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程学院立足“应用型本科”办学定位,围绕“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打造课程思政覆盖“全部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计划”“全部课程课堂教学”“全部课程使用教材”“全部专任教师”的“四全覆盖”教学特色,形成了一批优质理论成果,培育了一批“金课”和教学名师,学生综合素质、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系统思维“解题”。学校从2010年起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将“德育”作为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重要指导理念和重要内容,在“卓越计划”课程实施中挖掘和融入思政元素,使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稳步提升。近年来,面对工科院校普遍存在的课程思政重视不够、育人意识不强、思政元素挖掘不深、思政内容融入不畅、育人效果不佳等现实问题,学校聚焦传承与发展,将培养多元化、创新型同时又兼具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的卓越工程师作为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以及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以思政课改革创新为引领,持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综合改革,创新性地提出工科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四全覆盖”理念,紧紧抓住专业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专业、所有教师、所有课程、所有课堂都承担好育人责任,系统集成建构并实施工科院校“四全覆盖”课程思政建设实践模式,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
全面实施“铺路”。按照“实地调研→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分类整合→课程评价→深化完善”的实施路径,推动课程思政“四全覆盖”落地落实。首先,教务部门牵头赴省内外20所同类院校调研,并对校内教学院、52个专业、近千名教师、1140门课程教材开展深度调研,形成课程思政建设问题清单。其次,将课程思政“四全覆盖”列为2021年度书记开局项目,出台《湖南工程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实施办法》,明确建设目标与具体任务。第三,相关职能部门、各教学院统筹推进、分类整合,从人文、科学、职业道德、节能环保等20个方面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结合国内国际时政热点问题,共同打磨形成各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建设范本,以点带面在全校课堂铺开。第四,学校、教学院深入课堂听课评课280余门,督查、督导课程思政是否真正融入课堂教学,收集学生调查问卷6845份,全面了解课程思政开展情况及效果,形成分析报告。最后,根据课程评价使课程思政建设不断得到丰富、不断予以深化,形成一个全面、系统、与时俱进的建设体系和工作闭环,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特色鲜明“提质”。学校擦亮“工”字品牌,将课程思政建设充分融入“新工科”建设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全面系统梳理各学院、各专业、各课程、各教材思政元素,设计融入路径,推出覆盖学校全部专业、全部课程的课程思政蓝本52本(共计700万字),为工科院校提供了课程思政建设范本,具有较强针对性与实践指导价值。近3年,学校在培养应用型卓越工程师的教学改革之路上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工科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成果,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项目1项、教育部高校思政研究专项2项、省级各类课程思政项目31项,湖南省高校“十大育人”示范案例11项,新增省级思想政治理论课一流本科课程5门、湖南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湖南省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2个,取得课程思政案例共创平台软件著作权1项。
立德树人“结果”。通过推进“四全覆盖”课程思政,学校补齐了工科院校立德树人中“课程思政”建设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短板,提升育人成效。学生获得全国挑战杯红色专项赛一等奖,2015AMA亚洲国际超模大赛全球总决赛亚军,2021“一带一路”国际超模大赛中国总决赛冠军,获评湖南青少年党史学习达人大赛“实践达人”“产品达人”,获得湖南省大学生思政课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竞赛二、三等奖多项。广大毕业生坚定不移跟党走、矢志不渝精业务、投身时代作贡献,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保持90%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在98%以上,涌现出一大批卓越工程师和行业精英:机制专业毕业生黄祥全勇挑“中国民族挖掘机品牌”、李明权被评为首届“深圳龙华区十大工匠”,两人于2020年获评“全国劳动模范”;“80后”毕业生姚鹏勇闯技术创新之路,于2022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95后”毕业生李好精于技能、投身公益荣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