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浏览器版本过低,请您升级浏览器
为了更好的使用优志愿产品,点击下载

谷歌浏览器

360极速浏览器

360安全浏览器

QQ浏览器

火狐浏览器

全国服务热线:400-181-5008
祝广大考生金榜题名
开通VIP

收藏

分享

2020年高考暨7月选考科目命题思路

| 来源:浙江教育考试院 1639

语文

语文学科组

2020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命制的总体思路为“稳定”“提升”。“稳定”指试卷题型结构、难度系数、命制风格等方面与2019年保持一致,给受疫情影响的考生提供熟悉的“界面”;“提升”指在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等考查内容上科学提升语文命题的质量,进一步加强高考的选才功能和教学引导作用。

今年语文高考命题高度重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比如“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取得最后胜利”“打赢脱贫攻坚战”“浙江诗路文化带”“青铜器”等等,所选语料能发挥坚定学生理想信念的积极作用,实现语文高考的育人功能。

今年语文高考命题关注抗疫防疫的题材,体现出语文学科“文道合一”的鲜明特点。语用题选取两组有关疫情防控宣传的图片,宣传“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磅礴力量。古诗鉴赏联系了今年抗疫期间比较流行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语句,品鉴王昌龄《送柴侍御》“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翻新脱妙”之处,肯定了积极乐观的心态。

今年的语文高考命题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充分吸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关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精髓,从阅读、表达两个关键能力进行总体设计,分类、分层呈现。文学类文本阅读紧扣“艰难时势”和“心灵修复”主题,要求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作文题要求考生“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进行体验与思考,围绕“人生的坐标”,文章写作有多个思考维度,如“定位与错位”“预期与落差”“角色与使命”等等。还可以深度思辨,展开论述,如“定位的错位”“错位的定位”等等。既可以写“心理预期与现实落差”,也可写“人生自我定位与社会要求的错位”,还可写如何处理“个人与家庭、社会的关系”等。当然,不仅可以写个人与家庭、社会的关系“怎么处理”,更可以深入地写“为什么要这么处理”“有没有其他的处理方式”等等。

今年的语文高考命题重视在考生个体体验、社会生活、学科认知等具体情境中考查学生。实用类文本阅读为非连续性文本,符合人们通过阅读了解实用类的阅读常态。作文题贴近现实生活,立足学生实际,审题难度不大,题干“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把学生拉进真实情境,让他们直面亟须解决的典型任务——如何面对、处理好这一“矛盾与冲突”——引导学生思考“个体与家庭、社会”的人生话题。

数学

数学学科组

今年的浙江数学试卷力求平稳,稳定考试的要求与形式,稳固考查的基础与重点,试卷注意考查知识范围的宽度,也关注试题设问的角度,更注意关心考生的心理变化,充分体现“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导向教学”这一高考的核心价值。

一、准确把握考查范围有宽度

试卷以《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数学)》为指南,全面覆盖高中数学基础知识,重视函数、数列、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高中数学主干知识,强调考查基础性、通用性知识,准确把握考查知识范围的宽度;以《2020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数学)》为依据,不超纲;立足教材,在教材中发掘素材,注意考查知识的背景公平。

二、合理选择问题设计的角度

试题的设计注重通性通法,合理选择设计问题的角度,为不同基础、不同能力水平的考生都提供了适当的思考空间。

试题强调数学概念的理解。第9题在正确理解不等式成立的基础上,既可利用解不等式的方法,也可利用函数图象的特点分析思考。这样的设计简洁清楚,思路开阔,在常规的问题中寻找新的设问角度。第10题以集合概念为背景设计问题,利用基础知识探究新的问题。要求考生在理解集合元素特征的基础上,发挥数学抽象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试题注意基本方法的应用。第17题利用向量数量积的定义来研究向量的夹角问题;第20题考查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及求和这些基本问题,强调了基本概念,突出了基本方法。

