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对培养一流人才方阵提出具体要求:“建设一流大学,关键是要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要求,也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任务和关键环节。近年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聚焦破解创新人才培养瓶颈,以一流学科为牵引,以行业需求为驱动,以全面育人为目标,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在校企协同模式提质升级上下功夫,深入推进能源领域一流赛事平台建设,以赛促学、以赛促研、以赛促创,加快培养能源领域一流人才方阵,成功打造了以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为代表的能源领域一流学科竞赛群,为行业特色高校全面育人提供先行示范。
以一流学科为牵引,搭平台树标杆,布局“一院一品”
学校充分发挥一流学科对创新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把平台建设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突破口,通过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打造行业特色标杆赛事,以点带面,布局 “一院一品”,形成综合性实践创新大平台,在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用好一流学科“资源库”,高起点打造标杆赛事。学校将一流学科优势转化为创新人才培养动力,依托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两个“双一流”建设学科,借助其在师资、平台、项目、成果等方面的资源优势,于2011年率先创办发起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历经11年发展,大赛已成为石油教育领域参赛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认可程度最高的学科赛事,以其社会影响力、石油业界的认可度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示范效应,被誉为“石油教育界奥林匹克”和“我国石油教育历史上的里程碑”。
扩大标杆赛事“辐射面”,形成高水平竞赛群。在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的引领和辐射下,学校先后发起并举办了全国大学生勘探地球物理大赛、全国油气地质大赛、中国海洋工程设计大赛等系列学科赛事,形成了覆盖石油行业上中下游全领域的一流学科竞赛群,充分发挥了学校作为国内顶尖石油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引领作用,有力推动了专业教育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深度融合。
以行业需求为驱动,搭桥梁促协同,推进“产教融合”
学校把学科竞赛群作为促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关键纽带和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的重要载体,发挥行业特色优势,主动对接行业实际需求,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先后与30余家石油企业和70余所国内外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合作单位为大赛提供智力、条件和经费支持,为创新人才培养注入强大动能。
瞄准行业热点前沿,赛题设置 “高精尖”。能源学科竞赛群的核心是赛题的选取与设置。每项赛事都会邀请行业企业资深专家与学校专业领域教授组建高端“智库”,以能源行业重大需求为导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兼顾前沿性、应用性、开放性,共同商定赛题设置,为大赛提供专业指导。2020年,聚焦海洋工程领域热点问题,中国海洋工程设计大赛选取“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为赛题,由学校和中海油研究总院结合工程实际进行赛题编制,学生组队参赛提供解决方案,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注重成果应用转化,赛事成效“一线检验”。系列赛事参赛项目要针对选题提出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方案涉及多学科交叉,其质量和可行性并不仅是由高校专家和行业企业专家来评判,而是交由生产实际一线来检验,学生在参赛过程中产出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无偿提供给企业使用,让学生真正贴近工程一线,解决实际问题,以此培育储备未来能源行业的生力军。学校教师在指导学生参赛过程中,可将个人的最新研究成果应用在生产方案的编制中,缩短了从理论到应用的研究周期,有力推动了成果应用转化。2021年,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赛题来源于渤海最新探明的千亿方大型凝析气田,获奖作品将作为解决海上凝析气藏开发设计难题的参考。
打通人才培养最后一公里,开辟就业“绿色通道”。通过邀请企业全程参与赛事,全方位了解学校学科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情况,实现供需对接,打通人才培养最后一公里,合作企业为获奖学生开辟就业“绿色通道”。中国石化将系列赛事列入“优才引进”计划,获得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一等奖的学生不参与初试,直接进入面试环节;中国石油在招聘过程中,对获全国油气地质大赛一等奖及以上的毕业生,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一等奖及以上毕业生,免予参加通用能力考试;斯伦贝谢、哈丁歇尔顿集团等企业承诺每年为大赛获奖学生提供参观实习机会,优先纳入就业人才库。
以全面育人为目标,重贯通推改革,建立“长效机制”
系列赛事不仅“赛项目”,更“赛育人”,是对学校全面育人工作的一次“大检阅”。学校注重将办赛与教育教学改革、石油文化传承弘扬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相贯通,建立以能源学科竞赛群为载体的全面育人长效机制。
嵌入教育教学体系,实现一二课堂有机衔接。学校将参加系列赛事作为创新创业实践必修学分认定的重要指标参数和创新创业辅修微专业的实践环节;依托赛事资源成果开设以《石油工程综合设计》为代表的必修课程,形成校内教师讲理论、企业专家讲案例、国外专家讲前沿的教育模式,实现一二课堂的有机衔接,真正做到以赛促学、学赛结合。6所石油高校将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纳入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2所高校将其纳入本科生石油工程核心课程必修环节,2所高校将其纳入石油工程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环节。
嵌入实践教学体系,锤炼学生专业本领。学校将能源学科竞赛群嵌入实践教学体系,对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进行全方位考验。参赛学生团队要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工程设计中,需要在作品完成过程中系统学习交叉学科理论知识,查阅大量油田现场资料,这个过程中不仅提高了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激发了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实现了“科技创新+实践育人”的双重效果。
嵌入思政育人体系,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源学科竞赛群系列活动涵盖知识竞赛、设计大赛、学术论坛、校企供需对接会、石油文化作品征集、SPE文化之夜等,突出石油文化元素,注重开放性、多样性、实践性、创新性和国际化相结合,开出了一堂生动的国情社情和思政大课,全方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通过成立设计协会、招募赛事服务志愿者等方式,让学生深度参与筹备工作,开阔学生眼界,培养组织协调、沟通表达等综合能力;邀请苏义脑、贾承造、王德民、周守为、高德利、李根生等院士讲述成长奋斗经历和行业最新进展,坚定能源报国信念信心;征集石油文化作品,抒发学子“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家国情怀;举办研究生学术论坛,搭建国际学术交流平台,拓宽学生国际视野,提升学生国际竞争力。
开创了竞赛育人新模式,产生了良好示范效应
以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为代表的能源学科竞赛群,开创了将学习、研究、竞赛、实践有机结合的学科竞赛模式,有效地促进产教相融合、科教相融合、课内课外融合、校内校外融合,培养了一大批石油石化行业领域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石油特色的学科竞赛发展道路。
学生通过参与大赛获批各类专利300余项,用“中国办法”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走出适合我们自己的道路,是参赛学生最深刻的体会。学生社团也被国际石油工程师协会(SPE)授予最高荣誉“Outstanding Student Chapter”,并连续两年获得“Gold Standard”和“月度优秀分会”荣誉称号。
大赛成果先后荣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中国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二等奖。系列赛事平台先后在北京、天津、上海、成都、重庆、西安等10余个城市开展经验推广和宣传活动。《科技日报》、《科学时报》、人民网、光明网、新浪等主流新闻媒体对系列赛事给予了全面宣传报道,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中国新闻”栏目对第八届“东方杯”全国大学生勘探地球物理大赛进行了报道。
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系列活动入选教育部“全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活动”,国际石油工程师协会(SPE)是全球石油领域最为著名的学术组织,其主席Giovanni Paccaloni先后两次参与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相关活动,并称赞赛事是中国石油教育界“闪亮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