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题目
近一两个月,有这样两件新闻跟科幻小说《三体》相关。其一是《三体》作家刘慈欣获得科幻文坛最高荣誉“雨果奖”,这是中国人首次获得这一奖项。其二是《三体》的编审之一杜虹,在临死前采用了该小说中以冰冻技术保存大脑的方法,来期待50年后的复活。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哪些感悟或想象?请围绕“科幻·未来”自定立意,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完成作文。
1笼子里的机械鸟
试想这样一个画面:主人家门前的橡树上挂着一只鸟笼,常年盖着黑布。有一个爱鸟的客人十分好奇是什么鸟,就请主人将黑布一掀,哗!飞出一只全身“长”满齿轮的机械鸟。
这个画面来源于眼下一个科幻
如今,中国大概是缺少机械鸟的。中国传统的
这种对科技的兴致缺乏引起的严重后果,比国家没有科幻小说大的多,那就是缺乏对未来的把握。何谓对未来的把握?以伟大的画家、科学家、科幻家达·芬奇为例。他的一生创作的手稿无数,大多数人记得《蒙娜丽莎》的微笑,殊不知他在六百年前就想象出了飞行器、潜水艇,甚至画出了设计图纸。还有法国科幻大师凡尔纳,他所写的每一本科幻小说几乎都成了指引人们在此后二百年间探索世界的指南。这种科幻精神,实际上就是对未来的预测,也是一个民族对未来科学的探索。笼子里的机械鸟是个大胆的假想,但一旦开了笼门,那鸟儿也能飞向光明。
我们都知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应该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但是没有想法怎么会有技术?没有最初的幻想怎会有成熟的想法?中国要多点科幻小说,多点对科幻的热情,才能更好地规划未来。
是时候掀开幕布,让笼中的机械鸟飞出来了。
本文构思巧妙,全文用“机械鸟”这一后现代的意象来贯穿,使“科幻”这个抽象宏大的话题顿时具体生动起来。机械鸟的出现,既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也颇具深意,文章从机械鸟起,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以机械鸟终,让人期待中国科幻的蓬勃发展。本文探讨的话题看似是
2科幻里,小小的未来
我对天文有一种“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热爱,最喜欢在夜晚抬头描绘星座的轮廓,或用望远镜垂钓天上的星星。究其原因,是我觉得学习天文可以让自己变得更豁达,可以明晰自己的未来。试想,当你发现射在身上的太阳光其实八分钟前就离开了太阳,用光年丈量距离仍显得单位不够大,我们所站立的广阔无垠的地球大小甚至及不上抬头望见的一颗星星,便会惊觉自己的渺小。于是那些看似深不见底的悲伤,漫长难熬的时光,痛苦无助的迷茫,又算得上什么?识得乾坤之大,便可以跳出自己看自己,看清自己的未来,带着豁达淡然的心境上路。
科幻作品,同样有这样的作用。
1968年,14岁的詹姆斯·卡梅隆看到了斯坦利·库布里克执导的电影《2001太空漫游》,从此有了对科幻作品的热爱,并有了制作科幻电影的愿望,并开始用父亲的8毫米
或许我们无法像卡梅隆那样,因为一部科幻电影就改变了人生的轨迹。但是科幻作品的意义不在于让每个人都能拍出好的科幻电影,而是能让我们看到未来的可能性,给我们想象的空间。刘慈欣曾说,科幻
当今中国,比科幻作品更为盛行的是玄幻作品。那些不切实际的奇诡经历、热血沸腾的修仙过程仿佛更适合现代人脱离现实,寻求刺激的要求。可科幻不同,科幻立足于科学,在科幻里,人还是人,没有不死之躯和超能力,唯一能做的,是团结起来用大脑突破科学的困境,来面对未知的境遇。如果把玄幻比作“出世的飘逸”,那科幻则是“入世的笃实”。阅读玄幻作品而得到放松固然没错,可科幻作品带给我们指向未来的力量、乘风破浪的勇气也是须臾不可或缺的。
因此,科幻作品是每个人都应去接触和阅读的作品,它教会我们换个角度看自己,换种心情前行。阅读科幻作品就如同抬头看星星,你知道那很遥远,却仍可以感受到每一颗“星星”所散发出的、照亮未来的光芒。
在谈论科幻这个话题时,多数考生关注科幻作品的科学价值。本文选取的角度与众不同,重点讨论它的人文价值。科幻作品的神奇想象不仅给予人们阅读上的享受,更让作者得到了心灵的辽远豁达,而且在谈及这一点时,结合自我感受和他人事例,写得很具体,令人信服。作者不仅对科幻、玄幻做了概念上的区分,体现出思维的缜密,还写出了科幻对每一个个体的价值,展现出深厚的情怀。总而言之,本文情理兼备,堪称佳作。
优志愿高考志愿填报模拟系统,是专为高考学生解决“高考成绩分析、大学专业代码查询、模拟志愿填报、大学排名等”问题的优秀分析系统,同时可以为高考提供专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