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担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重要使命。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又是筑牢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和传承红色基因的内在需求,更是推动高校改革发展的力量之源。聊城大学党委聚焦内涵发展提质量,贴近师生员工办实事,服务经济社会开新局,不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一、把初心融于灵魂,夯实立德树人的“基点”。党委班子成员带头讲党课,组织党员干部赴聊城革命老区红色资源基地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师生深入企业开展“四个自信”教育,新建17个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推动“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精心打造“红色文献库”,组织全校3万余名师生同上“四史”思政大课、开设“同城大课堂”,创办“星火影院”,开展“星火筑梦”延安行和“红星引领”长征行等一系列红色研学社会实践活动。依托“灯塔”教育平台,组织党员干部教师1500余人次接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培训。新学期开学后,全校32个党总支充分利用开学第一课、新生入学教育、“三会一课”等活动载体。
二、掀起深入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新热潮。把责任扛在肩上,破解高质量发展的“难点”。聊城大学党委牢牢把握高等教育“四个服务”时代使命,将学校“十四五”发展置于国家区域重大战略需求大势中考量,召开了第五次党代会,确立了推动内涵发展、转型发展、融合发展的战略主线,明确了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定位。在此基础上,举办“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聊城大学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论坛”,强化了高质量内涵建设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积极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强化综合改革顶层设计,制定绩效工资改革、教学科研成果绩效奖励、“光岳学者”支持计划等领域文件体系。着力强化高质量内涵建设,以获得标志性成果和权威赛事大奖为牵引,狠抓管理、练好内功、挖潜增效,立德树人成效显著,聊大学子在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中斩获57项奖励,获奖人数居全省第一位,获奖层次创历史新高;畜牧学教师团队入选“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农学院荣获“山东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获批国家社科和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量、立项质量、立项经费均创历史新高。
三、把呼声装在心间,办好师生关注的“盼点”。“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聊城大学党委从最现实的需要出发,从最突出的事项抓起,确定400余项“我为师生办实事”事项清单,目前已完成310余项。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完成学生浴室改造工程和图书馆、学生宿舍空调安装工程,改善学习生活环境;建立“一对一”毕业生就业帮扶制度,开通生涯教育一体化平台,精心举办230余场校园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3.5万个,就业率比去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5个二级学院考研率在50%以上;搭建“爱心启航金”等关爱新生平台,实现经济困难新生资助全覆盖。多措并举为教职工办实事、解难题,推进“数字聊大”“智慧聊大”建设,让数据多跑路,让教师少跑腿;加快产教融合楼和实验实训楼建设,优化实验教学条件;推动西校老旧小区改造,校地共建附属中小学,师生的归属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四、把需求看在眼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焦点”。学校党委牢记“国之大者”,主动对接国家和区域发展重大战略需求,紧抓科技创新“牛鼻子”,大力实施城校融合、校企融合工程,与浪潮集团、鲁西集团等龙头企业开展全方位合作,共建现代产业学院、未来技术学院和协同创新平台,积极推动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对接融合。聚焦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选派58名教师参与51家企业科技创新,开展企业委托研发项目40项,承担文旅类协同创新项目15项,校地企协同创新成果“籽棉异形纤维智能分选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利用高碱赤泥生产岩棉方法”经山东省科学院情报研究所认定为世界首创。聚焦服务乡村振兴,持续推进科技特派员工程和省级农业园区项目,开展“现代养殖场疫病防控”“生物安全技术研究”等协同创新项目,推进一批新技术、新品种向生产一线转移。聚焦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围绕运河文化、“非遗”传承、红色文化等领域深入开展研究与实践,其中运河学研究院和北冰洋研究中心研究成果获省委主要领导重要批示,切实把“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学习成果转化为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