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知识结构体系
高考二轮复习将会加大横向关联内容的联系,其实就是前面所说的以专题形式来进行复习。这就更加需要同学们搭建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
有的同学会直接把别人建立的知识体系或思维导图拿过来用,实际上,这样做对你的帮助并不大,因为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不同,梳理知识的维度、思路也不同。因此,这个阶段同学们要结合一轮复习的成果,或以章节目录为维度,或以知识模块为维度,梳理知识脉络,搭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
把学过的知识串成线
抓住知识间内在的联系,把课本上的相关知识串起来,使课本上零碎的知识形成一个整体。课本上的知识点就像一粒粒珍珠,散乱地堆在那里,我们是不好把握它们的,如果我们能找到一根线把它们串起来,它们就成了项链,随便抓住其中的哪一粒珍珠,我们都能很方便地把其他的珍珠带起来。
贯穿前后的问题就是线,课本相关知识就是珍珠。在二轮复习阶段,我们缺少的不是珍珠,而是能把这些珍珠串起来的线以及把珍珠串成项链的能力。
所以在二轮复习阶段,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这种能力。培养这种能力,首先要找到能把前后知识串联起来的相关问题,这样的相关问题我们能找到的越多,我们对课本前后贯穿的角度越全面,我们对知识点的把握就会越准确,我们思考问题的时候也就越全面。
提高做题效果
在二轮复习阶段,要想提高做题的效果,学生必须多思考,不能为了做题而做题。怎样思考?
第一,在题目拿到手后,首先思考它属于哪种题型。这种题型有什么特点,审题时有哪些技巧,答题时有哪些基本要求。通过题型归类、方法归纳,从每一个题中都有所收获,使每一个题目都能给自己以启发。
第二,多比较。经常拿自己的答案和参考答案比较,看自己的答案和参考答案的基本思路是否相符,知识选择和参考答案是否一致。
如果自己做的答案和参考答案相差甚远,一定要搞清自己错在哪里,是审题错误还是知识理解错误,是题型特点没掌握还是答题方法不熟悉。弄清问题症结在哪里,然后下功夫解决这个问题,千万不能只关注分数,只满足于知道这个题目答什么。
第三,多总结。多关注自己在做题中得到的经验教训,总结出一些对自己答题有指导性作用的方法来。从心理调节到时间分配,从阅读习惯到答题顺序,从思维模式到语言组织,在平时做题时都要注意去观察自己有无缺陷,并注意在做题时寻找克服这些缺陷的方法。
培养科学的应试习惯
方法往往是理性的,习惯则带有感性的特征。在平时作业时,由于时间比较充分,绝大多数学生可以理性答题。但考试时尤其是高考时,由于有时间限制,特别是带着一定的心理压力应试,许多学生在答题时是靠平时积累起来的习惯答题,许多老师平时强调的东西根本来不及想。
这里举一个例子:遇到动能动量综合问题时,老师们会再三强调的做题前的三个步骤:先确定研究对象(系统还是个体),分析对象的具体作用(受力分析),描述对象的变化情况(运动轨迹,状态变化)。很多同学一着急上来就直接动能定理、动量守恒方程直接一列,然后就耗尽心思狂解方程,结果可想而知。冷静对待,步步为营,再复杂的问题在科学的应试解题方法面前都将如履平地。
所以在二轮复习阶段,一定要注意把之前老师的要求转化成自己的答题习惯,要形成一拿到试卷就不自觉地朝老师要求的方面去做的习惯,这样才能真正让平时积累起来的经验在考场上发挥作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