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经济实验室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委员会会议在沪召开。实验室的成立旨在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和创新驱动能力,推进新科技背景下的新文科与交叉学科发展,打造全球教育经济实验研究重镇。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主任陈霜叶主持。
以科学前沿方法服务国家战略发展
成立大会上,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经济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通过深入讨论、反复切磋和思路凝练,将实验室定位为:高端的、具有全球视野的教育经济实验室。联合全球教育经济领域的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研究力量,就中国和全球教育经济领域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试验研究;教育经济实验专门人才培养基地。教育改革创新应该基于科学证据,不仅掌握最前沿的教育经济实验方法和技术,而且熟练地解决全球教育领域的关键因果推断和政策效果评估,打造世界上较为丰富和完整的教育经济实验数据库;教育运行的质量监测和实验模拟基地。基于大数据和现代各类实验手段,集中力量对中国和全球主要国家的教育运行质量和政策风险进行长期监测,提供最新证据和模拟分析结果,定期发布全球主要国家的教育运行质量指数。
据介绍,成立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经济实验室,是根据华东师大“十四五”规划的总体目标,在形成“一流学科引领、基础学科卓越、应用学科繁荣、交叉学科勃兴”的学科新布局中的重要举措。教育经济实验室以华东师大教育学A+学科为引领,以经济学对因果关系分析的前沿方法,融入对共同富裕视角下的国家人力资源、经济发展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研究,以科学前沿方法服务国家战略发展,答“时代之问”。依托中国的经济大国、教育大国地位所给予的具有天然优势的教育经济实验场,华东师大教育经济实验室旨在回答:“什么是有效的”。
通过建立“实验方法—检验与模拟技术—大样本数据—重大关键问题”等“四位一体”的实验室功能,对中国和全球教育领域的关键因果推断和政策效果进行科学评估,提高对教育重大问题研究的科学性和战略性,推进扎根中国的教育经济实验方法创新、理论创新和成果创新,提升中国教育经济实验研究的国际影响力,与国际同类实验室一道形成全球前沿研究网络。该实验室是华东师大集合教育学科、经济学科、心理学科、管理学科、统计学科、计算机学科、大数据学科、人工智能与计算科学等多学科力量,倾力打造的高水平开放式新平台,聘请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在内的全球知名教育学家、经济学家、科学家担任学术委员会委员,共同为教育经济实验科学的发展和应用贡献力量。
打造“新文科”建设的新增长点与着力点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顾红亮在致辞中提出,中国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高质量的教育发展需要有高质量的教育科学研究作支持。在新文科的背景下,要持续推动学科交叉,实现跨界协同。“新文科”之新,首先在于新科技发展与文科融合引发的新增长点。教育经济实验室的建设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抓手,将经济学对因果关系分析的前沿方法融入教育研究领域,极大促进研究方法创新与学科交叉融合,将成为高校新文科建设的新增长点与着力点,引领当代中国学术发展。要努力形成“一流学科引领、基础学科卓越、应用学科繁荣、交叉学科勃兴”的学科新布局,持续推动教育学与经济学交叉学科建设,促进高校学科布局的新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殷德生在发言中介绍了实验室的筹备工作。他表示,为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和创新驱动能力,推动教育实证研究的深度发展,繁荣发展教育及其交叉学科,华东师范大学依托教育学部、联合经济与管理学部和上海纽约大学成立教育经济实验室,旨在运用经济学等学科的科学手段和实验方法研究教育经济、科技创新、劳动力市场、教育政策评估、教育财政评估等领域的重大问题,加强教育经济实验方法创新、理论创新和成果创新,扩大中国教育经济实验研究的国际影响力,与国际同类实验室形成全球创新研究网络。
在实验室第一次学术委员会会议中,各位专家围绕实验室的顶层设计、建设方案、主攻方向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上海市社联副主席权衡提出,成立教育经济实验室是落实“新文科”建设的重要探索。实验室的建设重点是要思考研究方法的创新,从价值分析转向实证分析,从理论分析转向政策分析。实验室的未来研究,应关注中国教育投入与产出的评估、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关系、教育对收入分配与共同富裕的作用、“双减”政策效果评估等问题。
