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人人皆可成才”为理念,与企业合作设计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工学交替,深化产教融合,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岗位技能,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
专业共建,重构“岗课一致”课程体系。校企共同研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依据企业的岗位要求和实际生产过程,对接职业标准,突出专业特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统筹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重构“岗课一致”课程体系,共同开发项目化课程,以行动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以岗位工作任务为中心,强调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实现课堂与企业岗位无缝对接。学校与企业直接过渡,将职业资格标准完全体现在教学内容中,凸出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解决“职业能力与岗位要求相脱节”的问题。
导师共聘,组建“专兼混编”专业教学团队。由专任教师和车间师傅共同组建专兼“混编”专业教学团队。通过定期观摩、“教师入厂,师傅进校”“一帮一结对”等措施,强化专任教师专业技术和职业素养,提升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学校、企业将结对帮带效果纳入评优考核体系。
资源共享,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学院依托智能制造产业,推进校企对接,建设校企合作教学资源共同开发委员会,强化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定期组织学生参加企业活动,加强企业文化渗透,注重职业生涯规划,实施留任金奖励等措施,助推学生身份转变。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企业提供资源、设备,把最新的设计理念、最先进的制造工艺和来自一线的真实案例带入课堂,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结果共评,实施“多元”人才评价。学院和企业共同制定符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考核评价体系,由专业教师、企业师傅和学生组成评价小组,通过项目过程考核卡、职业技能等级考试,从素质、知识、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静态与动态评价,促进学生不断融合发展,形成“评价—反馈—改进—提高”螺旋上升的评价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