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浏览器版本过低,请您升级浏览器
为了更好的使用优志愿产品,点击下载

谷歌浏览器

360极速浏览器

360安全浏览器

QQ浏览器

火狐浏览器

全国服务热线:400-181-5008
祝广大考生金榜题名
开通VIP

收藏

分享

苏州大学附属医院多学科入选“十四五”省科教能力提升工程

| 来源:苏州大学 1368

近日,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公布了江苏省“十四五”科教能力提升工程遴选结果。根据《江苏省“十四五”卫生健康科教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要求,江苏省卫健委以医学科技创新能力和医疗综合实力较强的医院/学科/实验室为重点,结合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任务,在全省范围内开展遴选。经专家评审,在全省共评定36个医学中心为江苏省医学创新中心、52个学科为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11个实验室为江苏省医学重点实验室、54个学科为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单位。

在《关于公布江苏省医学创新中心名单的通知》中,我校附属医院有四个中心获批江苏省医学创新中心。

江苏省医学创新中心

序号

中心名称

医院

负责人

1

血液病学创新中心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吴德沛

2

骨科医学创新中心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杨惠林

3

心脏大血管医学创新中心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沈振亚

4

创伤医学创新中心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徐峰

在《关于公布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和医学重点实验室名单的通知》中,我校附属医院共有8个学科获批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6个学科获批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单位、1个实验室获批江苏省医学重点实验室、1个实验室获批江苏省医学重点实验室建设单位。

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

序号

学科/实验室名称

医院

负责人

1

呼吸病学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黄建安

2

儿科学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汪健

3

神经病学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刘春风

4

神经外科学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王中

5

放射肿瘤学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秦颂兵

6

肿瘤治疗学

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蒋敬庭

7

人体免疫学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陈卫昌

8

临床药学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缪丽燕

9

血栓与止血重点实验室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戴克胜

10

变态反应学(建设单位)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郝创利

11

神经病学(建设单位)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方琪

12

骨外科学(建设单位)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周晓中

13

神经外科学(建设单位)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兰青

14

肿瘤治疗学(建设单位)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田野

15

医学影像学(建设单位)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胡春洪

16

骨质疏松症诊疗技术与 转化重点实验室(建设单位)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徐又佳

江苏省医学创新中心

1.血液病学创新中心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是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卫健委国家重点专科,拥有卫健委血栓与止血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中心、江苏省血液研究所和江苏省血液疾病诊疗药物工程研究中心等多个省部级研究平台。中心开放床位328张,年实施造血干细胞移植数超1000例,累计移植量超8000例,临床规模处于全国前列。学科以“出凝血疾病、恶性血液肿瘤、造血干细胞移植”为主要研究方向,近年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7项,承担国家级项目90余项。中心在复旦医管所排名全国前4名,是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血液病临床与科研中心。

2.骨科医学创新中心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创建于1956年。在奠基人董天华教授和唐天驷教授两位前辈的开创和引领下,在现任学科带头人杨惠林教授的带领下,学科始终秉承“传承—创新—发展”的理念,瞄准国际前沿。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目前在国内乃至国际,学科均具有较高的行业影响力。现为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始终是江苏省十个临床医学中心之一,还是首批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省医学创新中心,2022年被评为省工程研究中心。学科累计获国家级科研项目130项,包括863、973、科技部重大科研专项等,尤其在国自然方面,已获资助120项,包括重点、重点国合、杰青、优青等。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9项。在中国医院五年总科技量值(STEM)排名全国第11,江苏第1。

3.心脏大血管医学创新中心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江苏分中心、省医学重点学科、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省心脏大血管医学创新中心,为省心胸外科专业医疗质控中心。学科常规开展各类复杂心脏大血管外科手术,年手术量超1000例,其中大血管疾病复合技术、微创瓣膜外科技术、重症心脏病综合治疗技术为科室特色技术,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共承担国自然重大研究计划在内的各类科研课题88项,总经费1.39亿元;发表SCI论文26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5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等科研奖项18项;学科排名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排行榜五年总科技量值全国第六。