美国芝加哥大学Lewis-Sebring杰出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和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斯蒂芬·W.劳登布什(Stephen W.Raudenbush)认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在于促进教育公平,教育能够持续有力地改善代际间的财富不平等问题。教育的不平等是一个长期机制,来自于家庭、社会、学校等多系统“共同作用”,破解教育不平等难题,不仅需要家庭、学校、社区各个方面的专业技能知识,同时也需要心理学、道德、社会情感等方面专家学者研究支持,通过融合不同领域的专家专业知识,有助于破解多方面系统性难题,也有利于推动教育经济相关研究实践的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学术委员会主任袁志刚表示,环境变化、老龄化、教育均衡、第四次工业革命是当今社会面临的四大挑战,而教育是应对这些挑战的重要切入点,建议实验室重点关注教育在共同富裕和二次分配中的作用、减少选拔性考试降低教育焦虑等重要问题。 上海纽约大学御风全球社会科学讲席教授、应用社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吴晓刚肯定了教育经济实验室对前沿实验方法的重视,建议实验室融入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方法优势,并考虑将实验方法与其他实证方法相结合,发挥各自的相对优势。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洪光磊认为,顾泠沅教授领导的青浦教育实验是非常优秀的典范,实验室应综合更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优势,重视研究问题对研究方法的决定作用,进一步考量教育政策有效性的具体条件,努力落实研究成果对教育政策的指导作用。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黄斌回顾了教育经济学的发展状况,提出随机实验方法和自然实验方法各自的优劣以及实施建议,并强调教育政策的制定与评价非常需要实验方法的介入。
明确顶层设计、建设方案、主攻方向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主任赖德胜提出,教育学科与经济学科的强强联合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实验室凝练研究方向,重点对课程改革、义务教育学制、教育分流制度的成效进行实验评估,努力培养教育经济实验研究人才,形成良好的学术生态。
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李实认为,教育可能是推进共同富裕最重要的路径。只有提高公共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均等化,才可能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建议实验室重点关注落后地区、低收入人群的教育问题,更多采用自然实验方法回应政策关注。
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王蓉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建议实验室明确自身研究在中国乃至全球的应用前景,注重对学科价值独特性的挖掘,处理好面向实践需求的研究与主流研究范式的关系。
美国纽约大学教授张良高度肯定了实验与准实验方法对教育问题研究的重要意义,建议实验室在共同富裕视角下加强对弱势群体的研究,关注地区之间教育资源和机会分配的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所长杜育红表示,运用实验方法研究教育问题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教育经济研究应该特别关注测量质量的提升、理论框架的解释力度。期待实验室重视数据库建设、将宏观与微观数据相结合,重视学术文化建设,聚焦真问题、沉淀硬知识。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岳昌君提出,应从宏观角度重视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从微观角度关注市场需求与毕业生能力结构的关系,并重视基础性数据库的建设与共享。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雷万鹏表示,希望实验室注重教育经济实验的课程教材建设与人才培养,关注城乡差异与教育发展问题、信息化与教育融合问题。
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洪永淼认为,实验室的研究方向既包含经典问题,又关注中国实际与时代特征。建议未来工作要分清轻重缓急,利用好非实验性数据,同时注重方法论的教学与研究,培养更多科研人才。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汪寿阳结合文科重点实验室建设的亲身经历,建议教育经济实验在重视数据库建设的同时关注白皮书、蓝皮书的编辑出版,关注教育创新对长远发展的作用,探索模拟仿真实验对教育政策评估的作用。
在会议总结中,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任袁振国提出,中国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高质量的教育发展需要有高质量的教育科学研究作支持。教育经济实验室的宗旨是研究教育的有效性问题,促进教育研究的科学化,提高教育决策的有效性。实验室将立足中国的实际问题,注重研究的国际影响,全力打造跨学科、国际化、协作性的高质量开放研究平台。
来自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上海纽约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和纽约大学等单位的国内外知名学者组成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出席本次会议。实验室全体成员以及线上的1万余名观众参与了本次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