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是一门知识体系综合性、交叉性极强的专业,属于理科专业,本科毕业后授予的是农学学位学位,属于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适合热爱自然保护、对水土保持及荒漠化防治感兴趣的学生就读。
专业介绍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作为多学科综合和交叉性学科,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在2001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重点建设学科,其主要任务是解决我国对水土资源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所提出的关键理论与技术问题,在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安全和水土资源开发与保护等方面有着宽广的研究和应用领域。
培养目标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培养具备生物学、生态学、森林及草场培育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国土资源、水利、农业、林业、环境保护等部门从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规划、设计、施工及森林生态环境建设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而且是偏冷门专业。
就业方向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毕业生可在市、县、镇(乡)及国营农场的水土保持、荒漠化防治、林业、水利、环境保护、国土整治、土地管理等行业的生产、科研、教学及管理部门从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规划、设计、施工、监测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从事各行业设计院(所)的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工作,以及有关教学和科研等方面的工作。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就业面较窄,该专业适合升学考研。
考研方向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林业、土壤学、生态学、林学。
开设院校
西南大学、北京林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京林业大学、贵州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沈阳农业大学等等。
今日走进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了解下该专业的特色、优势及就业吧!
专业特色与优势
沈阳农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紧密结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粮食安全保障需求,培养能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绿色发展理念、具有扎实专业基础和创新实践能力、致力于我国水土保持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学科发展瞄准寒区土壤侵蚀和黑土资源保护以及退化生态系统修复等区域重大生态环境问题,设有土壤侵蚀规律、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评价三个方向。在土壤侵蚀规律领域独树一帜,在坡面及侵蚀沟发育、流域水沙过程及污染物运移、冻融及融雪侵蚀等方面的研究填补了我国季节性冻融区土壤侵蚀规律研究的空白;在辽河流域和辽河口国际重要湿地受损生态系统修复理论和技术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
沈阳农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具有本、硕、博一站式人才培养体系,依托硕士点和博士点,学生可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申请直博,硕博连读或推荐攻读博士学位。本科人才培养结合新农科定位特点,强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理念,并积极开展本科生科研与技能训练,契合国家目前对水保人才的需求。专业设置在水利学院,符合国家和各省市水土保持工作由水利部门组织协调的管理体制。专业注重强化学生的工科基础,具有农学口径工科办学、不同于其它院校相同专业的培养优势。专业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引导学生树立专业理想,合理制定人生规划、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同时实施学生班主任、教师班主任和校友班主任“三班主任制”,切实提高学生的校园适应能力、专业学习能力和社会竞争能力。此外,专门面向水保本科生的校友爱心基金和启明星奖学金,也是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突出的办学优势。
人才培养与就业
沈阳农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本科专业秉承“立德树人”教育思想,遵循“厚基础、宽口径、精专业、强能力”的培养思路和“世界眼光、中国情怀、沈农品质”的培养理念,面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重大需求、东北振兴和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远景目标规划,落实“成果导向、学生中心、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熟练和系统掌握水土保持专业理论与实践技术,具备“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调控和创新发展能力,能在水保、水利、农业、林业、环保和国土资源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水土保持设计、管理、科研、产业经营、技术咨询和推广等相关业务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沈阳农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迄今已培养本、专科毕业生900余人,硕士、博士毕业生300余人。目前在校生129人,其中2019-2021年每年招生30人,2022年招生39人。生师比为9.2,在全国水保专业位于前列,在沈阳农业大学位列第9位。按照“新时代高教40条”提出的“四个回归”基本要求,专业加强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为特征的“新农科”建设。近年来有超过30%的应届毕业生考取国内知名大学和科学院研究生,或到国外知名大学留学深造。学生毕业后可到国家机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单位从事水土保持相关的规划、设计、科研、教学和管理等工作。就业率一直保持在全校前列,部分就业单位如下: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辽宁省水利厅、中科院东北地理所、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水利厅、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北京地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华夏山川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