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是21世纪人类清洁能源主要支柱之一,作为一种高效的能源,已经被广泛运用到了我们生活的很多领域。在我国,核电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和能源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今天小编带来三所实力强劲的【核工程与核技术】院校,分别为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一起来看看吧~
上海交通大学核反应堆工程专业始建于1958年,是国内本领域首批创建的学科之一,也是首批开展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学科之一。1998年获得 “核能科学与工程”联合博士点,2001年获准设立“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2006年增加学科设置、拓宽专业方向,在原核科学与系统工程系基础上成立了“核科学与工程学院”,2010年获核科学与核技术一级学科点。现有反应堆热工水力、核动力系统与安全、反应堆物理、核材料与燃料、核辐射与环境五个研究室。现有专职教师32人,100%具有博士学位,80%以上具有国外学历或进修经历,其中正教授6名,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1人。
学院同国内外相关企业和科研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与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等机构建有多个联合实验室,同台湾清华大学、东京大学、韩国科学技术院等国内外多个知名大学开设国际学生暑期学校,多次主办重大国际学术会议,综合实力得到快速提升。
复旦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核科学与技术系,始建于1958年12月,曾用名原子能系、原子核科学系、物理二系。系所当前建有核工程与核技术本科学位点,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硕士学位点,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博士学位点,是全国首批核物理与核技术博士点和硕士点之一。
复旦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核科学与技术系建有核物理与离子束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上海EBIT实验室等重要研究平台,重点发展粒子物理与核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核技术及其应用、理论与计算物理四个方向。目前主要研究领域包括:量子色动力学高能核-核碰撞物理、重离子物理和放射性核束物理、中微子物理、电荷共轭和宇称(CP)对称性破缺与强子物理、高电荷态离子物理、原子结构和原子碰撞、新概念等离子体物理及其诊断技术、量子光学与精密测量、材料的物理设计及制备、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离子束核材料物理、离子束生物医学物理和离子束科技考古等专业。目前承担包括国家科技部和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在内的各类国际合作和国家级研究项目50余项。系所坚持开放办学,与国内外多所高校和国家实验室建立了广泛密切的合作关系。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由加速器科学与工程物理系、等离子体物理与聚变工程系、核科学与工程系等单位组成,是国内唯一同时依托国家实验室(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和国家级大科学装置(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等单位)组建的具有鲜明的大科学工程特色的学院。
1958年建校之初,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就在各个院系中设置了与原子能科学与技术相关的本科专业。1981年,等离子体物理与加速器物理获得国家首批博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等单位联合申请并获得“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2007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科被批准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2008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联合共建核科学技术学院。“核科学与技术”在近两次同类一级学科评估中均排名全国第二,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属于其中的A+学科,2022年入选新一轮的双一流建设学科。2020年,学院建立三个系:加速器科学与工程物理系、等离子体物理与聚变工程系、核科学与工程系,一个科教融合中心,旨在更加精准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培养高层次核科学技术专业人才,同时也可进一步凝练我校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特色,加快推进学校的“双一流”建设。
核科学技术学院培养的本科毕业生中有75%以上的比例进入国际国内知名大学或研究院所继续深造,除本校之外,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杜克大学、德克萨斯农工大学、普渡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瑞典皇家工学院,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日本东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其中境外深造率达20%左右。核科学与技术学科培养一大批著名学者和学科领军人物,如中国工程院/科学院院士汤广福、王秋良、李建刚,以及少将钱立志教授等。近几年来1篇博士论文入选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近几年来,培养的本科生约60%以上考取国内外研究生,其中考取国外研究生每年约有20%,博士毕业生一半以上在国际国内著名研究机构或大学任职,有1篇博士论文入选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
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开设院校及其排名:
[易度大学综合排名]
易度中国大学排行榜数据由上海亿渡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出品,数据来源于全国各省官方考试院及院校官网公布的招生计划与录取分数线等信息。易度秉承着客观、专业、透明、实时的理念,将历年数据结合独家算法综合得出。
影响综合指数排名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院校当年在全国的招生数、录取分数线、当年批次线等。当指数接近时排名会有重复,属正常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