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牵头申报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工业软件”重点专项“面向多场景定制的航空航天装备制造运营管控软件低代码开发平台与应用”(2022YFB3305100)获批立项,项目总经费3979万元,其中国拨经费1979万元(首批经费668万已到校)。软件工程学院、软件自动生成与智能服务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的科研团队承担该项目,赵卓宁教授为项目主持人,蒋建民教授为其中1项课题主持人。该项目是在四川省科技厅指导下,由我校牵头,联合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神舟航天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华东师范大学、金航数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7家装备数字化制造领域产学研单位申报。该项目的成功获批,展现了我校在工业软件领域具备了较强的自主研发创新实力,标志着学校服务国家科技重大战略需求和四川省软件与信息产业的能力显著提升,并将加快推动学校“双一流”建设和电子信息优势学科发展,有力支撑高水平博士单位建设和高标准博士点建设。
该项目研发MOM低代码需求/设计/开发一体化平台与工具,研制高时效、低延时、并行化多粒度构件调度引擎,实现敏捷重构、动态适配的低代码开发平台,支持航空航天装备制造运营管控国产工业软件快速迭代升级,对摆脱国外软件产品谱系依赖,推动工业制造高质量自主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航空航天装备制造作为工业生产能力的代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我校科研团队20年来根植航空行业,与航空工业成飞、航空工业贵飞等企业协同开展科产教融合创新,自主研发了航空制造执行和制造运营管控领域的多项核心软件,开发了核格系列软件开发平台和工具,有力地支撑了系列型号战机装备智能生产制造,多次获得四川省及成都市科技进步一、二等奖。
随着工业互联网逐步实施,端到端的产业生态链加速重构,航空装备制造业正从智能工厂向智能运营快速转变,精通装备制造和软件开发的复合型人才紧缺,亟需适应业务快速更新迭代的低代码开发工具,在多场景定制的航空航天装备MOM软件持续演进需求驱动下,突破信息物理空间中软件集成开发、联动部署等一体化软件工程关键共性技术。
近年来,学校坚持科技创新核心摆位,坚持“四个面向”,坚定“四个自信”,贯彻落实“对标竞进、争创一流”工作,系统部署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统筹推进科教融汇、产教融合,主动融入成渝共建科技创新中心重大战略,全力构建学校科技自主创新支撑体系,充分发挥地方高校优势、根植行业特色,前瞻谋划布局有组织科研和联合创新,不断提升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战略任务能力,已连续取得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军队重大专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多项“0”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