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志愿高考志愿填报模拟系统,是专为高考学生解决“高考成绩分析、大学专业代码查询、模拟志愿填报、大学排名等”问题的优秀分析系统,同时可以为高考提供专业参考。
日前,优志愿从
首次实施分大类招生,让学生有更多选择专业的机会
“大学不仅仅是为了教会学生专门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为了让他们成为能够独立思考、和谐发展的人,成为具有‘健全品格、扎实基础、创新思维、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的优秀人才。”
自主选择专业,是
“比如土木学院招生,其
除分大类招生外,
在校4年4000多节课,压缩到3000多节课
大学生课堂上课时间是越多越好,还是将课程选择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更好?
新版培养方案选择了后者。“我们适当压缩了一些必修课,尤其是挤掉了一些‘酱油课’,把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能自主选择要学习的课程。”陈收介绍。
按照新版培养方案,
“我们适当减少必修课学分,如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分,从原来的5学分降低为3学分,按每学分16学时算,这样可以为学生释放出32小时的学时。同时,增加选修课学分的比例,如通识选修课课程学分从上一版的4学分增加到8学分。而且,在选修课选择中,学生可以跨学科跨专业学习,这类任选课程可达到选修课的50%。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快乐学习,和谐发展。”王文格介绍。
将时间还给学生同时,
“减少了课时,并不等于降低了对学生的要求,而是希望学生能利用这些时间,多走进实验室、图书馆、多听讲座;同时,要求
引入竞争机制,让更优秀的
挤掉“酱油课”后,对上课的
“大学应该给学生提供最核心知识结构、最基础的能力,让他以后走得更远一些。我们虽然减少了课时,但对于那些经过反复挑选留下来的课程,我们要求让更优秀的
按照新版培养方案,
新版培养方案对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培养更加重视。
“新方案虽将大学语文从必修课调整为选修课,但所开的人文素养方面的课程更为丰富了。如在第一批立项的12门通识教育课程中,就开设了
优志愿高考志愿填报模拟系统,是专为高考学生解决“高考成绩分析、大学专业代码查询、模拟志愿填报、大学排名等”问题的优秀分析系统,同时可以为高考提供专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