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浏览器版本过低,请您升级浏览器
为了更好的使用优志愿产品,点击下载

谷歌浏览器

360极速浏览器

360安全浏览器

QQ浏览器

火狐浏览器

全国服务热线:400-181-5008
祝广大考生金榜题名
开通VIP

收藏

分享

华中科技大学培养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

|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 5097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十年。在过去的十年里,学校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与共和国同行,与时代共进,扎根中国大地,深度融入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为国家的工业建设、科技进步、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近年来,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努力办出最好的本科教育,出台“本科教育50条”,打造“学在华中大”、“创新创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三张名片,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新时代有灵魂的拔尖创新人才,谱写出本科人才培养的绚丽篇章。

  形成“大思政”格局,打造有灵魂的拔尖创新人才

  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我校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成立由学校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组建院系学生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统筹规划、权责明晰、齐抓共管、层层落实的“大思政”工作机制。不断加强制度体系的顶层设计,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与学校各领域改革体系化融合,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努力做到门门课程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构建“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致力形成立德树人的强大合力。2018年8月,我校被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确定为高校党建工作联系点,目前全国仅有清华、华中大两所高校。

  推动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发展。学校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系统谋划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统筹推进本硕博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推进中小班化教学,着力强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完善本科生思政课“课程责任教授”、“主讲教师”选聘机制。“深度中国”课程入选教育部“一省一策思政课”集体行动和国家级一流课程,被《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300余次,继“深度中国”之后继而开设“美丽中国”思政选修课。两位教师分别获得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特等奖和一等奖。精密重力测量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获批教育部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构建全域统筹的课程思政体系。学校扎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相关工作,努力让所有课程上出“思政味”,让所有教师挑起“思政担”,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2021年出台《华中科技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方案》,成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设立课程思政重大专项课题,鼓励开展理论与实践研究,创办国内第一种专门发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成果的刊物《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出版首部高校工科类课程思政教学指南《新工科背景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以“一院一品”为牵引,提升广大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深入挖掘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电路理论》《医学导论》两门本科课程入选2021年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

  完善科学知识体系,培养具备一流专业素质的拔尖创新人才

  大力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推进一流专业建设。学校坚持“四个面向”,主动对接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要求,继续扩大工科优势,加强基础学科建设,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深入推进专业优化调整,建立起与研究型、综合性、开放式大学相匹配的本科专业结构。2016年以来,学校主动布局并增设了网络空间安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智能建造、储能科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等10余个前沿、新兴、交叉学科专业,以及儿科学、运动训练、音乐表演等民生急需专业。在专业退出机制上,鼓励院系对专业发展不断进行自我动态评估,自主提出调整申请,停止招生。目前我校共有本科专业112个,分布于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2019年以来,学校以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为契机,共计获批74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5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招生专业占比超过70%。

  大力加强一流课程建设。课堂是育人的主渠道,课程是育人的载体。近些年来,我校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持续完善高水平课程遴选与退出机制,加大高水平课程建设资助力度,打造具有深度、难度、挑战度,深受学生欢迎和同行认可的高水平课程;全力推进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促进线上教学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着力建设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具有华中大特色的一流课程体系。截至目前,华中大共获批55门国家一流本科课程、72门省级一流课程、5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5项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我校在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等平台上线的在线课程总数达到105门左右。

  大力加强一流教材体系建设。校党委高度重视教材建设工作,多次强调教材建设对于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重要性,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提升教材建设与管理水平。为全面加强党对教材工作的领导,2017年,学校成立教材建设与选用工作领导小组,2021年5月,学校调整教材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校党委书记、校长担任组长,负责学校教材重要工作特别是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建设与选用及境外教材选用的政治把关,同时所有院系成立了院系教材建设与选用委员会。2017年底,我校出台《华中科技大学本科教材出版专项奖励暂行办法》,极大地提高了我校教师编写出版教材的积极性,自2018年以来每年申报立项的教材本数为近十年来的历史最高水平。2021年正式出台《华中科技大学教材管理办法》《华中科技大学教材建设“十四五”规划》及《华中科技大学选用境外教材管理细则》,教材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在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中,我校2位教师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称号,作为第一完成单位1种教材荣获“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5种教材荣获“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顶天立地的拔尖创新人才

