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预计达28.5万人,同比增加1.7万人。为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应就业尽就业,11月18日,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联合部署做好2023届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深化校企联合、拓宽就业渠道、支持创业带动就业……各级各类就业服务共促北京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
服务升级 让学生用实力说话
自北京2023届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季启动以来,各高校加大力度,整合全市招聘信息,为毕业生提供不断线、全方位的就业服务,助力高校毕业生尽早就业。例如,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聚焦疫情期间学生急需在线笔试、面试场地的实际需求,开辟专属“云端”面试场地,不断提高就业服务质量和精准服务水平;北京交通大学持续开展“重点领域引航工程”,连续4年开办“基层工作毕业生训练营”,提升基层就业毕业生工作素养。
此外,北京高校持续打造建设就业指导“金课”和就业指导名师工作室,提高就业指导的质量和效果,提升毕业生求职能力,增强其就业竞争力。例如,北京工业大学充分发挥北京市首批就业名师工作室作用,构建全流程的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升级生涯教育软硬件设施,以365天“不打烊”、顶格咨询不断线的创新方式,为全体学生开展职业发展专业化、精细化辅导。
自2017年以来,北工大就业名师工作室目前已累计开展集中辅导20余场、团体辅导30余场、深入个体咨询600余次,累计服务北工大学子5000余人次。工作室成员由学校一线辅导员、就业专职工作人员、专业教师共同组成,以面向全体的集中辅导、“一对多”团体就业辅导和“一对一”个性化辅导等多种形式开展就业辅导工作:针对共性问题,如就业政策、简历撰写和面试技巧等问题,采取面向全体学生的集中辅导方式;对于个人特质不清晰、在多个出路上犹豫不决、就业方向与目标模糊等问题,主要采取“一对多”的团体辅导;针对在集中辅导与小型团体辅导中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以及就业特别困难的学生,深入开展“一对一”就业指导。
双向奔赴 到祖国需要的地方
坚持思想引领四年不断线,统筹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和文化熏陶,打造具有“家国情”“石油味”的“大思政课”。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每年石油石化相关专业近60%的毕业生主动选择服务国家能源行业就业,毕业生中超过20%选择到西部地区就业。这是高校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就业观、择业观、成才观,激励其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实现的双向奔赴。
北京农学院以强农兴农为己任,致力于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型人才,把教育和“三农”落实在立德树人和服务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中。为厚植学生“三农情怀”,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组织学生走入农村、走近农民,走进乡村振兴前沿一线、场站基地、涉农企业等“大课堂”中开展实习实践;组织上好“开学季第一课”“就业季大思政课”“毕业季最后一课”,鼓励引导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到乡村振兴一线建功立业。
近年来,北农188名毕业生担任乡村振兴协理员,成为北京市乡村振兴协理员的主力军。11名毕业生奔赴边疆,在志愿服务西部的青春赛道上奋力奔跑。乡村振兴既是国家大战略,也是农业院校师生立足优势服务社会、投身实践不断成长的大舞台。通过校地、校企、校院协同,学校建设了教授工作站、科技小院、博士农场、产业研究院、大学科技园等。今年暑期,学校组织400支实践团队的2100名师生奔赴北京所有区和京外22个省市乡村振兴一线,实现了学生与“三农”零距离接触,引导学生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成果凝结在农民的收获里。学生从服务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强化了学农爱农、强农兴农的使命担当。
访企拓岗 让资源变成数字
为了给毕业生拓展更多就业机会,各高校常态化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本市也重点稳定全市机关事业单位招聘高校毕业生规模,扩大国有企业招聘、基层岗位招用、科研助理招聘、就业见习规模。
一把手跑单位,让校企亲起来;请校友挖岗位,让资源多起来;促导师找推荐,让就业暖起来……北京科技大学通过多方开发岗位,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学校第一时间启动“百企千人”行动,校领导和学院领导班子带头走访不少于100家用人单位,开发不少于1000个就业岗位。4月至今,学校已走访首钢、航天五院、京东方等211家重点企业,为学生新拓展就业岗位1400余个,极大促进了校企合作。此外,学校发动广大校友和社会友好,举办校友双选会和校友企业对接会,大力挖掘、集聚有效社会资源;动员各类导师和专业课教师共同关注毕业生就业,主动为学生除焦虑、找资源、谋出路。
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同样深化书记校长“访企拓岗”机制,班子成员带队深入合作企业、职教集团和校友单位,为毕业生寻求高质量就业岗位。截至8月底,领导班子走访企业105家,开辟就业岗位近千个。学校通过政策宣传月等活动广泛宣传就业各项措施,充分利用多种渠道开展就业服务,构建立体多层招聘网络;引导毕业生关注当地就业网站、公众号获取就业信息;联合北京市大学生就业创业中心和智联招聘等组织线上双选会35次,参与学生2300余人次,累计提供就业岗位9000余个;主动挖掘新产业新业态中的就业机会,引导毕业生在数字经济等多个新领域灵活就业。
帮扶台账 打通“最后一公里”
为确保对有就业意愿的困难家庭毕业生提供100%帮扶,本市为毕业退役大学生、残疾学生、女大学生等重点群体组织专场招聘会;建立困难群体毕业生工作台账,“一生一策”提供就业帮扶和指导;开展“宏志助航”就业培训,做好求职创业补贴发放;对本市离校未就业困难家庭毕业生实施“1131”(提供1次职业指导,推荐至少1个见习岗位,推荐至少3个就业岗位,推荐至少1次职业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帮扶措施。
北京科技大学建立毕业生电子就业台账,实时掌握学生就业进展,特别是针对各类困难学生,通过电子台账摸清学生的帮扶需求,提供就业指导和帮扶工作。此外,学校明确要求,为每一名毕业生至少修改一次简历、至少指导一次面试、推荐一系列岗位。特别对就业困难学生,依托教育部在学校设立的“宏志助航”就业培训基地,北科大实行“经济上资助、心理上疏导、技能上提升、岗位上推荐”四位一体帮扶,保障重点群体毕业生顺利毕业、尽早就业。今年,其宏志助航培训团队还为在京多所兄弟院校开展就业培训。
与此同时,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也建立了“一对一”帮扶台账,明确“一对一”就业帮扶教师责任,完善就业帮扶机制;建立就业信息员制度,确保毕业生精准获取招聘信息。学校针对拟升本、拟就业、拟创业学生开展针对性分类指导,着重做好特殊群体就业帮扶,提供精准服务,加强心理疏导、政策解答、求职推荐及保障服务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还聚焦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以创业带动就业,实施毕业生自主创业扶持奖励支持政策,近年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再创新高。为此,本市将继续开展“京彩大创”北京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加大对创业毕业生免费培训、场地、服务等支持力度,为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