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上海市司法局举行上海市政府立法研究基地成立暨合作共建签约仪式。上海市政府党组成员舒庆为基地共建单位授牌并发表重要讲话。上海市司法局局长陆卫东与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政法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等7所高校(所)分别签署《上海市政府立法研究基地合作共建协议》。我校副校长雷星晖代表同济大学在会上作交流发言。
早在2021年10月,上海市政府成立了“市政府立法专家库”,我校法学院院长蒋惠岭等30名知名学者入选专家库。今年,市政府为进一步促进上海市立法工作的发展,继续深化与高校的合作,决定设立7个立法研究基地。新设立的市政府立法研究基地将在上海市司法局的指导、共建下,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立法高端智库,为上海市政府立法实践提供智识支撑,为培育高水平的立法专业团队和立法人才提供平台。立法基地承担的具体职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开展前沿问题研究,紧跟全球新技术、新业态、新经济发展趋势,聚焦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开展国家和地方立法重大课题研究,参与立法方面的国际交流合作,起草立法决策咨询建议,论证立法中的重要问题,参与学术期刊立法专栏建设等;二是参与政府立法实践,参与起草专业性强、综合性高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浦东新区法规草案,参与组织立法听证,开展立法评估,参与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清理,积极争取承担国家重大立法项目草案起草任务等;三是倾力立法人才培养,针对立法领域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组织教师、研究生、实务专家等举办立法论坛、立法沙龙等。
此次成立基地的7家高校(所)不但拥有实力雄厚的法学学科,还拥有相应的专业优势学科。成立立法研究基地后,立法实务部门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将共同构建一个常态化、制度化、可持续的智库平台,对新兴领域的重点立法项目开展全面、深入、细致的研究,为相关立法项目提供综合性强、专业性强、多学科融合的立法智库支撑。
雷星晖表示,上海市政府立法研究基地的设立是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体现,也是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要求的重要举措。法学是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中的重要支撑学科。同济大学的法学学科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在推动学科交叉研究特别是工程法、知识产权法、德国法与欧盟法、人工智能法等领域具有明显特色和优势。学校将全力支持基地建设,整合各方资源,统筹学科力量,并在办公场所、团队建设、经费保障、管理制度等方面给予保障,努力完成市政府交办的立法研究任务,推动在法治轨道上实现治理现代化国家建设的进程。
近年来,同济大学法学院主持或参与了上海市一些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的立法研究起草工作,如《上海市九段沙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上海市高等教育促进条例》《上海市促进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条例》《上海市数据条例》《上海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促进条例》,以及正在参与起草的《上海市城市数字化转型促进条例》等。同时,同济大学建有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上海市人工智能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城市法中心、双碳与生态法治研究中心、知识产权与竞争法研究中心、多元解纷法治研究中心等研究平台,为做好立法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