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志愿高考志愿填报模拟系统,是专为高考学生解决“高考成绩分析、大学专业代码查询、模拟志愿填报、大学排名等”问题的优秀分析系统,同时可以为高考提供专业参考。
从南京工业大学公布的“2015-2016学年校历”中获悉,该校将2015年9月26日至10月7日、2016年4月2日至10日分别设置为“学术休整周”,被不少师生戏称为“春假”、“秋假”来袭。这也标志着该校酝酿近两年的学术休假制度即将正式实行。
“学术休整周”探路
据了解,学术休假制度由哈佛大学于1880年首创,是大学教师在职发展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制度形式,已在发达国家高校普遍实行,国内部分著名高校也陆续推出过相关制度。
南工此次推出的学术休整周,借鉴了国际上成熟的做法,也结合了学校的具体情况,将学术假分为两个板块,分别在国庆节、清明节放假的基础上再增加一周时间,体现了春、秋季各安排一个小的休整期,将一个学期分为两个阶段的特点。
据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设置“学术休整周”的出发点,是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缓解师生压力和倦怠心理,激发师生学术创造力,提升教学科研水平,也是在制度层面试水学术休假制度。
南工校长黄维院士解释说,“学术休整周期间,学校将正常运转,部分工作还会加强,如安排丰富多彩的学术交流活动,集中组织若干小型国际会议,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进行深度交流,部分师生也可以选择到境内外名校访学或游学。”
结合国情、校情,将“学术休整周”与国庆、清明假期相连,也是体现“以人为本”的重要环节,例如,部分师生由于距离、时间等原因,清明节不能返乡祭祖,现在就可以实现了。
“海外人才缓冲基地”学术休整尝鲜
学术休假对于我国的大学教师来说并不新鲜。教育部于1996年就设立了“春晖计划”,利用海外杰出人才的学术休假进行“柔性引进”;2000年底又增设了“春晖计划”海外留学人才学术休假回国工作项目。换句话说,学术休假已经实实在在地给国内高校带了“福利”。
南京工业大学为了让海外高层次人才适应国内高校管理体制、安心科研,以先进材料研究院(IAM)为平台,打造了“海外人才缓冲基地”。以学术休整为契机,邀请海外大师级学者访学,举办高水平国际研讨会,为师生提供全球语境的深度交流机会,在“海外人才缓冲基地”都已经悄然试行。
据黄维校长介绍,南工正致力于实施全球战略推进工程,将全球化元素深植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等方方面面。将学校在工作日程安排上与国际接轨,正是“全球化”的一大举措。
黄维校长是先进材料研究院(IAM)的学科带头人,也是“海外人才缓冲基地”的核心倡导者。他表示,团队对高端人才实行动态管理方式,目前也已吸引了四位来自英国、日本的“洋专家”从事科研,其背后正是对海外学术休假制度的有效利用。
改革为学术休假提供制度保障
据悉,学术休假制度在南京工业大学已经经历了两年多的长久酝酿,仍然在逐步试验、完善中。
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术休假制度将提供6年为一个周期,休假1年的学术调整机会,重点面向正高级职称人员或省部级以上重点学科带头人,省部级以上重点研究基地、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负责人,开拓新的学术领域、需要集中一段时间进行学术考察和研究工作的人员,以及撰写国家和省部级规划教材负责人等展开。
该校强调,学术休假不是带薪疗养,休假期间须完成调查研究、纵向科研、国内外学术交流、访问讲学、研修进修、著书立说、撰写论文、编写教材等符合学校要求、有利于提高自身学术水平和积累学术成果的工作任务。
“科学一定程度上是一项贵族事业,需要淡定、自信,优雅、从容”,黄维校长指出,学术休假制度的试行,正是为师生提供充裕的时间,宽松的环境,营造“从容治学”的心境。
针对业内专业人士分析指出的学术休假制度本身存在政策上的“水土不服”,黄维校长也信心满满地表示,南工正在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学科学部制”、“行政大部制”、“科研人员年薪制”等着眼学术自治的大手笔、大动作,将为学术休假制度落地生根提供保障。南工师生也将以此为契机,开拓视野,深入研究,为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全球化”大学不断奋进。
优志愿高考志愿填报模拟系统,是专为高考学生解决“高考成绩分析、大学专业代码查询、模拟志愿填报、大学排名等”问题的优秀分析系统,同时可以为高考提供专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