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教委高教处公布2023年北京高校本科教学项目建设评选结果,北京舞蹈学院多项教学成果获批,包括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案、北京高校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特向获奖教师和团队表示祝贺!
课程名称:中国汉唐古典舞博袖
主讲教师:张杏
《中国汉唐古典舞博袖》是北京舞蹈学院原创课程之一。课程在对博袖相关服饰文化研究和博袖内在神韵理解基础上,贯穿中国古典美学的审美理想,学会并掌握博袖舞法运用。女班课程取历史综合形态,以博袖的文化内涵为核心,构建中国古典女性的经典形象,提炼代表古典女子形象的“贵”“雅”之气,以端方秀雅,行止有礼的身心仪态,舞袖翩然,俯仰千里的动态之姿,传达古典美学理想。课程教学聚焦“文化型教学”理念,提取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审美意蕴与精神气质,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博袖历史背景,继承中国舞蹈的历史资源,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征和精神价值。
课程名称:舞蹈鉴赏与批评(2)
主讲教师:毛毳
《舞蹈鉴赏与批评2》配合20世纪中国舞蹈史上的里程碑之作,通过对作品还原到其历史语境之中的讲授和体验,帮助同学们建立对创作设身处地、身临其境的审美路径,从而内生对这些奠基人及里程碑作品历史化的判断和由衷的敬意。代表课例:“戴爱莲及其作品《哑背疯》(1941)”“贾作光及其作品《鄂尔多斯舞》(1954)”、张继刚及其作品《黄土黄》(1991)等。通过“理论+实践”双教师授课,最大限度地体现舞蹈学专业史学、美学研究的学科尊严和独立品格。
课程名称:芭蕾舞教学剧目
主讲教师:黄笑冰
本科芭蕾学生通过四年该课程的学习,能够了解各类芭蕾作品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娴熟掌握众多古典、原创芭蕾剧目舞段,不断提升芭蕾舞动作技术技巧水平及舞台表演能力,使学生不断积累一定的舞台实践经验,完成从教室到舞台的过渡。通过教学,学生可以完成一定难度的经典剧目,掌握角色塑造和舞台表演方法,因材施教,实现高精尖芭蕾人才的培养。
课件:中国古典舞袖舞技法
主编:邵未秋
邵未秋教授主讲的《中国古典舞袖舞技法》是她集30年教学经验所提炼出的袖舞技法教学的独家秘笈。她将袖舞技法、身法、步法在互动中提升至与心法同步,追求技法的由表及里,通过心、身、袖的联动,形成由内而外的审美表达。《中国古典舞袖舞技法》在舞蹈技能教育中搭建了由浅入深的审美教育的阶梯,让一招一式的舞蹈规范归入文化的根脉。
教材:气息下的运动-现代舞技术训练
主编:帅晓军
教材《气息下的运动——现代舞技术训练》是北京舞蹈学院创意学院现代舞系原创教材,获北京市一流项目出版。该教材在关注气息的基础下,用气息作为导引,探索“气息与身体运动的关系”和“气息在意识导引下的身体训练”。教材将中国古代哲学、知识论和实践中的范畴“气”结合到舞蹈身体的训练之中,使之“气息化”,通过气息来连接身体与文化、身体与表达、精神与动作,积极探索了现代舞身体训练的中国化。
课件:藏族地域流派风格舞蹈教材·卓
主编:王晓莉
《藏族地域流派风格舞蹈教材?卓》是主课老师二十年间对西藏、青海等五大涉藏地区“卓”的田野调查重要成果。抢救性挖掘“艺人短句”,收集“传统组合”,创编“基础训练和综合表演风格性组合”,并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与理论分析。该教材是第一部卓舞系统性教材,填补了藏族舞蹈中卓舞的空白。教材由是文字教材和视频教程有机结合而成,逻辑清晰,形象生动。教材在教案的设计中,根据教学需求有机结合了思政元素,比如文成公主进藏唱词和舞蹈,西藏和平解放,人民赞美国家和伟人的舞蹈,与历史影像有关资料,以及艺人口述史等,让学生从舞蹈到文化形成综合深度的认识。
课程名称:中国古典舞身韵
教案编制负责人:丁琳
《中国古典舞身韵》课是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的核心课程,是具有中国传统审美意蕴与风格特色的中国古典舞重要的动作语言系统与文化身份标识。教案根据舞蹈教学的特性、思路、规律、环节以及学院对课程思政的落实,梳理出思政育人目标、教学任务、授课对象、教学方法、重难点等十四部分作为教案内容。通过教案的撰写,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该课程的定位、目标和价值,将教学实践中的实操经验和前辈总结的教学方法,进行再思考,梳理成案,并积极反馈于教学实践发挥积极影响和作用。
课程名称:芭蕾教学剧目
教案编制负责人:彭阁
《芭蕾教学剧目》是芭蕾舞系学生大学四年必修的专业实践课程。要求规范、严谨,准确教授不同时期作品的风格及剧中人物性格的刻画。要求学生掌握芭蕾舞的舞台表演技术,了解芭蕾作品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舞台经验,完成从教室到舞台的过渡。彭阁老师在教案中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方向,注重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教学的重难点整合起来决定整堂课的教学思路,结合创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引入与课堂相关的内容来丰富教学过程,以开拓性和创新性的课后作业强化教学效果。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虚拟教研室
负责人:庞丹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课程虚拟教研室建设,将依托北京舞蹈学院的优势教学资源,以中国古典舞系专业教研室为主体,以国内各专业艺术院校教学专家及一线教师为核心,以北京舞蹈学院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课程为基础,立足首都、面向全国、着眼世界,打破地域性限制,形成教学共研、共享、共建机制,围绕 “课程中心”“教研共建”“名师引领”“先行示范”“优化成果”五个维度开展研究与建设工作,推动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学在课程、教材、教法及理论上的进一步完善与共识。
中国民族民间舞表演与创作教研室
负责人:袁媛
虚拟教研室建设是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发展创新的又一举措,力求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思路上实现创新与突破。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更加高效便捷、形式多样的教学新路径。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表演实践与理论建设并行、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表演与创作理论教材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研室建设教研会、培养和打造专职教授中国民族民间舞剧目课程的师资力量。预期成果包括两个方面: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库,最大化传播与储存舞蹈资源;打造线上“云端”教材,拓充舞蹈教学“新范式”。
以上多项省部级奖项的获批,充分体现了学院本科教学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学院将进一步落实第二次党代会工作报告,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高水平特色型舞蹈艺术大学的办学定位,在舞蹈高端人才培养、舞蹈作品研创、舞蹈学术研究、舞蹈文化传承创新、舞蹈数字教育上凸显引领示范。