  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建设。我校现有数学、物理学、化学、力学、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和基础医学7个学科的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依托启明学院,基地建设践行“育人为本、创新是魂、责任以行”的办学理念,以“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相融合”为文化引领,以“学生中心、持续改进”为教育理念,以强化使命驱动、科学选才鉴才、注重大师引领、创新学习方式、促进学科交叉和科教融合、深化国际合作、提升综合素养、实施科学评价、引入竞争机制、创新管理模式为思路。着力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家国情怀、人文情怀、世界胸怀、华中科大品格,追求学术理想、勇攀世界科学高峰的未来杰出科学家。

  全方位深层次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我校素来享有“红色工程师的摇篮”的美誉。2010年,教育部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0。截止到2013年,我校累计有15个本科专业、11个研究生层次学科领域获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在此基础上,我校探索设立了13个卓越计划实验班,先后成立工程科学学院等新工科教育改革的试验区和示范区,并探索实施了机械工程等8个优势工科本硕博贯通培养计划。学校坚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对接行业产业”、“引领未来发展”,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人文情怀和世界胸怀的卓越创新人才的理念。坚持科教协同、产教融合,加快推进卓越工程师课程体系建设。整合业界优质资源,按照“上接学科前沿,下接产业需求”的思路,校企协同培养“顶天立地”的未来卓越工程师。坚持学科交叉、项目驱动,以启明学院为依托,实施卓越工程师校院两级联合培养,逐步构建起独具特色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体系。

  深化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改革。在2020年成功开设本硕博贯通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基础上,深入探索各类教育部“强基计划”“拔尖计划2.0”实验班、校设本硕博实验班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完善本硕博“3+1+X”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本科生与研究生培养的衔接,推进本科生与研究生课程一体化建设,打通本研课程互选通道,扩大本硕博贯通培养的专业范围和培养规模,优化学生成长成才路径,提升人才培养的效益。即将出台《华中科技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管理办法》,推进“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大力加强人才培养特区建设。加快推进启明学院、光电信息国家试点学院、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工程科学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未来技术学院、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等教育教学改革“试验区”建设,打破学科专业边界,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培养国家急需的紧缺高层次人才。我校是同时拥有未来技术学院、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的全国3所高校之一。

  探索实施“荣誉学位”制度。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树立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发展潜能,鼓励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出台《学校荣誉学士学位称号评选工作暂行办法》,建立了面向全体本科学生、多元化评价的“荣誉学士学位”制度。制度实施两年来,2021届、2022届本科毕业生中分别有202、204名优秀学子获得“荣誉学士学位称号”。

  注重实践能力提升,造就以行践知的拔尖创新人才

  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比重,推动本科生早实践、多实践、反复实践。统筹协调课内课外、校内校外不同课堂的育人功能,构建开放式、多层次、高水平的实践训练体系,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完善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加强科研训练、科技竞赛、社会实践、项目实践等实践实训环节,建立课内外有机整合的实践训练体系。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本科生实践教学环节的指导,将学科前沿知识和最新科研成果转换成实践教学内容。

  建造世界一流实践创新中心。响应国家需求,体现时代特征,学校投入2亿元升级建设成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智能制造工程训练实践平台,将最领先的理念、最前沿的科技、最先进的应用支撑高素质复合人才培养。平台全部采用国产智能装备、国产数控系统、国产工业软件,同学们在这里实践创新,目所能及之处都是中国制造,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油然而生。科研反哺教学,平台用于实践教学的设备设施和软件资源,60%源自本校研发,融合了本校9位院士、12个科研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每年7000多学生在这里进行工程训练,近万人次进行创新实践。

  推进国内一流公共基础教学实验大楼建设。实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教学环节。为进一步拓展教学实验室办学空间,学校规划建设12万平方米,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公共基础教学实验大楼。以建设国内一流的公共基础教学实验大楼为契机,加强学校公共基础实验课程体系的梳理与重构,推进学科大类的整合、交叉与融合,推动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切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拓展综合素质教育,构建全面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

