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浏览器版本过低,请您升级浏览器
为了更好的使用优志愿产品,点击下载

谷歌浏览器

360极速浏览器

360安全浏览器

QQ浏览器

火狐浏览器

全国服务热线:400-181-5008
祝广大考生金榜题名
开通VIP

收藏

分享

关于[雾霾]的高考考点

| 来源:优志愿 4929


「雾霾」高考政治考点

经济生活角度

(1)市场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但单纯的市场调节具有自身的弱点与缺陷,为此,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目前一些企业受经济利益驱动,重大污染排放事件时有发生,这正是市场调节自发性的表现。对此,国家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同时,利用经济手段严格控制“两高一资”项目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过快增长及产品出口。

(2)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洁净空气,不能通过市场调节来提供。政府应根据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实际,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调整城市能源消费结构,推进大气污染治理重点项目建设。

(3)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给城市环境改善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需要,决定了城市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只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才能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切实增强城市的国际竞争力。

生活与哲学角度

(1)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当前我国污染物排放总量依然较大,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仍很突出,为使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结果更加符合实际状况,更加接近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国务院发布了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并把PM2.5监测纳入国标,与国际接轨。

(2)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我国区域性灰霾天气日益严重,与人为排放的大气颗粒物不断增加,尤其是细颗粒物增加有关。标准修订稿增加PM2.5项目为基本监控项目,出发点就是引导有关区域的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积极开展相应的大气环境保护工作,防控灰霾等重点大气污染问题。

(3)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要善于抓重点。提高环境空气质量是一项艰巨的、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而提高环境质量的关键是减少污染物排放,只有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了,环境空气质量才能真正得到提高,生态环境才能改善。

(4)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看问题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清主流和支流。“十一五”以来,全国大气环境质量基本稳定,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有所好转,大气中二氧化硫(SO2)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等持续下降。但同时要看到,当前我国污染物排放总量依然较大,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仍很突出,大气环境形势严峻。

(5)办事情要善于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城市间大气污染相互影响,仅从行政区划的角度考虑单个城市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已难以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因此,树立整体观念,实施区域联防联控战略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根本途径。

政治生活角度

(1)政府应切实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切实加强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近年来,我国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已取得明显成效,但环境保护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大气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为此,政府必须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打好提升空气质量攻坚战,使其惠及百姓,造福于民。

(2)政府作为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根本利益的捍卫者,必须贯彻对人民负责的原则。让广大群众呼吸清洁的空气,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政府把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切实抓紧抓好,能为人民群众提供宜居安康的环境。

(3)人大代表具有提案权和监督权;人民政协具有参政议政的职能。出席今年全国两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高度关注PM2.5,大家纷纷建言献策。人大代表针对实施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问题向人大提交议案,行使了提案权;政协委员针对环境空气质量的改善建言献策,为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作出了贡献。

(4)公民要自觉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保护环境、改善空气质量,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要加强科学宣传和教育引导,增强公众环保意识,落实公民的环保责任,大力倡导和践行绿色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

「雾霾」高考地理考点

霾与雾的区别

雾是自然形成的,霾是人为造成的。发生霾时相对湿度不大,而雾中的相对湿度是饱和的。霾与雾、云不一样,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霾粒子的分布比较均匀,而且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从0.001微米到10微米,平均直径大约在1-2微米左右,肉眼看不到空中飘浮的颗粒物。由于灰尘、硫酸、硝酸等粒子组成的霾,其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因而霾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

雾与霾的形成原因和条件

共同的气象条件:秋冬季节,地面温度较低,近地面出现逆温,对流运动弱,当冷空气活动弱,大气环流稳定,静风或微风条件下,近地面水汽和尘埃不易散失,在近地面凝结,形成雾霾天气。气温愈低,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也愈少,越容易形成雾霾。多发季节:深秋至来年初春。

雾形成的条件

一是冷却,二是加湿,三是有凝结核。

灰霾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微粒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成因有三:

1.在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城市里大楼越建越高,阻挡和摩擦作用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中悬浮微粒的扩散稀释,容易在城区和近郊区周边积累;

2.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逆温层好比一个锅盖覆盖在城市上空,这种高空的气温比低空气温更高的逆温现象,使得大气层低空的空气垂直运动受到限制,空气中悬浮微粒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

3.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增加。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发展、机动车辆猛增,污染物排放和悬浮物大量增加,直接导致了能见度降低。形成在城市及其郊区。

雾本身不是污染,但产生雾的大气环境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空气中的污染物不易向外扩散,造成集聚效应,会使污染越来越重。同样,城市污染物在低气压、风小的条件下,与低层空气中的水汽相结合,也会加重雾霾程度。

雾消散的原因,一是由于下垫面的增温,雾滴蒸发;二是风速增大,将雾吹散或抬升成云;再有就是湍流混合,水汽上传,热量下递,近地面雾滴蒸发。

PM2.5治理

1、治理排污企业,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和执法力度。

2、限制私家车,发展公共交通,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3、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煤炭消费比重。

4、建设节能建筑,提高建筑能源利用率。

5、植树种草,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6、倡导市民低碳生活。

「雾霾」高考历史考点

50年我国经历了三次资源环境恶化

一是1958年“大跃进”导致的第一次资源环境恶化,二是“文革”导致的第二次资源环境恶化,三是改革开放之初的第三次资源环境恶化。

世界近现代史范围

三次工业革命的新能源;三次工业革命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可持续发展战略形成。

高考可能的命题角度

用生态史观解读古今中外气候变化,从人与自然互动的角度来看待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用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解读古今中外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站在整体史的高度,思考当前人类面临的生存环境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价值观。

考点拓展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1、农耕文明时代对气候和环境的影响

中国古代“农本”思想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农业的垦殖,虽然为社会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使中国文明能够长期走在世界前列,但长期过度的开发严重破坏了自然植

评论
说点什么吧
发布

手机扫一扫下载APP

400-181-5008

优志愿将竭力为您提供帮助

(免长话费 )

教APP备31001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