试题关注解决问题的多样性。第21题以最常见的直线与椭圆和抛物线的关系为素材,要求考生在分析各数据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合理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考查不同考生的思维水平。

三、减缓坡度关爱考生显温度

2020年高考延后给考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浙江数学卷进一步降低起点,减缓坡度,控制难度,做到关心全体考生,合理区分。

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前几题都以考查数学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计算为主,为大部分考生奠定了得分的基础。第22题利用函数中零点的概念设计问题,以证明零点的唯一性为起点,进而研究零点的范围及相关不等式。问题的设计从易到难,层层推进,体现了入口容易、深入稍难,充分反映不同学习程度考生真实水平的命题思路。

试卷关注高中数学教学现状,重视数学概念的理解,突出基本方法的应用,关注教材,正确引导高中数学教学。

物理

物理学科组

一、整卷设计有合适的梯度,使每一位学生有获得感

有一定比例的试题来源于教材,使学生有一定的熟悉感,从容应考。如第9题来源于教材插图;第11题是将教材的计算题改编成选择题;第17、18实验题均基于教材内容改编;第21题情景取材于教材习题。

有一定比例的试题较为简明,学生解题时会有踏实感。如第1题考查了单位制;第2题是生活中的惯性;第3题考查了受力分析;第19题考查的是直线运动。整卷语言表述力求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不会在理解题意上造成困难。如第12题考查了比荷,为避免学生产生歧义,将其表述为电荷量和质量的比值;第21题线框在磁场中的运动问题涉及到时空维度,为便于学生解题,用适合学生的语言来表述。

二、部分试题以国家重大工程为背景,使每一位学生有自豪感

以国家重大工程为背景,不仅能满足以真实情景下问题解决评价学生物理素养的要求,同时也能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如第3题以“歼20”矢量发动机为背景,第7题以中国行星探测工程“天问系列”为背景,第9题以特高压直流输电为背景,第10题以“中国天眼”射电望远镜为背景。

以生活中的物理知识为背景,加强了物理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物理是有用的。如第2题以公交车上行李箱的不同放置方式为背景,第4题以新冠疫情防范常用的红外测温仪为背景。

三、试题设计、设问有层次,使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有成就感

试题设计有不同的层次要求。既有直接用物理知识,也有用物理观念求解的题目。如第16题空气对无人机的作用力,第20题滑块对轨道的作用力等,需从相互作用观来分析;第11题的远距离输电问题,第16题无人机功率转化问题,需从能量观来分析;有的以真实问题为背景建模后求解,如第9题需要将立体图转化为截面图后才能求解,第10题“中国天眼”上工作人员的受力问题,需要在画出球面的基础上进行受力分析后求解。

大题设问有层次,每一大题均设置了3个小题,从一个知识点到多个知识点、单一过程到多个过程的分析和综合求解,从直接应用物理规律到建模求解,从简单计算到函数关系的建立。如第20题3个小题的问题设计层次分明,第1小题是求解某一点的受力情况,第2小题经多个过程计算来判断,第3小题则是求解两滑块碰撞后的高度和位置的函数关系;第21题、第22题的3小题也进行了类似的设置。试卷结构具有知识层次和思维层次,使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均获得成就感。

化学

化学学科组

此次选考化学试题遵循 “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命题原则,以“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学科价值”作为考查内容,坚持命题的原创性、科学性,确保试题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和中学化学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地。

一、立足学生基础

全卷立足学生学习基础,重点围绕化学学科的必备知识对全卷内容进行系统的设计,以学生非常熟悉的题型与必备知识来呈现试题的内容,力求体现基础性。例如:选择题第1题至20题,重点考查化学用语、基本概念、原理和常见元素化合物的性质等;第27题考查化学基本计算;尽管29题等综合性较强,难度相对较大,但还是立足基础,以基础性必备知识贯穿全卷始终。