4.创伤医学创新中心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医学科是省级临床重点专科、苏南地区紧急医学救援基地、省创伤救治质控中心、委省共建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苏州大学急诊医学硕士、博士授予点、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副秘书长单位、江苏省医学会创伤医学分会主委单位、江苏省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副主委单位、苏州市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主委单位。近三年获得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2项,授权急诊相关的国家专利12项,累计发表SCI论文65篇,参与制定急诊相关国家行业团体标准、指南、专家共识数十项。中心不断创新严重创伤急诊急救模式,以实体化的创伤中心为核心,联合院前急救、创伤相关各专科多学科合作、建设一体化严重创伤救治平台,打造平战结合的急诊中心和急诊救治服务体系,承担区域内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援救治,充分发挥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的引领作用。

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

1.呼吸病学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现为苏州大学硕博士学位授予点、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国家呼吸系统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建设单位、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和专科、国家呼吸危重症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国家PCCM三级标准优秀单位、中国呼吸医师协会呼吸内镜技术培训基地和苏州市临床医学中心,是江苏省卫健委呼吸病学研究室、苏州市呼吸疾病重点实验室和苏州大学呼吸病研究所依托单位。目前共有3个病区,开放床位数139张(含30张RICU床位),设呼吸内镜诊治中心、睡眠呼吸障碍疾病诊治中心、运动心肺功能室、临床试验研究室和呼吸慢病管理中心。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名、省中青年突贡专家1名、省级人才计划14人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和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2. 儿科学

苏州大学儿科学是“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学科(省教育厅),“十二五”“十三五”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省卫健委),依托单位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是江苏省卫健委直属三级甲等医院,江苏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单位,江苏省研究型医院,现编制床位1500张,涵盖儿科学所有三级学科,年门诊量 258万、住院病人7.7万。本学科拥有教授21名,副教授45名,博士生导师29人,硕士生导师64人。1984年被批准为儿科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06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1个,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 16个。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3名,省医学杰出人才培育对象1人、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江苏省“杰青”获得者1人、江苏省“优青”获得者2人、 省“333”第二层次人才3人。

本学科目前为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常委、江苏省医学会儿科分会主委和省医学会围产医学副主任委员单位。在2021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学科(STEM)排名中居全国第 13 名,艾力比儿童医院综合排名第12名,小儿内科、小儿外科均进入复旦版医院专科提名。“十三五”期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 4 项,居全国儿童医院第一;自江苏省科学技术奖 2018年实行提名制改革以来共获得6项,占江苏省儿科成果总数一半以上。 依托本学科已获得江苏省血液肿瘤中心、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核心成员单位、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核心成员单位等省级以上重要平台。

3.神经病学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病学是“十三五”省医学重点学科,医院神经内科是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点,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国家高级卒中中心、首批国家认证的动脉取栓技术培训基地、江苏省神经内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副主委单位、苏州市神经疾病临床医学中心、苏州市神经内科医疗专业质量控制中心主委单位,2022年获批江苏省神经疾病诊疗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连续3年在科技量值排行榜中进入全国前20名,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华东区专科声誉排行榜获提名。学科带头人刘春风教授担任苏州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副组长,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障碍专委会、江苏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江苏省老年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疾病专委会等主任委员。团队成员在多个国家级、省市级专业学术组织中担任主委、副主委等重要学术职务。学科团队近3年来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青年项目30余项,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和临床医学科技专项及省部级课题项目数十项。研究成果获中华医学科技奖、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等10多项。近3年在 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中华系列等核心期刊50余篇,主持和参编国内外指南、专家共识及专著20余部。

4.神经外科学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始建于1959年,是国内最早开展神经外科手术的单位之一。科室是全国首批硕、博士点,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卫生健康委华东地区首批进修医师培训基地、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镜医师培训基地、江苏省临床医学中心(创新平台)共建单位、江苏省神经外科医疗质控中心、江苏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候任主委单位、国家首批神经外科进修与培训基地、苏州市临床医学中心。科室已发表SCI论文八百余篇,近三年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2项,省医学新技术引进奖4项,省级以上课题19项。现有床位168张,年诊疗人次超过3.4万,已形成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超早期眶上外侧入路微创手术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基础研究、脑中线深部肿瘤及颅底外科的解剖与临床研究、垂体瘤、胶质瘤的外科治疗与基础研究、创伤性脑损伤的外科治疗与转化医学研究等主要学科技术特色与优势,其中多项新技术填补了省内空白,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

