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我们把分数刚刚达到或稍微高出某批次最低控制线的考生称作“踩线考生”。这类考生的志愿填报常常面临“上下求索”的两难境地:如果选择低一个批次的院校,录取的把握比较大,专业也有选择的余地,但就是心存不甘。从实战经验来看,可以参考以下四个策略。
1.确保录取批次,避开相对热门的高校和地域
所谓的热门、冷门(院校及专业)并非一成不变,都只是相对而言的。从公众普遍认可的角度来讲,近年来农、林、水、地、矿、油之类的院校,录取分数相对较低,被认为是相对冷门的院校;财经政法类院校、经济贸易类院校、建筑工程等工科类院校属于相对热门的院校。
从区位特点来看,西北、东北等地由于距离我省较远,气候生活条件和我省相差较大,通常被我省考生认为是相对冷门的地域;北京、上海、广东、江浙等沿海发达地区则属于相对热门的地域。
避开相对热门的高校和地域是踩线考生志愿填报的一般方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踩线考生绝对不可填报所谓的“热门”。由于在我省同一批次所有的志愿都是平行志愿,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如果再结合高校报考冷热不均的“大小年”现象,踩线考生也是可以适当向热门院校冲一冲的。
值得提醒的是,尽管每年都有踩线考生被知名院校成功录取,但一味依靠技巧来博取名校录取机会的概率很低,考生一定要慎重。
2.降低录取批次,盯住相对热门的院校和专业
降低录取批次,盯住相对热门的院校和专业也是踩线考生填报志愿的一大技巧。当然,这一技巧并不是要大家放弃上一批次的志愿填报,而是要在认真填好上一批次志愿的同时,安排好下一批次志愿的填报。由于降低了心理预期,踩线考生还是很有优势的,因为在低一个批次,这类考生都是分数比较高的了,可以考虑填报相对热门院校的热门专业。
愿意降低批次,选择下一批次的考生一般来说至少具备如下某个方面的特点:第一,上一批次狠命一搏,做好了失败的准备;第二,上一批次的院校没有合适的专业,而本人却非常重视专业,于是为了心仪的专业而降低自己的批次;第三,被上一批次的院校录取不是很有把握,于是精心规划下一批次的志愿。
3.保持志愿填报的合理梯度
在录取操作时,平行志愿的院校顺序就是个人投档的院校顺序。从这个角度来看,考生所填的同一批次志愿不完全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这就要求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首先要把最希望就读的学校、最有把握录取的专业放在第一位,之后的志愿排序适当拉开差距,依次降低;其志愿不能是平起平坐的,更不能是“波浪式”的。
同时,踩线考生由于分数不高,专业选择面相对来说更窄,所以建议:在填报“冲一冲”的院校时,不宜填报该校最热门的专业,而“保一保”的志愿则可以考虑填报自己比较喜欢的专业。这样做可以增加录取的把握。
4.重视志愿填报的小细节
在高考志愿填报中,“服从调剂”这个词也许在志愿表上并不显眼,可是它的作用却不可忽视,考生如果重视这一细节,完全有可能在无望中找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为此,要特别提醒考生,选择“服从调剂”可以增加录取的机会、降低因第一志愿落空带来的风险。这对考分优势不明显的踩线考生来说尤其重要。
征集志愿也属于志愿填报不可忽视的小细节。踩线考生在高考录取期间,要密切关注自己档案的去向,一旦志愿落空,要密切关注大众媒体关于征集志愿的消息,以便给自己再争取一次录取机会。(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原创: 文众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