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起源于新西兰国际友人路易·艾黎于1942年建立的培黎工艺学校(我校前身)机械科。在多年的专业和教学团队建设中,曾获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省级特色专业、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21年获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
专业团队介绍
目前有专任教师28人,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5名,90%教师拥有硕士和博士学位。有4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名省级教学名师,5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门国家级一流课程,4门省级一流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1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省级教学成果培育项目5项,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3项。拥有机械工程省级重点学科,甘肃机械装备先进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等3个省级科研平台,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委组织部、甘肃省科技厅、教育厅等科研项目90余项,获甘肃省科技进步奖、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等奖项29项。
专业综合改革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紧跟机械装备制造新技术,以培养重应用、善创新、强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构建三位一体、四阶递进、五重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新机制,全面推动专业综合改革。
1、构建三位一体、四阶递进、五重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设计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综合实践三层次课程体系,构筑工程认知-工程训练-工程实践-工程应用层级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课堂-实验室-工作室-企业多方联动机制,探索工商融合-专创融合-思创融合-科创融合-产教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增加现代制造技术教学内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创业意识、数智化思维的新工科人才。
2、遵循教学发展规律,搭建层级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
采取阶梯式的培养思路,一年级打基础,注重工程认知;二年级提素质,注重工程训练;三年级强能力,注重工程实践;四年级求创新,注重工程应用。通过专业导论实践课认识专业、了解专业,深化学生工程认知;通过机械工程测绘、工程训练、先进成图实训等环节,强化动手操作和绘图能力;通过课程实验、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及夹具设计、自动化制造系统综合实训等环节,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通过专业实习、创新性实验、大创项目、学科竞赛和毕业设计,培养学生工程应用。
3、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构建“三全育人”教学环境
传承我校路易·艾黎“工合运动”红色基因,将三全育人、劳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从自强中国、科技甘肃、奋进工院、提升自我四个层面深挖育人元素,推行课堂思政教学改革,做到课程思政教育全覆盖。通过社会实践、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等活动,体验社情民情,助力乡村振兴。开展最笔记、金鹰杯等系列活动,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
4、以金专、金课、金师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本科教学质量
多措并举,推动一流专业建设、一流课程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建设。专业7门课程开展翻转课堂、12门课程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专业导论实践课和21门创新研讨课开展探究式的小班授课;专业目前有省级教学名师5名,甘肃省园丁奖3人,甘肃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成才奖8人,甘肃省技术标兵1人,甘肃省技术能手1人,2名教师获省级教学竞赛二等奖。
5、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4i实践育人新模式
本着“基于实践,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厚积创业”的培养思想,探索出“1人1设计,2人1制作,3人1竞赛,4人1专利”创新创业基地实践途径,以机电学院实验中心、西风坊、零起点、3D工作室为实践平台,依托创新创业教学改革项目、创新性实验、创新课程、学生科技制作、教师科研项目及多层面各门类学科竞赛,融项目式创新创业教育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我构思、我设计、我制作、我管理”的4i实践育人新模式。
近年来,学生在A类学科竞赛中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72项,其中国家级32项;申请专利72件,其中发明专利5件。创新工作室模式具有示范引领效果,每年接待参观考察20余批次。
6、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新机制
加强校企深层次协同育人,按照人才培养-创业就业-职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思路,合作创办订单班,探索出“3.25+0.75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双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组建创新教学团队、共同打造“双师双创型”师资、共同研发科研项目、共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共同促进学生创业就业,实现了人才由单一向复合、由被动到主动、由课堂到车间、由设计到产品、由学校到企业的升级,完成了专业与产业、课堂与车间、学习与工作过程、创新与创业的“零距离”对接。
社会影响与评价
通过对兰石集团、中航兰州万里、中铁集团、吉利汽车等装备制造单位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跟踪调查,普遍反映本专业毕业生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很强的动手能力,踏实肯干,很多学生已成为单位的技术骨干。学校成功举办了“中国金茂杯”甘肃省第三届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暨西部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发展论坛,面向省内各高校推广本专业建设经验及成果。一批优秀在校学生获甘肃青年五四奖章、甘肃省向上向善好青年等称号,一批优秀校友获甘肃五一劳动奖章、甘肃首届工人发明家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