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志愿高考志愿填报模拟系统,是专为高考学生解决“高考成绩分析、大学专业代码查询、模拟志愿填报、大学排名等”问题的优秀分析系统,同时可以为高考提供专业参考。
1、关注家庭关系
什么是良好的家庭关系?一般情况下我们都认为家人之间相互理解、有问题可以一起商量便是良好的家庭关系了。其实,这只是家庭关系的表层含义。在这背后,家庭成员之间还存在着心理关系。
心理学家认为:“在一个完整健全的家庭关系中,应该有三种角色:男人(父亲)、女人(母亲)和孩子。”这三种角色相互配合、相互补充,达到良好的互动关系才能构建完整健全的家庭关系。当然,“父亲”、“母亲”角色并不一定分别对应到爸爸和妈妈,主要看面临问题时家庭成员的表现。
每个家庭的互动关系不同,每个角色在家庭中承担的责任也不同。三种角色的人结成的同盟关系在应对高考这一外部刺激时,各个角色都要有所付出,也都会有所需求。
所谓良好的家庭心理关系,便是三种角色的人都能为高考贡献自己的力量,并能从彼此身上获得支持与关怀。这样,家庭才能发挥出最强的力量,考生才能够全力以赴迎接高考。
在开学前的这段时间,准高三生父母要先了解家庭成员分别扮演什么角色,各自承担的责任及需要得到的关怀分别是什么。如果“父亲”角色身上承担的压力过 重,其他角色要帮助分担;如果“母亲”角色得到的支持与关怀太少,其他角色要尽可能多地给予其内心关怀。这种改变要以家庭关系的正常运转为前提,顺势而 为,切不可刻意进行不恰当的改变。
曾经一个考生的妈妈属于比较强势的人,在家庭关系中扮演着“父亲”的角色。孩子进入高三后,为了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她刻意改变原来的行事作风,对孩子、对老公都尽量温柔、关怀备至。本以为这样的环境能促进孩子的学习,没想到却让孩子更不踏实,觉得家庭关系失去了“支撑力”,有种天塌了一样的不安感。
营造健康的家庭心理关系,需要每个家庭成员的平等参与。考生的父母要反思自己在家庭中承担的角色,并经常换位思考、了解对方的难处,发自内心地为对方 分担,多关心对方。考生看到自己的父母相互关心、关系更加融洽,比看到父母都来关心自己要高兴得多。高三阶段,考生的力量源泉不是单个的父亲或母亲,而是 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
2、关心考生需求
准高三生父母在这个阶段对孩子未来一年所要经历的重要事件、完成的高考准备工作要有必要的了解。
例如,高三一年的大致复习进度安排、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意味着什么、“一模”是什么时间、考生是否参加艺考或自主招生考试、志愿何时填报、考生现在的成绩可以考虑选报哪类大学、考生希望学习什么专业、各专业的就业前景如何、高考的日期和具体时间、各科主要题型等。
家中担任“父亲”角色的父母要根据考生的具体情况,把握好高三每个重要的时间点,督促、鼓励考生,给考生支持,帮助考生走好高考复习冲刺的每一步。
家中担任“母亲”角色的父母要密切配合“父亲”,在鼓励考生的同时承担起为考生减压的重任。“父亲”角色提供给考生的多是正面的能量,但当考生遇到挫折时,有很多负性能量需要发泄,这就需要“母亲”角色的陪伴和疏导了。
此外,父母双方可以分工合作,帮助考生了解高校招生的信息并对各专业进行详细了解,为考生提供比较客观的参考信息。
在具体的学科知识方面,父母能做的不多,但依然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学习状态。父母亲可选派一名代表多与老师沟通,配合老师与学校做好孩子的后勤保障工作。
3、发挥榜样作用
考生进入高三,父母比以往的任何时段都更愿意牺牲自己多为考生做些什么。很多父母甚至为此牺牲了自己的工作、兴趣爱好和与亲人相处的时间,只为了尽可能多地陪在考生身边。这样的付出很让人感动,但却不一定是理性的。
这样做其实有一定负面影响。第一,给考生增添了一份无形的压力:父母牺牲这么多都是为了我,如果我考不好,怎么对得起他们?第二,为了高考做过多牺牲 会让考生感觉到高考是件特别让人紧张,而且不许出现闪失的事情,这很容易使考生处于一种紧张、焦虑的状态。第三,“为了高考就这么紧张,为了考试就可以牺牲自己的事业和生活”这种态度本身反映了父母内心的焦虑不安和不自信。而“焦虑不安的父母”并不是考生最喜欢的父母。考生在面临高考时更喜欢处变不惊、从容应对的父母形象。
优志愿高考志愿填报模拟系统,是专为高考学生解决“高考成绩分析、大学专业代码查询、模拟志愿填报、大学排名等”问题的优秀分析系统,同时可以为高考提供专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