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思政引领,强化立德树人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推进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健全了生活导师、企业导师、学业导师“三导师制”思政教育协同育人体系,并将“三导师制”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施专业课程思政育人全覆盖,通过课程思政示范课、思政育人专项课题等项目,推动
通过打造优质专业志愿服务团队,延伸课程思政实践,培育出一批思政教育成果,“蓝领匠成农村劳动力赋能一体包”项目获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雷小锋”种子工程志愿服务队入选国家级重点服务团队。学院先后获省级“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高校先锋基层党组织”“山东省高校党建标杆院系”称号。
二、产教融合,深化协同育人
紧密联系地方产业,实施“专业共建、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的合作战略,构建“多元化、矩阵式”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深化产教融合,与青岛市机器人协会及多家智造企业合作成立“机器人产业学院”,校企共建人才培养平台。建立“企业技师进课堂、工程项目进课程、实践锻炼进车间、毕业设计进企业”的“四进制”产教融合新机制,实现了校企双主体“多元化、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在青岛市、黄岛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与青岛海艺
三、多维拓展,优化机制育人
一是注重产业需求和跨界交叉融合,建立人才培养体系动态调控机制。通过升级改造传统专业,开设新工科专业,提高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度。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重构实践课程体系,引入工程实践项目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建立“课程设计+综合设计+创新设计+工程设计”四层次实践能力逐级提升体系。获批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一流专业2个,省级卓工计划项目1个,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获批省级教改项目4项、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20余项。
二是注重校企双向交流,建立“内培外引、双聘双挂”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机制,实行校企人员互聘互兼互派。校企共建专业建设和人才评价委员会,企业全程参与专业建设、教材开发、课堂教学等工作,做到理念互融、内容互汇、技术互通。通过多年培养,双师双能型
三是推进赛教融合,构建“三融入”课程体系,分别将竞赛项目融入教学内容、竞赛资源融入教学资源、竞赛评价融入教学评价,实现了竞赛项目与教学内容的互融互促,竞赛设备与教学实训设备的同步更新,实践教学评价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四、专创融合,催化创新育人
构建“产学研赛”四位一体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融入人才培养各个环节,促进专创深度融合,实现了“理论--实践--创新--竞赛--
图片来源:(摄图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