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陕西省科技厅公布了2022年度省科技创新团队立项名单,全省有64个团队入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共有7个团队获批立项,分别为:朱圣棋教授负责的“新体制阵列雷达探测与成像创新团队”、杨丽教授负责的“空天先进材料多场耦合效应创新团队”、石磊教授负责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高超声速飞行器电磁科学与信息化创新团队”、王忠良教授负责的“分子影像与肿瘤精准诊治创新团队”、邓成教授负责的“多模态认知计算与脑机智能创新团队”、董伟生教授负责的“智能计算成像与图像重建创新团队”、李青山教授负责的“智能软件工程创新团队”。截至目前,西电共有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27个。
新体制阵列雷达探测与成像创新团队以雷达信号处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为平台,依托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团队重点研究新体制阵列雷达探测与成像中的关键问题,力争在波形分集阵雷达检测与成像、天基分布式雷达侦察与预警、网络化雷达探测等方向取得创新性成果。团队现有成员16名,其中国家级人才3名,获省部级奖励10项,近五年发表论文431篇、授权专利120项,著作3部。
空天先进材料多场耦合效应团队依托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团队围绕航空航天薄膜涂层材料与器件,开展材料及其器件研制、多场耦合理论、耦合效应表征与模拟试验等基础研究,力争在空天热防护涂层、信息存储、吸波材料等领域取得创新性成果。团队现有固定成员21人。获省部级奖励9项,近五年发表论文3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20余项,著作2部,制定国军标1套。
新一代信息技术+高超声速飞行器电磁科学与信息化创新团队以极端环境下装备效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省超限探测重点实验室为平台,依托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团队重点研究高超声速飞行器电磁科学与信息化中的关键问题,力争在高超声速飞行器信息感知与传输、等离子体电磁调控、高超目标光电/雷达探测、临近空间信息对抗等方面取得原创性国际领先水平研究成果。团队现有成员18人,获得省部级奖励3项,近五年发表论文2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60项。
分子影像与肿瘤精准诊治创新团队以分子与神经影像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为平台,依托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团队重点研究分子影像探针设计与研发、免疫细胞的重编程与免疫调控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力争在肿瘤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新药研发等方面取得原创性的、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团队现有固定成员10人,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Angewandte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Advanced Materials等国际权威顶级期刊上,部分成果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等。
多模态认知计算与脑机智能创新团队依托学校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团队重点研究多模态类脑协同感知与脑机融合智能交互中的关键问题,力争在多模态类脑认知推理和跨模态内容认知生成等学术前沿领域取得关键性突破。团队现有固定成员15人,其中高级职称7人。近五年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百余篇,相关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4项。
智能计算成像与图像重建创新团队面向时空谱高分辨率成像国家重大需求,重点研究高维超高分辨率计算成像中的关键问题,在混叠编码成像、快照式高光谱成像、图像重建与主观质量评价等基础研究与工程应用方面取得创新性成果。团队拥有包括国家杰青、长江学者在内的高层次人才5人。曾获国家级科研奖励2项,省部级奖励5项,成果应用于遥感成像、环境检测、工业检测、华为旗舰手机以及腾讯会议等应用中,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智能软件工程创新团队以西安市智能软件工程重点实验室为平台,依托学校软件工程学科开展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工作。团队重点研究智能化软件工程理论,认知图谱与自主交互等智能化方法,智能射频通信等系统新技术,力争在自主可控软件技术、认知计算、智能感知系统等方面取得创新性成果,服务国产开源软件重大基础设施、航天星载软件、航空机载系统、军事国防系统、医疗健康系统等领域的自主软件国产化进程。团队现有成员16人,近五年发表论文300余篇,获省部级奖励5项,授权发明专利70余项,出版专著13部。
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是以科技领军人才或高层次技术专家为核心,以团队协作为基础,以高水平创新平台为依托,以攻克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为目标,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快解决制约我省经济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和重大技术需求,补短板、强弱项,支撑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开展研发活动的创新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