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联想法
从生动直观到抽象思维,
反应规律法
2fecl3+cu=cucl2+2fecl2
而相比之下,cucl2与fecl2是较弱的氧化剂与还原剂,因而它们之间不能反应。
根据物质的分类记忆
掌握此类方法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酸、碱、盐及氧化物这几个概念。同类物质一般都具有相似的性质,记住一个方程式也就记住了一类方程式。如co2能和naoh反应:co2+2naoh=na2co3+h2o,对这个方程式我们不能只把它看成一个方程式,要从分类法的角度去看它,其中co2属于酸性氧化物,naoh属于碱,这个方程式代表一类方程式即:酸性氧化物+碱=盐+水。如so2、so3都属于酸性氧化物,因此他们都可与碱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水:so2+2naoh=na2so3+h2o,so3+2naoh=na2so4+h2o。
根据元素的位置记忆
如在周期表中处在同一列的主族元素,由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具有相似的性质。如第一列的碱金属元素都能和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和氢气,卤族元素单质都能和氢气反应生成相应的氢化物等。
特例记忆法:特殊反应,特殊关照
有些特殊的、不符合一般规律的反应,往往成为高考的最爱,常考常新,所以这类反应就需要我们的特殊关照,特别记忆。记忆时对其多联系、多分析,知道它们的特殊所在,就有助于加深我们的记忆。
例如: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按照一般的规律金属是不能和碱溶液反应的,铝为什么能反应呢?为了更好的说明原因,其过程可分解为两步:
第一步:2al+6h2o=2al(oh)3+3h2↑,这一步符合活泼金属与水的反应规律。
第二步:al(oh)3+naoh=naalo2+2h2o,这一步符合氢氧化铝的两性,氢氧化铝溶解生成了易溶的偏铝酸钠,金属铝裸露出来就可以继续与水反应了。
两个方程式经过相加,消去两边相同的al(oh)3即可得到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方程式:2al+2naoh+2h2o=2naalo2+3h2↑。
知道了这两步反应过程,学生就能更加深刻地理解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从而有助于加深记忆。再比如,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也是分两步进行的,道理一样,这儿不再赘述。
所以,对于这些特殊的
“特征反应”记忆法:抓住官能团,记忆不再难
对于有机
每一类有机物都可发生其对应的特征反应,抓住这些特征反应,就有利于记忆有机
比如烷烃可发生取代反应;烯烃可发生加成反应、加聚反应;卤代烃、醇可发生消去反应;醇、羧酸可发生酯化反应等等。
这些特征反应实际上是由有机物中的官能团决定的,抓住了官能团就抓住了特征反应,也就容易记忆方程式了。
反复记忆法
有句话叫做:一回生,二回熟,三回见面是“仁兄”,这句话放在记忆方程式上也有道理,“多次见面,混个脸熟”对记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