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为了适合社会的分工,都会有新兴的专业出现,那新开专业的发展前景怎样?”每年都有很多考生家长在填报志愿时提出这样的问题。那么,到底什么是
新增专业 ,报考新增专业 要注意什么呢?对
新增专业 可以从两种情况来判断:1.“国家
新增专业 ”,也就是以前高校从未开设,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开设的专业。如,2011年国家新增的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如“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物联网工程 ”、“纳米材料与技术 ”等。2.某高校
新增专业 。也就是说,某专业以前就有高校开设,只是对于某个学校来说从来没有开设过,现在新增加了,称之为“高校新增专业 ”.例如,北京理工大学 自2013年开始招生的本科新增专业 “西班牙语 ”这就可以称为北理工的新增专业 ,而以前西班牙语 专业在北语、北大等一些院校都已开设的多年。报考
新增专业 的顾虑国家
新增专业 和高校新增专业 是不同的,各有特性,但也有共性。从反馈来看,考生家长对报考新增专业 一般存在一些顾虑。1.没有往年报考
数据 做参考。考生家长在面对第一年招生的新增专业 时都会遇到没有往年数据 做参考的问题。没有参考数据 报考时往往会觉得心里就没底。2.对所报学科专业缺乏了解。尤其是国家
新增专业 ,考生家长甚至从来没有见到过这个专业名称,更别提弄清它学的是什么,对未来发展和就业没有准确的预期,担心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这些顾虑都很有道理,所以,在报考
新增专业 时一定要综合考虑、慎重选择。高考填报志愿之新兴专业申报策略
1.以个人兴趣和定位为出发点选择
新增专业 一定要从个人定位和兴趣出发。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彼是了解对方,知己就是了解自己。尤其是在新专业没有往年报考数据 做参考的情况下,考生失去了“知彼”的先机,那就更得把握好“知己”这一原则。很多人光听专业名称感觉炫目、诱人就选择报考,往往容易出现偏差。考生家长一定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等因素,考察一下所报专业的主要课程、培养目标、人才需求状况、毕业后的工作情况、工资待遇、发展趋向等众多问题。这一点对于选择国家
新增专业 的考生尤为重要。如果经过考察,某一专业真的是你兴趣所在,所学的科目又是你的特长,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也和你的气质性格比较符合,那么不妨把它列入可选专业的范畴。2.选报时参考整体专业平均值,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有的高校
新增专业 录取分数很高,有的则录取分数比较低,这是多种因素决定的。但是不管怎样,新增专业 的录取分数都应该在开设院校提档分数线之上,这是不会变的。所以,考生家长一定要参考所报院校整体专业录取分数段的平均值,你的分数最好能在平均段偏上的位置,这样才能提高录取几率。如果学校开设的专业比较多,那么可以看看该校是否开设过和
新增专业 相近的专业或学科类,查看这些专业往年的录取分数情况,取中间段分数作为参考。3.选择有相关强势专业的院校,当同一个
新增专业 不同院校都有开设的时候,到底应该怎么选呢?一般来说,如果新增专业 与学校的办学特色相对应,那么其专业实力是会具有一定的优势的。排除一些跟风开设的专业外,很多新增专业 都是从原有优势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一定的历史积淀和发展条件。还有不少国家
新增专业 是典型的交叉学科,一个专业可能涉及多个领域。如物联网专业,就涉及到电子专业、计算机专业、测控专业、通信专业、软件等多方面专业知识。当你对某个专业一无所知时,其实可以看一看它的交叉领域都涉及了哪些范围,在专业相同,院校需要多选一的情况下,尽量选择那些本身在某一领域就有学科特色和优势的院校。还以物联网为例,和物联网联系比较紧密的有计算机和通讯专业,报考时就可以找计算机专业或者通讯专业实力强的学校。
4.选择相近专业“曲线救国”,确实像很多考生家长顾虑的那样,
新增专业 的就业前景和发展趋势没法准确把握。但这也要分别来看,对于“高校新增专业 ”来说,虽然新增某专业的高校无数据 可查,但是,其他同层次开设了该专业高校的录取、报考、就业等数据 完全可以借来参考。只要慎重选择学校就可以了。而国“家
新增专业 ”可能没有任何数据 作为参考,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方面既然国家开设了这个专业,说明未来国家需要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发展空间还是有的。但是需要时间,可能学生都毕业了这个行业依然没有成熟的市场。另一方面,如果你看好某个
新增专业 或有志于这个领域,又举棋不定的时候,完全可以选择先从其他相关、相近专业的基础学科或交叉学科着手,搞一下“曲线救国”.高考专家提醒,高等学校培养人才基本上都是宽口径、厚基础,本科阶段更偏向于打基础、通识教育(尤其是理工科)。因此选择一个基础方向学精、学专,未来可以从事更高端领域的工作及研究,既不影响就业,转专业也会比较容易。因为好的基础才是专业发展的支持。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