二、坚持素养导向

试题设计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必备知识和一些联系实际的问题作为测试的主要任务,具体表现在:(1)情境的选择与设计坚持情境的真实性、应用性和价值性,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例如第29题以研究CO2氧化C2H6制C2H4为背景,解决能量与平衡的相关问题。(2)问题设计坚持基础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层次性,体现化学考试说明有关学业水平要求,无超纲现象。例如第30题有关蒸发结晶的操作、滴定管的使用等体现了问题的综合性;第28题Ⅰ化学方式的书写,第30题有关合成线路的设计答案不唯一,体现了问题的开放性等。

三、突出能力考查

表征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是化学学科的关键能力。试题以情境为载体,引导学生运用必备知识和新获得的知识解决问题,重点考查化学学科关键能力。例如第24题、25题、31重点考查分析综合能力;第31题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和同分异构体的书写重点考查学生的表征能力;第16题的C,28题Ⅰ的(3),重点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试题在注重考查学科关键能力的同时,还注意渗透学科思想方法,例如第16题、26题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23题的守恒思想;第20题、29题的平衡思想,第30题、31题体现了物质的转化思想等。

四、凸现学科价值

化学是一门在能源、材料、药物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的科学。试题选择化学在生产、生活、科技活动中的真实情境作为测试载体,让学生充分体会化学学科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挥化学试题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例如第24题的硅酸盐水泥,30题的硫代硫酸钠的制备,31题美托拉宗的合成等。

总之,化学试题以稳定为基调,坚持核心素养导向,对中学化学的教与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生物

生物学科组

本次命题遵循《考试说明》的范围和要求,着眼于立德树人、素养为本,以考查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为主线,考查学生高中生物学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较好地体现“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选考核心功能。

一、立德树人,素养为本

命题突出立德树人导向,注重能力考核。试题设置各种图文信息,考核学生获取知识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减少机械记忆,力求教学回归学科的本原。考核学生获取信息、并用以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试题提供的情景分析相应的原理、推测可能出现的现象等推理能力;用文字或图表反应对试题的思考等表达能力,整卷科学、公正地评量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

体现综合性。注重培养学生建构生物学知识体系的能力,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如必修模块内综合、必修模块间及必修与选修模块间的综合,引导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和学科思想,落实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四方面的要求。

二、人文关怀,平稳为基

在今年疫情的特殊背景下,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和情绪,试卷结构稳定、难度平稳,试卷在题型、题量及主干知识上保持相对稳定。试卷注重对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的考查,考核的知识点分布合理,如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光合作用、孟德尔定律、遗传与进化、植物激素的应用、生命活动的调节、生态系统、基因工程、细胞培养等。试题设置起点低、坡度缓、梯度显,使不同能力的学生都有展示的空间和获得感,实现课堂教学回归生物学科的本原,有较好的区分度和效度,体现试题的选拔功能。

体现时代性。关注社会热点,如当下的新冠病毒、检测及免疫接种,以学生熟悉的情景和常识创设试题背景,具较强的亲和感。关注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的社会议题,如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

三、注重实践,学以致用

试题考查重视实验教学。重视教材中实验的考核,检测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操作、实验结果预测及解释,考查生物学科学思维。创设实验情境,综合考查实验思路、分析与讨论,实验结果的表达等,突出对学生科学探究等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视。本次命题关注生物学知识在生产、生活、科技中的应用,如苹果果实贮藏的条件、对杂草的控制、植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具有浓厚的生产生活气息,体现了生物学科知识应用的广泛性、实用性和学科价值。

体现能力培养。命题关注实验能力与理论知识结合的拓展、重视必修实验与选修实验的有机融合,体现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关注基于理解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思想政治

思想政治学科组

一、坚持稳中求进,以稳为主的基调

本卷命制延续近年来浙江省思想政治选考试题的一贯风格和特色,在题型设置、分值设定、难度预估上与近几年试卷保持一致,坚持平稳的主基调。与此同时,贯彻能力导向、适度开放原则,在综合题中,学科内容的指向更具综合性思辨性,评价情境的复杂程度有所提高,答案的编制兼顾共同性与差异性,试卷在平稳中不断向前发展。

