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大学始终秉承“祈通中西、力求精进”的校训精神,主动对标“新技术”、对位“新战略”、对接“新工科”,多措并举赋能交通强国建设,不断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对标“新技术”,提供科学研究新方案。学校科研团队瞄准交通科技前沿,在无人驾驶、绿色交通、航道监测等方面持续加大攻关创新力度,着力增强自主创新力,提升科研创新驱动发展效能。学校积极组织开展综合交通运输理论方面的研究,参与全国综合交通运输理论编制,为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学校发挥交通行业院校在教育改革实践和团体标准制订中的主体作用,联合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成立智能技术研究中心、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中心,建立产教融合的能力评价标准和职业标准认定体系,促进交通智能制造技术进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技术标准和规范的体系化。
对位“新战略”,写好服务地方新文章。学校秉承“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的办学理念,主动对接交通行业发展痛点和难点,组织优势学科、特色学科与地方特色产业或企业开展“线”对“线”的对接,组织老师与企业开展有针对性的“点”对“点”对接,形成科技助力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学校施行“事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的新型技术转移机构运行机制,形成包括“知识产权管理、科技成果转让及许可、横向科研管理、创业孵化管理、作价投资管理”的专业化工作链,实现科研成果技术转移工作高效联动,弥合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之间的“断点”,让科技成果转化跑出加速度,真正做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对接“新工科”,探索人才培养新路径。学校主动瞄准交通新兴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凝练办学特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打破固有学科专业壁垒,优化专业结构,跨学科、跨专业、跨学院联合开设本科交叉课程,并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嵌入产教融合课程,将企业智能交通领域的前沿实践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组织课程教学,在企业完成实践教学,构建多企业协同培养高素质工程人才教学平台,形成在学校打基础、在企业学尖端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和培养范式,不断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培养具有较强行业背景知识、工程实践能力、胜任交通运输行业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型“新工科”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