5.放射肿瘤治疗学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疗科是省级临床重点专科,苏州大学博士学位授予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江苏省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主委单位。学科涵盖所有放射肿瘤治疗亚专科,尤其在头颈部、妇科、消化道、血液等系统肿瘤放疗领域率先开展省内放疗新技术,享有较高的学术声誉和影响力。科室重点围绕“恶性肿瘤放疗联合免疫治疗”“恶性肿瘤放疗相关损伤救治”“基于人工智能的肿瘤放疗系统研发”等方向,建立基于可视化手段的恶性肿瘤病灶个体化放疗的综合诊疗方案,形成国内领先的技术特色和优势平台。近5年来完成或获得国家自然及省级以上课题12项,省级科技成果奖励4项,发表高质量中英文期刊论文40余篇。

6.肿瘤治疗学

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治疗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集医教研防管为一体,以肿瘤生物治疗为特色的现代化区域性肿瘤诊疗中心,学科发展规模和学术地位稳居江苏省肿瘤专科前列。曾获批江苏省肿瘤治疗学重点学科(“十二五”“十四五”),江苏省医学创新团队(“十三五”),江苏省肿瘤免疫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省级临床重点专科,苏州大学细胞治疗研究院,常州市临床医学中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肿瘤学临床药物试验中心,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肿瘤学/免疫学博士、硕士培养点。

肿瘤治疗学科现拥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名,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名,第一批江苏卫生领军人才2名,江苏省“最美科技工作者”1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2名、第三层次培养对象10名,常州市首席专家1名,常州市突出贡献人才2名。拥有本领域全国副主委3人次,省主委3人次,副主委3人次。专业技术人员140名,其中博士24名,具有硕士、博士学位人员占医师人数的95%。科研实力在整个江苏省肿瘤专科中位居前列。科室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2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8项。累计发表学术论文452篇,其中SCI论文258篇,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论文95篇,获得专利授权56项。先后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华夏医学科技奖、江苏医学科技奖、常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奖等科技成果45项。其中,研究成果《胃肠道免疫微环境调控研究与肿瘤精准诊疗策略的建立》荣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射频消融联合PD-1单抗治疗肠癌肝转移的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江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7.人体免疫学

江苏省临床免疫研究所是在江苏省科技厅和省卫生厅“135工程”资助下成立的首批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拥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研究所分别于2003、2007和2011年连续获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实验室资助,且历届考评结果均为优秀。2016年成功获批“江苏省胃肠道肿瘤免疫重点实验室”和“江苏省临床免疫学重点实验室”,成为医院唯一获得卫生厅和教育厅资助的“双重点”实验室。2021年又经省发改委认定为江苏省消化道肿瘤免疫治疗和功能评估抗体工程研究中心。研究所拥有2000平方米的实验室和先进的实验设备,籍借医院医疗资源和临床合作团队,构建了抗体研发、组织标本库、治疗性免疫细胞制备以及形态和分子分析等技术平台。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多学科交叉、基础研究和转化研究以及临床应用特色鲜明的团队。研究所获得国家自然基金委重大国际合作、重点专项及省科技厅重点专项等省部级以上项目资助,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在包括Gut,JEM,Nat Commun,Sci Adv,J Immunol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相关论文,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各级科技奖项。

8.临床药学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临床药学学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中国药理学会治疗药物监测研究专委会主委单位,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委会、中国医院协会药事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单位,国际合理用药网络INRUD中国中心组个体化药物治疗组组长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药师培训基地。近年来获得“十三五”重大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7项,省级科技成果奖励3项,各类国家及省级人才10人次,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在包括Adv Mater、Eur J Nucl Med Mol Imaging、Adv Sci、Eur Heart J、Eur J Heart Fail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相关论文,获专利10余项,主编国际专著1部,牵头与参与编写国家级指南或规范10余部。现已形成以“基于同位素特色的新药临床研究及转化、个体化药物治疗、药物临床应用综合评价、新化合物和新制剂开发”为主要方向的药学学科。