二、突出思想性、科学性、基础性的统一

高中思想政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试题在立意上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在选材上多角度反映党的重大方针政策。试题命制严格遵循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以教材为依托,注重科学性和公平性,情境创设贴近高中生理解力、兼顾城乡差异,文字表达注重书面性和专业性,充分考虑试题难度分布和区分度。

整份试卷重视对学科基础知识的考查。以“经济生活”试题为例,涉及考点有:价格、企业的经营、就业、财政、市场经济、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等。为引导学生扎实学习教材,在命题中还主动利用和改编书本中的素材,如:第21题素材直接选自“文化生活”教材中的探究问题,第39题素材则改编自“生活中的法律常识”中的教材案例。

三、注重知识、能力、素养的结合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渐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本卷坚持以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为考查对象,把知识能力的检测与素养的培育有机结合。

全卷试题最大限度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把考查重点放在:学生对学科概念、原理的理解上,对知识内部各要素间逻辑关系的把握上,对现象观点的判断和说明上,以及面对具体现实情境,综合运用学科知识、方法进行分析、探究和论证的能力上,最终检验学生能否在答题中展现出适应当代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所需的、必备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

四、重视时代性、生活化情境的创设

试题中的具体情境是考查学生运用学科内容、执行任务、展现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重要平台。试题命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紧紧围绕当下的热点现象和话题选取素材,创设情境,凸显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生活气息。

特别是新冠疫情这一热点话题,在6大教学模块的试题中均有涉及,分别从不同题型、不同学科任务、不同学科内容上考查学生。除此外,产业扶贫、美丽乡村建设、新能源汽车发展、民法典编纂等最新时政新闻也都在试题中有所体现。

历史

历史学科组

今年的历史选考命题,在坚持立德树人,确保平稳的前提下,本卷试题以“低开渐升”的思路进行设计,既充分考虑疫情下学生学与考的实际,又坚持高考的选拔性,整卷设计力求体现政治性、科学性、原创性、公平性。

一、由浅入深,坚持以生为本

1、2、3、4题素材来源熟悉,问题设计平实,知识落点明确,学生甫一接触,能够感受到一种以生为本的温度。3、6、8、14、16、21、24组合题,组合项设置简繁得当,充分考虑学生的适应性和接受度。1、5、11、14、15、19、22题取自教材,在充分考虑学生实际学情的基础上,注意区分度,既基于教材又高于教材。7、9、10、12、13、17、18、20、23、25、26、27题难度设计采取渐次上升的原则,力求体现选拔与区分。28、29题精心设计导语,友善提示考生,注重在区分度上做思考与命制,28题继续以往开放题型的设计。试题整卷布局先易后难,稳步递升,既有广度,又有高度与深度。

二、引导教学,提升学生史学素养

从史学的“实学”属性出发,引导教学回归常识、回归本质,夯实和提高史料实证的意识与能力。5、6、8、9、12、13、16、17、18、21题对史学基本能力与历史思维的引导清晰而明确。25题秉持浙江卷注重史学方法考查风格的同时,引入图片史料与文字史料互证。26、27、28、29题每则史料的搜集与获取、整理与辨析,一如既往地注重提升学生史料实证能力。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是高中教学的题中之义。由此出发,引导学生在唯物史观指导下,明晰时空观念,通晓历史解释。2题著名工程的区位、命名及标注,10题“沪上”“铁轮小车”,14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空间技术领域的重大进展,23题从经济大危机的困局中获取的经验与教训,28题以“民生”为题眼,引导学生充分思考历史与现实的交互与传承。29题通过对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解读,引导学生理性思维、客观评判。

