人才,注重评价新技术、新工艺、新
三、完善教书育人评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学校把教书育人作为人才评价的核心内容,不断提升广大
一是明确教书育人是
二是优化教学评估体系,注重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评价。将教材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学位论文指导等内容纳入
三是在人才评价重点项目中加强教书育人考核。在人才引进过程中,加强对拟聘用
四、实行代表性成果评价,破除“五唯”顽瘴痼疾
2009年,学校在人文
在内容方面,“代表性成果”评价机制注重质量和贡献,学校明确“代表性成果”应具有系统性、标志性、创新性,强调“代表性成果”应是解决所在学科领域的重要问题、关键难点,或者是应对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重大战略问题做出重要贡献,具有重要影响,并被所在学科领域普遍认可的重要成果。在形式方面,“代表性成果”既可以是教书育人方面的重要成果,如教材、教学研究论文、优秀教案等;也可以是有重要影响的学术成果,如著作、论文等;或者是重要的应用成果,如专利、软件著作权、咨政报告等。
与以往的评价方式相比,“代表性成果”评价机制对“同行评议”的科学性与公正性具有更高的要求。学校不断完善校内外专家库建设,目前已建立起由数千名国内外高水平专家组成的校外专家库和数百名高水平专家组成的校内专家库,实施“小同行”精准评价。同时,学校不断完善同行评议的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涵盖学术贡献、学术活力、学术影响力、学术地位等指标,确保学术评价的科学合理。近年来,学校还非常重视人才评价信息化建设,建立了职称评审“双语”系统,实现“个人填报、院系审核、专家评议、结果统计”的信息一体化;建立了网络视频会议评审模式,确保疫情期间人才评价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为了打破“唯资历”倾向,拓展青年人才事业发展空间,促使青年拔尖学者能够脱颖而出,2015年,学校开通“青年杰出人才”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门渠道。取得突出成果的青年杰出人才,申请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时可不受“代表性成果数量”“任职资历”等方面的限制。学校通过严格的专家推荐、评审等程序,综合评价申请人的学术活力、学术影响和学术贡献,确保青年杰出人才的质量和水平。
下一步,学校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深入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建立健全富有时代特征、彰显复旦特色、体现一流水平的人才评价体系。
来源:(教育部)深化人才评价机制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推荐阅读
教育部印发《关于正确认识和规范使用高校人才称号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教育部人事司负责人就《关于正确认识和规范使用高校人才称号的若干意见》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