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
全程护航赋能双创教育
近年来,学校始终把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学生培养的重要任务摆在突出位置,形成了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下简称“大创”)立项为基础、课程建设为保障、双创竞赛为平台、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双创培养体系。学校相继制定《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经费报销实施细则》等文件,以完善的激励机制大力保障创新创业工作稳步推进。
2019年,学校设立职称评聘教授直通车通道,将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效果作为重要认定指标纳入评审环节;学校将“大创”项目等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纳入学院年度
全员覆盖接续双创活力
近几年,学校坚守师范特色,坚持教学主阵地,构建了专创融合的课程体系,共为学生开设创新创业实践类课程104门,创新创业师资及各类竞赛指导
2020年,学校首批22门课程作为“专创融合”特色示范课程建设项目得到资助,在以专业课程为基础,综合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案例式、项目驱动式等多样化教学手段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上开始了实践探索,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得到大幅提升。学生双创学分认定和
全力推进完善管理体系
经过这些年的探索和实践,招生就业处(创新创业学院)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学校特色的“大创”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招生就业处(创新创业学院)采取学生自主申报—学院审核推荐—学校评审立项的申报评审程序,以校级项目为基础,以省级项目为引领,以国家级项目为龙头,循序渐进,扎实推进我校“大创”项目体系建设,形成国家级—省级—校级三个层级的“大创”训练体系。根据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培养训练要求不同,采取不同的管理机制,制定差异化的结项标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培养。
自2013年起,学校累计立项1929个创新训练项目、793个创业训练项目、89个创业实践项目,项目覆盖学校全部学科,范围涉及广泛,立项论证严谨,保证了项目的多元性、前沿性、学术性以及可实践性。为保证培育质量,学校设定了指导
全情投入提供精心培育
全校师生的踊跃参与,使得学校“大创”立项项目总数呈不断上升趋势,愈来愈多的学生受益于“大创”项目培育。项目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使得师生在项目开展上时间有保障,经费有支持,课题能升级,研究能延续。
在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下,招生就业处(创新创业学院)更是主动服务,积极出台新举措,开通新渠道,面向全校召开线上工作
全面提升助力学校发展
近3年,学校参与项目指导的
在今年第六届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学校荣获金奖6项、银奖9项、铜奖6项,获奖总数量位列全省第二、省属高校第一,有4支团队入围全国总决赛,且山东省今年主赛道竞赛进入金奖争夺赛的只有山师和山大各1个项目。此外,即将举行的教育部第13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学校2项作品入围,将与我省10所兄弟高校的12项作品一同角逐全国优秀项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