三、家国情怀,树立价值导向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与价值导向,关注现实,彰显家国情怀。2、5题展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智慧。4题藏汉合璧风格的布达拉宫有力地佐证了民族团结协作的精神。13题抗战家书叙事,展现了一个民族泣血不屈的记忆。15题以2020年6月“嫦娥四号”团队4位成员获得国际宇航联合会年度最高奖“世界航天奖”入题。28题以历史的现实关怀立意,从时代关切的主题视角切入。试题开合有度,以一条历史的纵贯线,梳理“观百姓”“存百姓”到“谋幸福”为表征的中华优秀政治文化之民生理念,以及从家天下到天下为公之家国观的历史跃升,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历史中国与现实中国生生不息的大道规律。29题以历史的终极关怀立意,关注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引导学生在变幻繁复的现实与历史场域,以史学的眼光、视界洞察战争风云,汲取历史教训,充分认识人类应该坚持的正确方向。

地理

地理学科组

试卷按照《考试说明》的考核要求、内容分布和题型结构命制,既体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又满足高校选拔人才的需要,并适度引导中学教学。试卷保持总体稳定,难度适中。具有如下特点:

一、聚焦核心价值,彰显育人目标

试题情境选择体现我国区域发展、共同富裕、民生改善等时代性事例,如试题选择的“地摊经济”情境,关注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后,各地适时提出关心百姓日常生活的创新之举;又如选择浙江省与青海省海西州扶贫协作的成功案例,体现我国全面奔小康、实现共同富裕的时代壮举。另外,西部大开发对我国中西部地区带来的积极影响,不仅改善了广西等地的生态环境,而且通过产业转型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这些时代特色鲜明的试题,有助于学生关心生活、关注时代,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凸显素养考核,顺应课改方向

试题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围绕人口、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考查考生人地协调观核心素养。如我国贫困地区的环境承载力、氧化亚氮的增温效应、两极地区海冰面积变化、大气污染和泥石流发生、西江流域输沙量减少等素材,引导考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正确的环境观。

试题以不同尺度的区域为载体,既有较大尺度的区域,如青藏高原、欧洲西部等;也有较小尺度的区域,如德国进口天然气,青藏高原某气象测站,通过地图将位置关系、气候要素、天然气管道建设等地理信息与考核问题有机结合。考查考生立足区域,从中解读和获取有效信息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试题突出对地理事象成因的分析,意在考查考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如从位置、地形等要素分析比较安阳、南阳的大气污染天气差异;从气温、降水等地理要素变化分析泥石流发生的原因;综合地方农作物种植面积、水利工程建设等分析广西甘蔗总产量快速增长的原因。

试卷通过设计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地貌景观识别、气象探空气球观测等,引导学生走进自然、走向社会,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

三、注重能力考核,提倡主题研究

试题注重学生地理基本概念、基本事象、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学习和掌握。如环境承载力概念、大气运动原理、洋流运动规律、农业区位分析、工业区位选择、交通线路布局、工业基地改造、地理信息技术运用、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等。考核注重“理解”,强调“应用”,考查考生调用学科关键能力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新课程提倡基于地理现象进行项目式学习,试卷对此有相应体现。如从“中纬西风”影响下的洋流分布及影响,高空西风的风向及等压面分布等,考核考生对中纬度大气环流认识是否全面,引导教学进行主题研究。

总之,本试卷通过主题式考查,力图更好地考查考生应用地理基础知识的能力,掌握地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能力以及地理思维的能力。

技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学科组

本次试卷根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坚持科学、准确、公平和规范的原则,立足本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核心素养,突出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试卷沿承往年的考试试题形式,保持难度、区分度等方面稳定,与此同时,考虑题目的综合性、灵活性和创新性,使本次试卷平实而不失品味,大气而不失精致,全面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和素养。

