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录取过程中,有不少考生和家长抛来一连串的问题:“本科一批开始投档了吗?什么时候结束?我什么时候能查询录取结果……什么,还有模拟投档?”
关于平行志愿的说明
一、平行志愿是基于分数优先理念的一种录取模式。为确保正式投档的绝大多数考生都能够被录取,正式投档前先进行模拟投档,目的是为各招生院校通过对模拟投档信息的分析,决定是否调整投档比例并增加招生计划。
二、平行志愿是一种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投档录取模式。无论模拟还是正式投档,只要有一所院校(尤其是模拟投档分数处于高端位置的院校)的投档比例(招生计划)发生变化,则模拟投档分数低于该校的其他招生院校的投档最低分和最低位次都会发生变化。
平行志愿投档模式,这个模式的特色之一,就是在正式投档之前须进行多次模拟投档和信息交互。那么,大家可能又有疑问了:“有什么必要进行模拟,难道不能直接投档吗?”在此,小编特意为大家讲讲“模拟投档”那些事儿。
平行志愿投档有四大步骤,分别为数据准备、模拟投档、信息交互、正式投档。模拟投档就是平行志愿投档操作流程之一。
第一步,数据准备
数据准备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准备院校调档需求数据,包括院校通过《招生考试报》向社会公布的招生计划、招生章程、调档比例、录取规则和其他投档要求。
2、准备考生位次数据。通俗来讲呢就是分文、理科按考生投档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定位次,如是投档成绩相同的考生,还要根据同分排序规则确定位次,这个时候大家就要排队站好啦!
3、准备考生志愿和其他特征数据。
第二步,模拟投档
平行志愿模拟投档是我省高考录取场根据招生院校公布的招生计划和调档比例要求,向招生院校进行模拟投档,生成相关生源统计信息的过程。
第三步,信息交互
信息交互又是什么意思呢?在模拟投档后,高考录取场通过信息交互平台,向招生院校提供模拟投档生源统计信息,院校根据其生源情况,与录取场协商确定调阅考生档案的要求,并根据模拟投档情况,对招生计划、调档比例等进行微调,以确保符合录取规则的调档考生能够录取。
举个例子(以陕西高考录取为例):
第一次模拟投档
A考生的分数和位次未达到甲校的投档最低分和最低位次,无法进档甲校,模拟投档至本人分数和位次满足要求的乙校并处于该校最高位次。
第二次模拟投档
甲校申请扩大了投档比例,A考生恰好满足了甲校投档最低分和最低位次要求,模拟进档甲校,但处于甲校最低位次,相应的因A考生进入甲校而腾出乙校的位置,由另一名分数和位次刚好满足乙校要求的B考生递补进档,B考生处于乙校最低位次。
第三次模拟投档
甲校因招生计划无法增加到位,再次收缩了投档比例,A考生再次无法进档甲校,又模拟进档乙校,则B考生随之失去了其在乙校的位置,模拟进入了乙校之后另一志愿丙校(当然也有可能无法进入任何一所高校,关键取决于考生的分数位次和志愿情况)。
对考生来说
只要处于分数上游招生院校的投档比例(招生计划)发生变化,则分数下游一系列高校的模拟结果都会随之发生变化。考生可根据每次模拟投档信息,推测出自己本次模拟可能的档案去向,但对这种去向的不确定性请务必保持理性态度。
第四步,正式投档
经过多轮的模拟投档和信息交互,确定所有院校的调档需求等投档条件后。启动平行志愿投档程序,进入正式投档操作流程。正式投档后,院校按传统方式进行下载、阅档、预录、预退和上传等操作。
我们了解了平行志愿的四大步骤之后,问题又来了,平行志愿为什么要进行模拟投档和信息交互呢?
为什么要进行模拟投档呢?
实行模拟投档和信息交互,并不是将考生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而是提供报考该校的生源总体信息。实行这个举措,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实现“两个确保”:
一是为了确保高等院校能够录取到优秀的人才,完成公布的招生计划。招生院校通过信息交互充分了解生源情况,包括:分数分布情况、专业分布情况、服从调剂情况等信息。
二是为了确保符合录取规则的调档考生能够录取。由于平行志愿是一轮投档,为了降低“进档风险”,减少退档数,高考录取场会与招生院校进行多轮的交互,使高校能够清楚地了解报考本校的生源数,从而合理地确定招生院校投档需求,以维护考生利益。
另外,小编还要提醒大家:由于模拟投档线是在模拟过程中形成的,模拟投档线和正式的院校投档线之间存在变数与差距。因此,录取时,考生调档以各院校正式的投档分数线为准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