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交通学院开拓创新,依托学校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和19支分队,聚焦社会民生,盘活用好各方面的人员、平台、项目等资源,开展理论宣讲、红色寻访、疫情防控服务、支教助残、电商助农等各类文明实践活动,“三个着力”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育人主阵地。
一、着力健全制度体系,推动规范化运行。
完善制度强化顶层设计。出台《山东交通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方案》《山东交通学院省级文明校园常态化建设方案》等相关制度,对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指导思想、活动目标、工作原则、主要任务等做了全面、精准的定位和要求,并建立了保障措施体系,将学校新时代文明实践制度化、规范化。
健全机制增强规范服务。引入专业社会工作力量,促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与高校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力量有机融合,构建了“学生志愿者+社工互补融合”服务机制,增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各实践站的规范化服务能力。
建强队伍辐射校内校外。自2016年起,在校内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继2019年在全国高校率先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后,2020年率先在全省高校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引导师生对接群众需求,走出校门、走向田野,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创新举措。
二、着力织密“阵地网”,形成多阵地新合力。
打造“111819”阵地网。集中打造“111819”阵地,即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1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分队,实现两级设置全覆盖,壮大文明实践的阵地力量。
打通“校-院”服务平台。建设“1+N”服务平台,整合学校、二级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资源,推行“一个阵地,多种使用”,实现无缝衔接,提高了基层文明实践组织的执行力,增强了实践服务能力,打通服务人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实行“两级联动”运行机制。学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负责统筹协调和组织领导,对内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辐射全校师生,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育人化人,对外通过志愿服务活动辐射广大人民群众,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成风化俗,以实现教书育人和服务社会的相统一。
三、着力创新服务载体,熔炉实践育时代新人。
理论宣讲有活力。校内成立多支师生理论宣讲队伍,坚持开设“四同大讲堂”“影山人文讲坛”等品牌活动,并邀请专家学者、先进典型、道德模范等进校宣讲,创新话语体系,引导广大师生向上向善。校外宣讲入户,从“小而微”的实事上入手,开展“学习百年党史 赞颂党旗荣光”红色课堂、“图绘党史 童心向党”红色纸扇绘制课堂等活动,引导人民群众崇尚文明新风尚。全校仅2021年开展宣讲活动30余场,参与人数1500余人,至今荣获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国家级立项7次、省级立项9次。
思政教育品牌培育机制提品质。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品牌专项培育机制,在提升诚信驿站、泉城义工山东交通学院服务团等现有文化品牌影响力的基础上,培育了“红色海螺号”大学生党史宣讲团、“星火燎原”青年宣讲团、“雪樱计划”助残服务团等一批新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诚信驿站入选全国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典型案例,各品牌先后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高校校报好新闻奖、山东省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银奖、济南市志愿助残先进集体、济南市“出彩型”志愿服务团队等荣誉称号70余项,被“新闻联播”等国家、省市级主流媒体报道200余次。
精细化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有效果。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聚焦社会民生,针对留守儿童、妇女、残疾人、老人、返乡农民工等各类弱势群体设计重点志愿服务项目,开展个性化志愿帮扶。“党员先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走进乡村企业开展科技支农活动,“时代雷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前往济宁兖州兴隆庄街道开展了“投身乡村振兴,锤炼青春担当”主题实践活动,“国商青犁”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赴滨州博兴围绕老粗布销售开展了“布布为营”助农活动;“繁星筑梦”新时代文明实践队德州市夏津县雷集镇马官屯村开展关爱农村打工族子女活动等,用精细化的志愿服务暖人心、筑同心,切实提升服务效果。
(图片来源:摄图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