9.血栓与止血重点实验室

血栓与止血重点实验室是以苏大附一院国家重点学科“内科学(血液病)”和“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为依托,以国家卫健委“血栓与止血重点实验室”主要技术骨干为主体组建。实验室现有研究人员38名,其中正高职称10名、副高职称5名。拥有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江苏省“双创团队”领军人才、“双创”人才、江苏省“科教兴卫工程”医学领军人才、“科教强卫工程”重点实验室负责人等各1人。在国际、国内学术组织中任职12人次。多年来,实验室以血栓与出血性疾病为主要研究方向,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点国际合作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60余项,在PNAS、JCI、Blood等知名期刊发表SCI论文290余篇,申请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5项,主编或参编著作5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2项。实验室已成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研究成果,一流人才队伍,血栓与止血领域国际知名的研究机构。

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单位

1.变态反应学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变态反应学由儿童呼吸方向首先发起,由首任院长陈务民教授创建,80年代起在儿童哮喘领域“南盛北陈”之称的盛锦云教授带领进一步发展。近年来结合耳鼻咽喉科、皮肤科、消化科发展为变态反应诊疗中心,有5个病区(核定床位190张)、1个免疫诊断治疗中心、1个睡眠中心。有医生92人,90%以上具有研究生学历,其中高级职称30名,有博士生导师6名、硕士生导师12名,在读博士15名。变态反应中心的呼吸方向为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分中心、建立儿科领域唯一一家钟南山院士工作站。

在儿童哮喘及慢性咳嗽方面有突出成果,在儿童哮喘方面,研究喘息与感染之间相关性及哮喘诊疗机制及靶点,成功申报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0项,省社会发展项目2项。致力于建立儿童哮喘个体化、规范化诊疗体系,建立了儿童哮喘防治体系,近三年发表相关论文30余篇。

2.神经病学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创立于1957年,是首批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年住院病人3000余人,年门急诊量超20万人次。近三年年均疑难危重病例数4942例/年,门诊病例数>16万/年,急诊病例数>1.5万/年。在学科带头人方琪教授的领导下,以神经内科为主体而构建的苏大附一院卒中中心连续多年被评为国家、省市级荣誉单位。2015年成为江苏省唯一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高级卒中中心”授牌单位;2018年度成为“示范高级卒中中心”授牌单位。荣获“2020年度五星高级卒中中心”“2019年度-2020年度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同时本单位为省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副主委单位、江苏省神经免疫病诊治联盟组长单位,科学带头人及成员先后参与编写《前庭性偏头痛诊治专家共识2018》《中国肝豆状核变性诊治指南2021》。科室现已荣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及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现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一项、参与“十三五”重大专项三项。

3.骨外科学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成立于1988年,2015年被评为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是国家重点学科(苏州大学骨科)的主要成员之一,苏州市骨科临床中心和苏州市骨质疏松临床中心(建设)。苏州大学博士学位授予点及博士后流动站。科室 STEM 排名近五年稳定在全国50名前后。

20世纪80年代,科室奠基人郑祖根教授等开展了“经椎弓根内固定技术”,用于脊柱相关疾病的治疗,该技术被誉为“我国脊柱外科的一大里程碑”,200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时进行的“经椎弓根内外固定的设计及生物力学临床研究”为脊柱经皮固定的雏形,目前在临床广泛使用,该技术两次获核工业部科技进步奖。

骨科设四个病区,床位208张,四个研究所(室):江苏省体医融合促进老年骨骼健康应用工程研究中心,苏州大学骨质疏松研究所,苏州市脊柱脊髓损伤修复重点实验室以及苏州市周围神经损伤修复重点实验室。拥有省内首台脊柱专用手术机器人。现有正高19名,副高24名,具有博士学位人数26人。博士研究生导师9名。拥有国家优青获得者1名,5名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及省“333”工程人才等。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4项,共获科技奖励64项。发表论文572篇,其中 SCI 收录论文260篇,中华级期刊论文136 篇。主编(译)专著8部,获国家专利26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项,省部级科研课题27项。是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常委,江苏省医学会运动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以及苏州市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等,在国内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学术地位。