  构建强身塑心的体育教育新模式。出台《关于全面加强与改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不断深化体育课程改革,丰富课程项目,除传统的球类等运动项目,开设了龙舟、户外-皮划艇、橄榄球、射箭等课程,深受学生欢迎。构建了完整的学-练-赛教学体系,在2022年国际泳联世锦赛中,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学生昌雅妮携手队友斩获世锦赛女子双人三米板冠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游泳馆等设施建设,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树立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

  打造以美化人的美育新高地。出台《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健全面向人人的美育育人机制。艺术学院面对全校师生的不同艺术基础与审美需求,通过公共选修课程和艺术实践课程、美育审美体验、美育试点学院等方式,每年面向全校师生开设20余门公共艺术选修课程、举办100余场艺术实践活动,通过周周有精品艺术演出、人人进综合美育课堂、处处有艺术审美体验,全面浸润美育“一生一艺”教育。

  建设知行合一的劳动育人新生态。出台《新时代劳动教育方案》,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新时代劳动教育要求体现在课程体系和教学过程中。工程实践创新中心、总务后勤处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金属浮雕制作、3D打印创意制作、开设家常菜肴、常见花卉树木种植等38门系列课程,丰富教育教学体系。积极开展社会生产、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不同形式的劳动实践。

  开拓文化素质教育新局面。华中大作为文化素质教育的先行者,也是首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单位,近年来,文化素质教育深入人心,得到了广大师生的高度认同,基本实现了科学与人文相融、通俗与高雅相通、课内与课外互补、教师与学生互动的生动局面,推动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升了校园文化品格,学校精神气质发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变化。截至2022年8月底,已举办2452期人文讲座,深受学生欢迎。新形势下,学校高起点推进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体系2.0建设,全面优化课程体系模块,促进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提档升级。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铸就面向经济主战场的拔尖创新人才

  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我校有着良好创新创业教育传统和文化,近年来,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 面向全体 融入体系 协同推进”的基本思路,从顶层设计做好全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统筹规划和协同推进,提出新形势下要传承和发扬人才培养的优良传统,着力打造创新创业教育新名片。充分整合研究型大学优质资源,实施创新创业“双向百分百”计划。出台《华中科技大学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实施方案》,逐步建立统一领导、齐抓共管、运转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

  创新创业教育贯通人才培养全过程。把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作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3个层次,不少于6个学分创新创业必修课程。推进线上线下双创课程建设,坚持专创融合、课赛结合,建设创业通识核心课程,加强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建设。推进双创教学方法改革,改善双创实践教学空间,建成国家级、省级众创空间各1个、双创教学智慧教室100间、双创专用教室16间,推动双创小班化教学改革,推进案例式、研讨式、项目式等授课方式改革。加强双创教育制度建设,修订学籍管理制度,开发“创新创业电子档案系统”,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延长学制最长可达4年。

  创新创业教育成绩斐然。学校获评“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国家级双创学院”等9个创新创业国家级平台和荣誉。创新创业教育受益面不断扩大,2021年参与大创计划学生比例达86%以上,在2017-2021年全国普通高校竞赛榜单(本科)居全国第3。在前七届全国“互联网+”大赛中累计获22金15银7铜,金奖数稳居全国第2,在第二届和第三届“互联网+”大赛中连续两年金奖总数均居全国第一,是唯一连续两年金牌数第一的高校;6次获得“先进集体奖”,连续4年获得“红旅先进集体奖”。2人获得教育部“创新创业英才奖”,位居全国高校第二。孵化出极目智能、华引芯等一批高速成长的科技型企业。近四届“挑战杯”竞赛中我校有16个项目获得全国金奖,总数位居全国第2。“华科系”创业者活跃的身影以及校友创新创业实践的优异表现,为学校的创新创业在社会上赢得了广泛高度评价。20余位校友登上福布斯30岁以下精英榜,6位校友入选“华为天才少年计划”。

  过去十年,是华中大砥砺奋进,成绩斐然的十年,人才培养作为大学之根本也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绩。人才培养的道路任重而道远,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华中大将以党的二十大为新的起点,从国家的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以只争朝夕的使命感、紧迫感,为党和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育敢担大任、勇攀高峰的新时代卓越创新人才!

评论
说点什么吧
发布

手机扫一扫下载APP

400-181-5008

优志愿将竭力为您提供帮助

(免长话费 )

教APP备31001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