一、紧扣教材,立足基本概念和原理

本次命题突出考查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紧扣教材,贴近教学。第1题从信息技术工具、应用等角度综合考查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关注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第2题从网页基本概念、网络信息的检索和应用等角度考查网络基础知识。第3题从信息管理角度分析数据表设计的合理性,考查数据库基础知识。第4、7、8题分别考查进制转换、逻辑表达式、流程图等基础知识。第11、12题立足考查对分查找和冒泡排序算法的基本思想,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旨在引导教学关注基本算法原理,避免对代码的机械记忆。

二、结合应用,落实学科方法和能力考查

本次命题以信息技术应用为背景,创设了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突出考查学生运用学科思想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3题综合考查运用公式、图表、筛选、排序等方法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采用开放性操作序列的多项选择形式,突出数据分析能力,弱化操作步骤的机械记忆。第14题以多媒体作品设计、制作过程为线索,综合考查作品设计的方法,矢量图、元件与实例、关键帧等知识的应用,问题设计弱化操作性记忆,突出对概念和方法的理解。第15、16题分别以考场分配、温度数据分析为背景,考查算法理解和程序设计能力。

三、关注素养,多角度考查计算思维

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的试题命制,多角度考查计算思维。第10题要求学生通过逻辑推理,理解所给的最值求解算法,从一组形式相同的语句中选择、补全程序,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算法思维能力。第11题采用标记数组探究对分算法查找过程,从微观考查学生算法思维。第12题考查学生对排序算法基本特征的分析能力,要求学生深入理解算法思想、活学活用,希望引导以探究的方式进行算法教学。第15题设计学生熟悉的考场分配问题,结合冒泡排序算法思想,实现对降序序列的更新和维护,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算法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6题设计温度数据分析的问题情境,要求学生理清数据间的逻辑关联,探寻枚举策略,综合考查学生对问题模型的理解能力,以及算法和程序设计能力。

技术(通用技术)

通用技术学科组

一、试题命制的总体考虑

鉴于疫情和高考推迟的特殊背景,今年通用技术的命题以平稳为总基调。一是试题结构与 2020年1月基本保持一致,部分题型在考试说明规定的范围内稍作调整。试题内容、知识点分布均衡,同时关注认知目标的分布和核心素养的考查。二是试题的整卷难度也与上次大体持平。

二、素材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学科核心素养考查

通用技术是一门专注实践、注重解决真实问题的课程。试题选用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以利于学生思维的展开。如第2题方案的选择选用“篮球架”、第17题选用“门的自动开关”等;创设情景时以真实问题引领,以问题带出任务,如第14题“台虎钳钳口”的改进设计,实践室内配置的台虎钳一般是较小型号,钳口张开尺寸偏小会对学生操作造成不便,围绕钳口张开尺寸受限这一真实问题,考核了“设计要求的提出、设计分析三要素、方案的选择”等内容,在解决真实问题中考核学生的创新设计、物化能力等。

本次试题注重图样表达、创新设计和物化能力等核心素养的考核。如第15题“消防车道自动升降路障”,素材来源真实生活,草图方案可以有近二十多种,方案的开放有利于考核创新设计的素养。课程中有不少实践操作的内容,如何以纸笔测试的方式考核实践操作、物化能力等,本次试题在这一方面下了功夫,如我们在第11题“万用表测试三极管发射结”中,选项中以图示方式代替文字说明给出测试结果,学生如果没有测量操作的实践,仅凭听教师讲解、看视频等,很难做好这题。

三、重视教材内容,回归技术实践和技术本质

第10题考核“电子元器件的基本特性”,元器件是教材及学生常见的,第17题自动门取材于教材中的“希罗自动门”, 引导教学回归基础与教材,引导教学回到问题的本质、思维的训练与提升。试题多数题材源自学生的生活,是从真实问题中引出,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技术。试题中有一定比例的实践操作题、设计题和电路的连线设计,引导教学要重视操作实践。

设计题的升降装置可以采用丝杆机构、四杆机构、齿轮机构等等,非常开放,学生可以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从不同的角度构思设计方案,引导教学中关注创新思维的养成,提升学生的技术创新能力。

评论
说点什么吧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