4.神经外科学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拥有二个专科病区,共计115张病床,含10张神经重症ICU病床,设置脑血管病、颅脑肿瘤、脊柱脊髓外科、颅脑外伤、功能神经外科、神经重症、神经康复等7个亚专科。医技护人员97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16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7人。

本学科是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全国十余家常委单位之一,也是现任江苏省卒中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江苏省抗癌协会神经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及前任江苏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主委单位,同时也是国家神经外科首批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神经外科进修与培训基地及部级重点学科、“十三五”省级重点学科、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市级重点学科及重点专科,是硕士、博士培养点及博士后流动站;科室设有苏州大学微创神经外科研究所、苏州市重点实验室、赵继宗院士工作站等,有良好的学术平台及依托。2019年科技量值排名位居全国第16名。

5.肿瘤治疗学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治疗学科是具有学科特色鲜明、有明显的专业技术优势、且具备了较好的科研基础和人才梯队、在全省范围内有较强竞争能力的学科。2006年以来,先后被评为苏州市重点学科、苏州市放射治疗临床医学中心、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江苏省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和江苏省医学创新团队A类。设有苏州大学放射肿瘤治疗学研究所、苏州市肿瘤放射治疗学重点实验室和苏州市肿瘤放射免疫治疗重点实验室。

本学科人才年龄层次、学术背景分布合理,目前有正高技术职称人员10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导师 8 人。在国家级专业学术组织中担任职务者有7人,有8位45岁以下中青年骨干获得了省与市级重点学术人才(培养对象)荣誉。近五年来团队连续主办了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以及全国性学术会议,还承担了苏州大学本科以及博士、硕士研究生的教学工作,已毕业的博士和硕士生有近50人。同时,接收了来自省内、外进修生已有20余人。

2019年以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联合基金重点项目与面上项目共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社发临床前沿技术2项(各项经费均≥50万元);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共6项,其他部级、市级、厅级项目共11项,获得直接的资助经费超过2000万元。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得部(省)科技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省卫健委医学新技术引进一、二等奖共3项。在 SCI 收录与中高级期刊发表论文共56篇,其中SCI期刊影响因子5分以上论文19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主编医学专著3部。

6.医学影像学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影像学科前身为苏州博习医院X光室,是国内最早开展放射影像诊断的单位之一。放射科现有职工142名(其中高级职称29名,博导4名),为首批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拥有影像医学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点。现为苏州大学医学影像研究所以及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依托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医学会专科分会主委单位。合作科室介入科为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近三年来医学影像学科共承担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内的国家级、省级项目13项,以主编/副主编出版专著6部,获发明专利2项。重点围绕“脑胶质瘤靶向诊疗”“脑功能与代谢成像”“影像组学与人工智能”“肝细胞癌介入治疗及相关机制”等方向,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

7.骨质疏松症诊疗技术与转化重点实验室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质疏松症诊疗技术与转化重点实验室拥有专职博士(基础研究)和临床医师组成的科研团队。医院提供各项支持,拥有独立场地和专业研究设备。实验室工作获大学、市科技局等部门认可,苏州大学骨质疏松症诊疗技术研究所、苏州铁介导骨质疏松症关键技术实验室均批准设立在医院,依托本实验室。2021年江苏省发改委评审后,批准“江苏省体医融合促进老年骨骼健康应用工程研究中心”依托本实验室设立在医院。另外,国际华人骨研学会批准“骨质疏松性骨折联合研究中心”设立在本实验室。

重点开展铁代谢与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性骨折临床、骨质疏松症发生发展新病因、苏州骨质疏松症防治模型人群等相关研究。实验室已发表论文320多篇、获得15项国家自然基金、1项科技部重点研发(子课题)、3项江苏省科技厅医学重点专项(200万);有4项真实世界试验获clinical Trial 注册批准。

评论
说点什么吧
发布

手机扫一扫下载APP

400-181-5008

优志愿将竭力为您提供帮助

(免长话费 )

教APP备31001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