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意见》强调指出,“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把高校建设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区和辐射源。”《意见》把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作为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作为推进大学文化建设、全方位育人的重要抓手。为了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学校正在开展一系列的建设工作,本文仅就其中大学精神建设展开议论。
一、关于大学精神
现代大学教育起始于西方国家。提到大学精神,西方高校提出的较早,英国人纽曼,他是牛津大学毕业生,他在1852年所著的《大学的理念》中提出,大学是“训练和培养人的智慧的机构,是以文理科为主的博雅教育”。“大学应培养高级人才”成为当时广泛接受的大学观。纽曼的大学观,受到柏林大学的冲击,其创始人洪堡发展了大学的研究功能,使其成为科学与学术中心,确立了“学术自由”、“学术民主”作为大学的核心精神,并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办学理念。创建于1848年的威斯康星大学(2015年世界排名第27),办出维斯康星模式,大学向公众开放,高校为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使大学成为社会进步和社区发展的服务站,这种全新的办学理念,取得了丰厚的成果,使该校成为美国最著名的大学之一。这一时期的大学确立了大学应传授系统知识、培养专门人才、开展科学研究、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民主、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精神。
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学习西方办学模式的产物。中国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精神,以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有重要影响的北大、南开、西南联大、抗大为例,他们在各自的发展实践中,形成各自的理念与精神。
北京大学在蔡元培主持期间,奠定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教授治校”、“民主科学、创新与中庸”精神。
南开大学在严修、张伯苓先生主持下,确立了“公”“能”精神、勤俭创业精神、协作精神、严谨治学精神、“土货化”精神。
西南联大,在抗日烽火中办学,形成了刚毅坚卓、民主治校、兼容并包、自由与竞争并存、严谨治学、通才教育的精神。
抗大,全称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毛泽东任校教育委员会主席,抗大精神是为崇高理想英勇奋斗的精神,具体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这些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各自的大学精神,正是在各自的大学精神指引下,各校取得长足进展,成为世界知名大学。
古今中外大学发展为我们概括大学精神提供模板,我们是否可以认为,大学精神是经过大学人的努力,长期积淀而形成的稳定的共同追求、理想和信念,它是大学文化的精髓,是对大学生存起决定作用的思想导向。大学精神是大学人的精神的体现,它是民族的,又是时代的,一个时代的大学精神往往是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二、关于天津师范大学精神
天津师范大学精神,我们简称为“天津师大精神”。
大学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对大学生存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世界上任何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独特的大学精神,这不仅是一笔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大学魅力之所在,更是大学持续发展的动力。在该校建设国内一流大学的道路上,在大学之间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大学精神的塑造是必不可少且尚需加强的重要建设。
该校虽成立于1958年,但办学传承可以前溯到1905年本市开始的师范教育。天津师范教育院校分分合合,历经50多年传至该校,使该校成为天津师范教育的正宗传人。1958年建校以后,该校行进在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大道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在学校发展史上,老校长李继之功不可没。
回顾该校近60年来的发展历程中,一代又一代师大人为了学校的创立、改革和发展,持续不断的共同探索与努力,长期积淀而形成了师大人共同的精神品质、理想追求、价值取向、行为理念以及天津师范大学独特的文化氛围,形成了师大精神,主要概括为:
顽强拼搏、艰苦创业。该校是由1958年天津市教师进修学院与天津市工农速成中学合并建立。校址是六里台工农速中原址。作为高校条件是一穷二白,因此,1960年12月,首次党代会提出在一切工作中要“艰苦奋斗、勤俭办学校、勤俭办一切事业”。
院务委员会于1961年9月28日至10月5日召开了第一次会议。任子庸院长指出,“我们学院新建不久,工作还缺乏经验,条件也较差,可以说是‘一穷二白’,这就决定了我们工作的艰苦性质。但是,我们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重大任务。因此,我们应该有决心和勇气来改变学院的面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为千方百计地提高教学质量而努力。”
1982年,天津师范学院更名为天津师范大学时,李继之校长提出,学校还存在着七大不足(住房不足、办公用房不足、教室不足、实验室不足、仪器设备不足、科研资料不足和经费不足),给教学、科研工作和其他各方面工作带来很多困难,仍需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办事的精神。正是由于艰苦奋斗在2005年我们建成了新校区,全校教职员工勒紧裤腰带建成3500亩地,80多万平方米用房,大绿化、大空间、大水面的新校园,经过全校师生员工50多年的艰苦奋斗,学校已具有基本适应教学科研需要的仪器设备,初步具备了一只适应创一流需要的师资队伍,成为走在全国地方高师院校前列的大学,几代师大人梦想成真。“艰苦创业精神,伴随着该校发展的始终,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永远值得我们坚持和信守。”
敢为人先、锐意创新。该校在1982年在天津市地方院校中率先升格为师范大学,早于其他天津市属院校更名20年,现在是天津唯一的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师范院校。新师大成立以来,该校先后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一系列荣誉称号。该校文科基地在全国地方高师院校凤毛麟角,该校孔子学院多次获得优秀示范校荣誉,更是全国唯一。这固然有上级党政组织的正确领导,但主要是全校上下奋力前行,昂首潮头的结果,大家都具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一种敢为人先锐意创新精神,一股见红旗就抢的劲头,为学校赢得荣耀和尊严。
科学严谨、爱校敬业。校史中介绍了22位“师大名人”。校内入选“师大名人”的范围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博士一级学科授权点负责人、国家级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务院有特殊贡献专家、国家级精品课课程建设负责人、国务院批准的博士生导师、国家级协会主要负责人、百千万工程人才。他们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成果丰硕,都是严谨治学爱校敬业的典范。如沈德立先生、徐大同先生、候建新先生是其中最优秀代表。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天津百年师范教育的传统使学校坚守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培养理念。50多年培养的近18万毕业生在各自领域建功立业,当他们回首校园时光,感悟最深刻的不仅是三尺讲台,还有健全、有效、丰富的德育教育活动。由于我们坚持教师教育特色,学校与生俱来地特别重视学生操守的养成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坚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各项工作首位,建立健全了德育一体化的育人机制,巩固加强了大学生党组织建设,积极推进了大学生理论学习和“三进”工作,形成了青年志愿者活动、校园文化艺术节、大学生创技创新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一系列享誉全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实现了在校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政治合格,业务过硬,素质全面的优秀毕业生。
顾全大局、团结和谐。在师大的历史上,先后有十几个单位融入或与师大合并,大家用共同的奋斗目标、共同的思想基础,形成共同的团队精神,精诚合作,风雨同舟。1999年组成新师大的三校,无论大校小校,新校老校,都顾全大局,多想大局,维护大局,仅用8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机构统一,班子统一,财务统一,制度统一,实现了实质性合并,在全国合并的高校中速度之快,效果之好,无出其右。
在1999年6月与法轮功围攻该校的斗争中,为了维护天津和国家稳定大局,全校师生员工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在校党委的带领下,取得了与法轮功斗争的胜利。在新校区用房,在职称评定中,教职工既看到事业发展的主流,又体谅学校的困难,学校公平、公正处理问题,保护学校教职工的权益,做到双赢、共赢,形成和谐校园,较好地化解前进中的矛盾,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
天津师大精神是一个系统。从狭义上讲,是上述五种精神。从广义上讲,还包括校训、校风、学风、校歌、师德风范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