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高校需将学术规范作为必修内容纳入研究生培养环节计划,开设论文写作必修课,持续加强学术诚信教
以德为本,追求卓越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
学院自建院以来,致力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首重道德教育,学生入学的第一课就强调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做学术的前提是做人,走
学院着力于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将 “优秀是一种习惯”作为院训,融入到教学
面向新时代,北大研究生教育肩负着培养国家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关系到国家核心竞争力。学院继承和发扬北大光荣传统,在研究生人才培养方面探索前行,逐渐形成了学院自己的模式特色,近年来,学院培养的优秀在校生和优秀毕业生不断涌现。
2013年学院招收的第一批学生中有一位叫胡江涛,他本科期间从未接触过
胡江涛的经历和成绩鼓舞了更多的学弟学妹,其中,2014级博士研究生刘同超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刘同超在校期间发表一作SCI文章10篇,曾获深圳市自然科学一等奖、北京市三好学生标兵、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等荣誉。刘同超2019年博士毕业后,选择赴美继续深造,现为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研究员,2022年3月入选Carbon Energy期刊青年编委。他以第一作者发表20余篇
2018年入学、2020年硕转博的在校生郑世胜,已经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文章5篇,获
“优秀是一种习惯”,优秀的习惯可以传承和带动,学院营造的拼搏上进、埋头扎根学习和
交叉融合,全面发展
在学科建设上,学院服务于国家战略,从产业升级的关键技术需求出发,以物质结构研究为基础,探索基于AI和结构
近年来,学院重点开展了基于材料基因组的新型材料学科建设,立足国家级“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与材料”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广东省“新能源材料设计与计算”重点实验室、深圳市“新能源材料基因组制备和检测”重点实验室”“纳米光电打印材料”工程实验室和“OLED关键材料与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承担国家重大专项、重点研发专项、省市级重大项目为契机,开展有针对性的学术研究,并以上述省市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作为培养学生的优质实践基地,为学生的学术研究、
学院在招收学生时,并不局限于材料学科,更看重学生的交叉学科创新思维,汇聚了更多具备理工大类学科基础、有志于从事科学研究和产业升级、对交叉学科和创新性研究感兴趣的优秀青年学子。
建院以来,学院招收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中,约20%具有数学、物理、
在培养学生追求卓越的同时,更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鼓励学生锻炼身体,参与文体活动,激发身心正能量。同时,学院在物资和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鼓励学生发起、组织、或参与各项体育活动和体育赛事,以此来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文体活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更可以开阔心胸,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提升团队凝聚力。同学们爱好广泛,课余生活丰富多彩,在诸多学生社团中被选为领导者,担当责任、为大家服务。还有些同学积极投身志愿者工作中,踏实肯干、广受好评。在服务大家的过程中,他们也收获了成长与感动,这正是“健全人格、全面发展”的培养体系所带来的正向影响。
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学院支持学生拓展青春的宽度,鼓励学生多层次全方位发展,并引导学生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学院在培养材料领域青年人才时,注重培养同学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扎牢基础研究的同时推动研究成果的落地转化,并与国内外高水平
学院当前在清洁能源领域、有机光电领域以
大团队模式中的多学科交叉合作,为学生培养带来许多积极影响,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眼界,更让有志青年在研究生阶段就开展学以致用的实践,提升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良好的带动效应。
如上文提到的郑世胜,就来自学院的清洁能源大团队。而在OLED领域,核心材料受制于国外,被美、日、韩垄断,发展自主材料迫在眉睫,在有机光电大团队中的蒋卓楠,在导师指导下,在大团队的支持下,进行了大量的前沿研究,并进入到华为公司相关项目实习,学以致用,掌握了更多应用性知识、锻造实践能力。与此同时,大团队在OLED蓝光领域,还与三星、京东方及国内部分高校相关团队展开友好交流,进一步推动高校基础研究成果向实际应用的转化、推动“科技产业化”,为未来的
面对国家“双碳”战略需求,学院的清洁能源大团队致力于实现锂电池、太能能电池等绿色低碳能源的高效应用,通过交叉学科探索和构建结构
学院让学生们在校期间参与进这些助力国家战略的研究项目中,切实体会了“学以致用”,使同学们理想更坚定、目标更明确、行动更积极。
作为北大“新工科的学科和研究机构”一员,学院牢记“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人才培养的根本问题,坚持将研究生培养质量作为检验学院各项工作创新发展的根本标准。坚持知行合一、解决实际问题,是学院引导学生研究生学习生涯中坚定不移的航向。展望未来,学院将在学校着力加大新工科建设力度的总体部署下,扎根粤港澳大湾区,以南北联动模式推动材料学科领域新工科建设在人才培养、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